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xūn 广东话:hyun1,音同“熏”)是种吹奏乐器,中国民族乐器古老乐器,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史记》称埙乐是“德者之音”[1]。起源可能是先民用于模仿鸟兽叫声以诱捕猎物,并随着文化的进步而发展为乐器。

埙的大小、颜色、纹饰、音域各异,部分埙的形状与陶笛类似,但没有陶笛的哨口,演奏者可转动埙以改变音调。

埙是土质乐器典范,音乐感染力极为强烈,即便只有几个乐句、五六个音符也足以让人肠为动、泪奔不止。埙声来自史前,携着土壤的气息,带着秋风的味道,浊而喧喧然,数千年来在灼灼的日光或皎洁的月光之下,洞穿人们的魂灵。它的音色幽深、悲戚、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也许正是埙这种特殊音色,古人在长期的艺术感受与比较中,就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高贵的精神气质。闻埙音,仿佛是在瞬间掏空了心肺的胸腔中旋转回荡,天地之间,一切成空,只剩听者的一缕幽魂,随着这呜咽之声荡漾。

历史

河姆渡遗址仰韶遗址出土被认为最原始的陶埙均只有吹孔,而无音孔。文献记载,夏代的埙有3个音孔,可吹出4声音列。商代的埙有陶制、石制和骨制,多数为平底卵形。战国时期的埙可有5个音孔,多数为平底卵形[2]。秦、汉以后,埙主要用于历代宫廷雅乐。现代的埙增加到了8至11个音孔。

制作

取纯净、不带砂石杂质的粘土,将粘土加清,反复绞拌揉揣,和成软硬适中的泥块,经捏坯、整形、开孔、磨光和煅烧而成。

文化

黄河泥埙同时又是黄河文化符号、载体,它演奏的是抑扬顿挫波澜壮阔的黄河音乐,传播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黄河泥埙演奏出来的音乐原始古朴、浑厚悠远、深沉苍凉、大气凝重,黄河泥埙演奏的乐曲韵味袅袅,直抵人心,猎人魂魄,耐人寻味,回味无穷,给人以历史沧桑、人生厚重、意犹未尽、丰富多彩的美感。


黄河泥埙是用首个中国黄河文化之乡武陟县黄河岸边的黄河泥精心制作的优秀民族乐器、高级工艺品。黄河泥埙选材自黄河边的胶泥,母亲河水滋养的黄河泥品质细腻、柔滑、粘连、杂质少、可塑性强而又不过于软塌。做出来的埙,造型各异、音准规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色泽自然、古朴淡雅、手感温润细腻,散发着黄河泥独特的幽幽远古气息。再配以精美典雅的绘画、古朴的文字,精心烧制后再涂漆上色,使黄河泥埙显得更加可人。精心烧制的黄河泥埙轻巧坚固,精致脱俗,集工艺品、民族乐器、旅游商品玩具、纪念品于一体,凝聚着厚重大气、深沉悠远的黄河文化气息。

2013年5月,在焦作市武陟县荣获首个“中国黄河文化之乡”称号的过程中,黄河泥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黄河文化传播的载体,是黄河文化传播的桥梁。未经精雕细刻和包装的黄河泥埙在2015年10月中旬在加拿大举行的中加文化节上初露头角,即荣获银奖。

视频

埙 相关视频

老艺人古埙演奏《女儿情》透着浓浓苍凉感
博物奇妙夜:艺术家石窟吹埙 不愧是音乐家太好听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