声东击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之第六计,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1]
目录
原文与解析
【原典】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 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2]
【注释】
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志混乱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预料。
③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3]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这一计策应用非常的广泛,和以逸待劳这一计策有点类似,但是比以逸待劳多了一些欺骗性,以逸待劳攻打的是人困马乏的敌兵,打的是气势,声东击西是先制造响亮的声势,然后在背地里另辟蹊径。[4]
计谋典故
班超出使西域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
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
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
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5]
孙膑计夺成皋
成皋是韩国北方的屏障,成皋失陷,韩国上下一片慌乱。韩国不少大夫主张用孙膑换回成皋,韩王也打算把孙膑交给魏国。申大夫坚决反对,他说只要孙膑在韩国,成皋就不愁不能夺回,而且魏国也不敢小视韩国。身为大将军的韩国太子也反对交出孙膑,认为如此将是韩国的羞辱。韩王改变主意,命太子和孙膑带兵夺回成皋。
韩国的军队没有进攻成皋,而是直逼魏国的重镇中牟。庞涓估计孙膑会象当年围魏救赵一样故计重演,并未回兵中牟,而是率主力直逼韩国国都。韩王立刻命太子和孙膑回军。
孙膑让太子率大军明为回国救急,实为虚晃一枪,他与钟离春率领一支精干轻装军队,夜奔成皋,乘敌不备,夺回了成皋。
周亚夫守城战
汉景帝时期的周亚夫在守城战中,吴王刘濞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假装带兵强攻城池的东南角,但是却让精兵突袭城池西北,却不料周亚夫看出了吴王的计策,加固了城池西北的防御。吴王没有正确的使用这一计策,守城将领和士兵意志坚定,临危不乱,导致了吴王的失败。
韩信木罂渡黄河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汉楚战争。
公元前205年3月,汉王刘邦纠集了魏王豹、韩王信、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昂等数路诸侯,合兵56万,趁楚霸王项羽东征齐国时,一举攻下了楚都彭城。
项羽听到消息,率领3万精兵从齐地回师,杀回彭城,把汉军打得落花流水。刘邦兵败,狼狈地逃回荥阳去了。
这是,魏王豹等诸侯见楚霸王势大,有叛汉归楚,刘邦在荥阳听说后,不由大怒说:“魏地和我关中隔黄河相望,如魏军乘机攻入军中,我将无立足之地!”
刘邦决定改变战略,在正面采取守势,与楚相恃,立即发兵去攻打魏国。谋士郦食其说:“大王,我跟魏王平日有点交情,可否让我先去劝他一劝?如他们仍然不服,大王再发兵也不晚。”
刘邦同意了。于是郦食其来到魏都平阳,见到了魏王豹,反复说明利害,要他归附汉王。但魏王豹执意不从。
郦食其回到荥阳,向刘邦作了禀报。刘邦问:“魏军领兵的大将是谁?”郦食其回答说:“柏直。”刘邦听了,高兴地说:“这是个毫无实战经验的人,我们肯定胜券在握。”
第二天,刘邦派大将韩信为统帅,灌婴和曹参为副帅,领兵5万出师伐魏。韩信听说魏军主将是柏直,高兴地说:“这是个傻小子,我当用计策盛他!”
魏王豹听说刘邦派韩信为大将,率兵前来讨伐,不由十分惊恐,急忙召集众将,商议应敌之策,柏直少年气盛,大声的说:“韩信虽然厉害,但我们也有优势。只要倚仗黄河天险。守住东岸,汉军就别想渡过黄河!”
不少将领附和柏直的意见,魏王豹信心大增,当即任命柏直为统帅,率军前往黄河东岸构筑工事,阻止汉军渡河。
柏直率领大军来到蒲坂,一面派人构筑工事,一面沿河岸巡视。他想:汉军要渡过黄河,一定会在蒲坂一代强行抢渡。我只要守住蒲坂,就万无一失。
他马上采取了三条重要措施:一、下令封锁黄河渡口,不许任何船只渡河;二、没收老百姓的所有船只,以免为汉军所用;三、派出一支轻骑,专门负责在岸边日夜巡视、
柏直遥望黄河西岸,颐指气使的说:“韩信,我的蒲坂防线固若金汤,你如敢强行渡河,我一定让你有来无回!”
几天后,韩信率领大军抵达黄河西岸的临晋津,遥望对岸,只见旌旗飘扬,便知魏军已占住对岸,一时不能渡过河去。
韩信派人到对岸去侦察,发现对岸防守严密,但是上游防守的魏兵不多,是魏兵防守的薄弱环节。于是想:强攻的话会损失惨重,看来必须采取声东击西之计,方可大获全胜。
于是,和副帅一起商议破敌之计。灌婴问:“何谓声东击西之计?”韩信说:“我们在这里安营扎寨,多插旌旗,集结渡船,造成在这里渡河的假象,牵制魏军的主力。我军主力则悄悄开往上游夏阳渡河,一举围歼敌军。”
曹参说:“但是如今这么多人,只有一百多船只,如何快速的渡河呢?”
韩信说:“不,这一百多只船全留在这里和河岸边,以便给敌人错觉。我已经了解过,这里是出好酒的地方,家家户户都有贮酒用的大木桶,我们可派士兵去买酒桶,可以将酒桶封口,几十只酒桶口朝上,低朝下,用绳子连接,用木头夹住,可以渡许多人。可以收买几千只酒桶,制成木罂,几万大军便可渡河了。”副帅们便派人去干了。
韩信有找了几名偏将,让他们带人在所有的营帐周围插上许多旌旗,吧准备渡河的一百多艘船放到河边,做出汉军要在此地与魏军决一死战的姿态。白天,汉军营地击鼓喧哗,夜晚,军营中一片灯火,士兵们穿梭来往,似乎十分繁忙。
柏直被假象所迷惑,完全忽视了对上游的防守。
几天后,收买到几千只酒桶,也采伐了木料,韩信一一检查,十分满意。
韩信让灌婴率领一万人马在岸边集结,装作要渡河的样子,迷惑敌人。夜间韩信和曹参率领4万主力部队悄悄出发,向黄河上游秘密转移,并把所需的东西也运到了那里。将东西组装起来,组成了数百只木罂。
佛晓以前,神不知鬼不觉的渡过了黄河,占领了夏阳渡口。然后出兵直进,很快打下了安邑,直攻平阳。魏王豹被韩信打的节节败退。
韩信派人向刘邦报捷,并把魏王豹及其家属一起押送到了荥阳,让刘邦发落、
韩信又乘胜追击,没有多少时间,便攻下了魏国所有的城邑,灭掉了魏国。
毕再遇攻城
南宋时期的将领毕再遇与当时镇江都统陈孝庆决定联合攻打但是被金军占领的泗州城。金军得知消息后立即关闭城门,毕再遇知道后就和陈孝庆商量改变了进攻时间。
但是当毕再遇看见城池之后就心生一计,因为当时的泗州城不是很大但却分为东西两城,然后他就命令所有战船武器装备全部运到西城外,造声势假装全力进攻西城。自己则率领主力偷袭东城。因为主力全在西城所以进攻十分顺利,因为东城失守,西城守军又是腹背受敌,最终西城守军献关投降。
三十六计出处
《声东击西》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中,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视频
三十六计 声东击西
参考文献
- ↑ 三十六计·声东击西(第六计)全文_原文|翻译_古诗文网 古诗文网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我的 手机版 声东击西(第六计)作者:未知作者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 ↑ 声东击西的主人公是谁?声东击西的成语故事 .讲历史.2016-05-16[引用日期2017-07-17]
- ↑ 声东击西属于三十六计的什么计_百度知道 11个回答 - 答案提到: 胜战计 - 回答时间: 2019年3月13日 最佳答案: 声东击西属于三十六计中胜战计的第六计。 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
- ↑ 三十六计之六声东击西 2018年12月16日 - 三十六计之六声东击西 重生心悟 百家号12-1606:36 声东击西,意思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做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灭的策略。这个无论是...
- ↑ 常备技能——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2018年3月25日 - “声东击西”是三十六之中的第六计,早已被历代军事家所熟知,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策略。在现实生活中被提及的频率也非常高,比如说在销售、谈判技巧上有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