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费正清

约翰·金·费尔班克英语:John King Fairbank,1907年5月24日-1991年9月14日),汉名费正清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

费正清
原文名 John King Fairbank
出生 1907年5月24日
南达科他州休伦(Huron, South Dakota)
逝世 1991年9月14日
国籍 美国
别名 约翰·金·费尔班克
民族 盎格鲁-撒克逊人
教育程度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哈佛大学、牛津大学
职业 历史学家、汉学家
知名作品剑桥晚清史
剑桥中华民国史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1966-1982)


费正清
出生 (1907-05-24)1907年5月24日
23px 美国南达科他州休伦湖
逝世 1991年9月14日(1991-09-14)(84岁)
22x20px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国籍 22x20px 美国
语言 英语汉语
职业 历史学家汉学家
研究领域 汉学历史学
信仰 基督教
配偶 费慰梅
儿女 养女2个:霍莉、劳拉
亲属 父亲:亚瑟·波·费
母亲:罗莱娜
学术生涯
职务 哈佛大学教授
(1939年-1977年)

其汉名费正清,为梁思成所起。

生平

费正清1907年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休伦湖,是其父Arthur Boyce Fairbank唯一的孩子。先后求学于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哈佛大学。1929年获罗德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求学,研究题目为19世纪中英关系。

 
费正清: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图为费正清与周恩来等合影。

为了撰写博士论文,费正清于1931年夏赴中国调查进修,考察海关贸易,在华北协和华语学校学习中文,主要受教于蒋廷黻,曾短期兼职清华大学经济史讲师。其间在北平结识了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北平社会研究所所长陶孟和中国地质调查所研究员丁文江等人,并与外文教授叶公超[1]:387、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钱端升和物理学家周培源等结为好友。

1932年7月,在北平与未婚妻费慰梅(Wilma Denio Cannon,研究中国艺术和建筑的美国学者)结婚。夫妇二人的中文名字皆是梁思成所取。二人收养了两个女儿Holly和Laura。

1935年第一次离开中国。在取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于1936年回母校哈佛大学历史系任教,并从1939年起与美国的日本问题专家赖肖尔一起开设东亚文明课程。1941年被征召至美国情报协调局(1942年6月13日分裂为美国战略情报局美国战时新闻局)研究分析处,前往华盛顿工作。

1942年6月2日美国情报协调局局长多诺万上校任命费正清为驻华首席代表。1942年8月21日从迈阿密启程,搭乘泛美航空公司飞机,经停波多黎各西班牙港贝伦累西腓阿森松岛阿克拉拉各斯卡诺迈杜古里喀土穆开罗巴士拉卡拉奇新德里阿拉哈巴德阿萨姆邦、昆明,1942年9月25日飞抵重庆。

1942年9月至1943年12月驻重庆,担任美国战略情报局官员,并兼美国国务院文化关系司对华关系处文官和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1945年10月至1946年7月再度来华,任美国新闻署驻华分署主任。

1946年返回哈佛大学任教。1955年在福特基金会支持下主持成立东亚问题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后来还获得洛克菲勒卡内基基金会的资助,并于1961年更名为东亚研究中心,后于1977年更名为“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以资纪念。

在他直接或间接主持研究中心的几十年里,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成为美国东亚问题研究的学术重镇,其本人也成为美国中国研究学界的领袖人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费正清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将来会遇到的问题作出预测,指出它们将来会遇到三个问题“一是人口问题,二是官僚腐败的问题,三是强调思想统一,使整个民族丧失创造力的问题”[2]

他在40年代末是预测毛泽东与共产党会获胜的中国通之一,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符合美国利益。但是许多美国人指责这些中国通出卖盟友,协助散播共产主义与苏联的影响。由于被认为过于“同情”共产主义,他在1952年申请去日签证被驳。

在美国国会“谁输掉中国”的调查中,他被要求在参议院内部安全小组委员会United States Senat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l Security(United States Senat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l Security)上作证,但由于他的学术地位而不受影响。而此时他的回国的中国朋友如费孝通、陈汉生却在中国大陆被攻击“亲美”[3]。费正清被称为“四个该为输掉中国负责的John”之一[4][5][6]

1966年由胡秋原郑学稼徐高阮发起,一千多名学者签名的《给美国人民的一封公开信》,在台湾与《纽约时报》发表,攻击费正清以“中国专家”之名出卖中华民国[7][8]陈立夫的回忆录认为:费正清散播不利国民党的谣言,打击国民政府信誉,促成美国政策有利中共,影响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溃败。他在中共眼中,无疑是个英雄[9]。费正清的哈佛官网认为国民党腐败无能,没有希望,中共也是民族主义者,他支持(亲共的)自由知识分子[10]

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后,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自1949年后首次重访中国[11]

1991年9月14日,因心脏病发作逝世[12]

著作

1948年,费正清出版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一书,此后随著形势的发展不断补充修订,于1958年、1971年、1979年、1989年分别再版[13]简体字译本为《美国与中国》。

1966年,与英国历史学家崔瑞德共同开始主编多卷本《剑桥中国史》。

1973年,与赖肖尔和 Albert M. Craig 合著 East Asia,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一书[14]。1978年、1989年分别修订再版。

1982年出版对华回忆录 Chinabound: a fifty-year memoir。简体字译本为《费正清对华回忆录》[15]

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接受哈佛大学出版社的邀请而撰写 China : A New History[16];1991年临终前两天,将书交付出版。正体字译本为《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17]余英时为此书作序时表示,此书包含他的“晚年定论”,遵守著三条主线:详近而略远,重政治而轻文化,取统一而舍分裂,如实地反映了中国史研究在美国的新方向和新收获。在这本《中国新史》中,费正清改变先前的观点,把中共政权看作是专制王朝的现代翻版,也承认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南京政府也可能逐渐导使中国现代化,而中共的兴起也并非不能压制[18][19]

部分著作:

人物评价

学术贡献

费正清的研究触及现代中国的各个方面。在其有限的专业领域内,涉猎了中国现代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要历史人物。费正清的区域研究在众多中国学者中独树一帜,自1929年以来,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包括日本、朝鲜和越南)及其与西方的关系均成了他整个学术生涯的焦点。其学术贡献重要在于:

首先,费正清学术生涯的最大成就,就是创立当代中国学。这种"中国学",就是有别于偏重语言学、文化学、传统汉学的中国学。它和欧洲传统汉学的最大区别在于,特别强调运用多种档案、多种语言、多种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中国,从而导致一种被称之为"新汉学"的中国学的形成。

其次,费正清还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做出了不懈努力。在费正清的著述中,有关中美关系以及外交政策方面的研究占很大比重。他的论述影响了整整几代美国学人和战后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尽早放弃对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政策,转向"遏制而不孤立"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些主张凝聚着他多年来对中美关系的深入思考,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费正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他的学术经历在影响和左右美国公众和政策决策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作为中美关系的专家、倡导者和阐释者,费正清致力于影响历史进程,而不是仅仅理解和解释历史。他遵循其导师查尔斯·韦氏勋爵的主张,即历史学家应利用其知识和研究改变现实。他坚持认为,为了美国的未来和世界的发展,美国人必须重新认识中国,重新审视美国同中国的关系。费正清之所以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恰恰是因为他的思想和政策观点与决策者的务实、功利观点相悖。

还有,费正清是一位史学家,致力于19世纪中叶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探索传统中国社会的特征,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变故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整个过程。他还是一位资深望重的历史教员,桃李满天下。在哈佛大学教育了数以千计的本科学生,在他门下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学者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任教的达一百多人。

再有,费正清极力推广东亚研究,其中包括现代中国史研究。经过他的毕生努力,东亚研究获得了应有的学术地位和大量的财政资助。除了加强学术意识和筹集资金,费正清还帮助建立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如在哈佛大学推广东亚研究扩大该学科和领域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哈佛大学几乎可称之为他的学术研究基地。1979年他曾把哈佛描述为他的终生信仰。

费正清与中国的接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特殊的历史时期,他的著作影响了国际舆论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在他的思想构成中有着许多因素,尤其是他的大众民主思想,"新政"自由主义得到知识界、学术界同仁的认同。

争议

费正清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顶尖的学人,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和外交评论家;他既从事学术研究,又从事政策研究,是一位"两栖人"。他的中国观是一个复杂的"多面物",既反映了他特有的西方自由主义的历史观念、文化观念,又反映了他的特殊的历史经历,还反映了他在特定条件下的政治态度。

费正清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既要忠诚于学术,又要倾力为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现实政治服务,这不能不使他陷入两难境地,也使他代表的"官学"不可避免地要招致各方的批判。他的某些"激进"之举也会引起右翼政客们的强烈的不满。理解费正清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进程密切相关,他的观点随着形势的发展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因而也招致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和责难。

作为现代中国学第一代学者代表的费正清,其开拓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功绩不可磨灭。但是,他自身的研究局限性亦不可否认,费正清领导的"哈佛学派"搞的主要是官方史,他们用的是官方资料,研究的是统治人物,反映了美国官方的观点。他的"冲击与回应"模式和他的著作实际上回避了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有违于历史事实,这一点也受到美国新一代中国学者的批判。

费正清在与中国社会的复杂现实接触过程中,也曾多次出现摇摆不定的时刻,这与其本人的社会经历、政治背景和学术生涯有着多方联系。[20]

视频

美国汉学研究:费正清出版了《美国与中国》

参见

参考文献

  1. John King Fairbank. Chinabound: a fifty-year memoir. Harper & Row. 1982年. ISBN 978-0-06-039005-1. 
  2. 章立凡:政府公信力的丧失是最大的危机. 网易. [2009-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3月1日) (Chinese (China)). 
  3. Paul M. Evans. John Fairbank and the American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China [费正清看中国]. New York: Basil Blackwell. 1988年3月: 154. ISBN 0631158537. (英文)
  4. Roderick MacFarquhar. The ‘Breaking of an Honorable Career’.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April 25, 2013. (英文)
  5. Michael T. Kaufman. John Paton Davies, Diplomat Who Ran Afoul of McCarthy Over China, Dies at 91. 纽约时报. 1999年12月24日. (英文)
  6. David Gonzalez. John K. Fairbank, China Scholar Of Wide Influence, Is Dead at 84. 纽约时报. 1991年9月16日.  (英文)
  7. 叶乃治. 徐高阮与1960年代台湾的卖国控诉 (pdf). 史耘. 2011年6月, (第15期): 99–131页. 
  8. 瞿海源. 努力追求自由. 中国时报. 1999年9月16日. 
  9. Lifu Chen. The Storm Clouds Clear Over China: The Memoir of Chʻen Li-fu, 1900-1993 [拨云雾而见青天:陈立夫英文回忆录]. Hoover Press. 1994: 167 [14 August 2013]. ISBN 978-0-8179-9273-6. (英文)
  10. John King Fairbank.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 1993年1月8日. (英文)
  11. 陈祖怀. 费正清与中国 (PDF). 史林. 199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年2月22日). 
  12. 陶文钊. 费正清与美国的中国学. 历史研究 (北京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 1999, (1). 
  13. John King Fairbank.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4th 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0 June 2009. ISBN 978-0-674-03664-2. 
  14. John King Fairbank; Edwin O. Reischauer; Albert M. Craig. East Asia: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Houghton Mifflin College Division. 1989. ISBN 978-0-395-45023-9. 
  15. 费正清. 《费正清对华回忆录》. 陆惠勤译;章克生校. 上海: 知识出版社. 1991年. ISBN 9787501554621. 
  16. John King Fairbank; Merle Goldman. China: A New History.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ISBN 978-0-674-11673-3. 
  17. 费正清; 戈德曼. 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 薛绚译. 台北: 正中书局. 2001. ISBN 978-957-09-1392-7. 
  18. 余英时. 《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序. 会友集: 余英时序文集. 明报出版社. 2008年. ISBN 978-962-8959-97-6. 
  19. 余英时. 余序. 《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 [失效链接]
  20. 费正清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