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顯光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此條目或章節內容可能是從某個來源處複製後貼上, (2022年6月30日) |
董顯光(1887年11月9日-1971年1月10日),男,浙江省寧波鄞縣茅山鄉董家跳村人。中華民國著名報人、作家、外交家。
董顯光 | |
---|---|
Dong Xianguang2.jpg |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887年11月9日 File:Flag of the Qing Dynasty (1862-1889).svg 大清寧波府鄞縣 |
逝世 |
1971年1月10日(83歲) 22x20px 美國紐約 |
籍貫 | 浙江鄞縣 |
國籍 |
22x20px 大清(1887年–1911年) 22x20px 中華民國(1912年–1928年) 22x20px 中華民國(1928年–1971年)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
學歷
| |
| |
經歷
| |
| |
目錄
簡介
1930年,董顯光任英文《大陸報》總經理兼總編輯。抗日戰爭期間,歷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五部副部長、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專門負責國際宣傳。幾乎全程參與外宣文案的設計實施到人員的培訓。他還設立了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外文研習班。
1947年出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委員兼新聞局長。1949年,董隨國民政府遷往台灣,擔任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兼《中央日報》董事長。1952年8月13日,出任戰後首任中國台灣地區駐日本大使。1956年,董又受命出任中國台灣地區駐美國大使。1958年,董卸職返台,任台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資政。1970年,董移居美國,1971年1月9日在美國紐約病逝,享年84歲。
早年經歷
董出身於基督教徒家庭,幼年困苦。1899年,董隨全家遷居上海,就讀於中西書院及清心書院接受了系統的西式教育。中學畢業後,董應聘到奉化龍津中學教授英語,其學生中包括蔣介石。1907年,董回到上海結婚,並進入商務印書館工作。
1909年,董在基督教長老會的幫助下赴美國密蘇里州留學,先後在巴克學院、密蘇里大學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普利策新聞學院就讀。並於曾於紐約採訪過羅斯福總統,1913年董因母親病危因此放棄取得碩士學位,取道日本回國,途中結識了孫中山,後經其介紹,出任上海《民國共和報(China Republican)》副主筆兼駐北京的記者。同年,宋教仁被袁世凱派人暗殺,董率先揭發此事,成為二次革命的導火線。
1914年,董出任《北京日報主筆,1916年後長期擔任熊希齡的秘書。1918年又升任上海《密勒氏評論周刊》(Millard's Review)的編輯。 自1920年始,董顯光走上從政道路,先後出任北洋政府交通部顧問;鐵路經濟財務委員會執行秘書等職。因其政績突出,曾三次被授勳嘉獎。
中年經歷
1925年3月1日,董在天津創辦《庸報》。1928年皇姑屯事件後,庸報率先披露真兇為日軍,引起極大轟動。到1930年,庸報的發行量已接近兩萬份,成為僅次於《大公報》和《益世報》的天津第三大報。1930年,董顯光任英文《大陸報》總經理兼總編輯。抗日戰爭期間,歷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五部副部長、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專門負責國際宣傳。幾乎全程參與外宣文案的設計實施到人員的培訓。他還設立了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等外文研習班。
1934年,董經蔣介石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開始從政。起初,董在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上海辦事處負責檢查外國新聞電訊。抗日戰爭爆發後,董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第五部副部長,不久又改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負責營造當時中國中央政府的國際形象,在戰時爭取西方媒體對於中國八年對日抗戰的支持功不可沒,曾於1942年陪同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赴美就醫,並爭取美國各界支持,轟動全美,並於1943年隨蔣介石、宋美齡夫婦出席中國惟一參加的戰時高峰會議開羅會議,負責國際宣傳工作。1945年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45年9月,隨王世傑、顧維鈞等人出席在英國倫敦召開的五國外長會議[1]
晚年經歷
1947年,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委員。4月23日,國民政府特任董顯光為新聞局局長。[2]:83405月14日,新聞局局長董顯光對記者稱:民盟與反叛政府中共有密切聯繫,政府對該盟之態度將視其政策及行動如何而定。[2]:83545月21日,董顯光對記者稱,以後如再有遊行請願事發生,「仍依照現行法令處理」[2]:8358。6月18日,新聞局長董顯光就北塔山事件發表聲明,駁斥外蒙古之聲明,表示北塔山係中國領土;董顯光對記者稱:國營事業決定出售轉為民營之單位有:中國水產公司、中國煙草公司、中國蠶絲公司、中國紡織建設公司。[2]:83728月20日,董顯光宣布:兩年來美援總數原定為20億美元,實收2.6139億餘美元。[2]:83999月3日,行政院新聞局召開記者招待會,局長董顯光稱:今夏以來,水、旱、蝗、雹各種災害遍及廣東、廣西、四川、湖南、福建、江蘇、安徽、河南、河北、山西、甘肅、湖北、綏遠、台灣、遼寧15省,估計受災面積達數千萬畝,災民2,000萬人以上。[2]:840611月26日,行政院新聞局長董顯光表示全國災民過4000餘萬,政府已撥千億以上救濟,尚待各方襄助。[2]:8460
1948年12月1日,董顯光聲明政府不遷都,行政院通過疏散南京公務員眷屬辦法。[2]:8741
1949年,董隨政府遷往台灣,擔任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兼《中央日報》董事長。
1950年銜蔣介石之命訪美,見到前美國駐中國大使司徒雷登、國務卿杜勒斯、及當時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艾森豪等人,爭取美國對國民政府的支持與援助。
1952年8月13日,董出任戰後首任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
1956年,董又受命出任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
1958年,董卸職返台,任總統府資政,曾環島進行調研工作,瞭解基督教在台灣的教派發展、傳教、醫療、教育、社會福利等多方面現況分析。
1970年,董移居美國,次年病逝於紐約。
董因基督教信仰虔誠,深得蔣夫人宋美齡之信任,受其委託於1960年攜眷前往高雄西子灣與張學良夫婦會面,在董的傳教與信仰見證的影響下,張學良於2月9日的日記清楚註明開始禱告,求上帝堅定信心,從此信奉基督教,並且陪伴張學良夫婦前往教會聚會與信仰造就,在其鼓勵之下張氏夫婦遂成為虔誠的基督教徒。
青雲直上
1926年,董顯光在長沙訪問了時任國民革命軍北伐總司令的蔣介石。師生25年後重逢,但雙方均未提及過去關係。
1929年11月,國民黨組織海軍考察團赴日、美、英、法、意五國考察,董任秘書長,回國後受到蔣介石的接見。蔣見董儀表堂堂,學識豐富,有意引為心腹,就點破了昔日師生關係。董感到自己這個學生,已經成為國家元首,況年齡相同,怎敢以老師自居,所以,以後絕口不提教過蔣介石英語的事,而且唯學生之命是從。
1934年,蔣介石親自介紹董顯光加入中國國民黨。1935年董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上海辦事處新聞檢查官,1937年任軍委會第五部副部長,不久任中宣部副部長,隨蔣介石、宋美齡去印度、緬甸、美國訪問。1943年隨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1947年5月到1948年12月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新聞局局長。
1949年去台灣,經常作為蔣介石的使者出訪歐美及日本,為蔣介石進行遊說活動。1952年出任中國台灣地區駐日本大使,1956年至1958年又任駐美國大使。
主要貢獻
董顯光在一生中,對中國近現代新聞報刊事業的發展貢獻良多。特別是從自己出資創辦、經營《庸報》開始,他有意識地把西方先進的辦報觀念引入中國,介紹給中國讀者,並在自己的辦報實踐中加以中國化。1957年,董顯光獲得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新聞事業服務獎章」,成為中國第二位獲此殊榮的新聞從業者。
董的一生因新聞記者的機緣認識中國近現代史知名人物,並因外文能力曾做為蔣介石的英文啟蒙老師及張學良先生的英文及信仰啟蒙老師,人生機遇非常有趣,其主要作品有:《一個中國農夫的自述》(又稱《董顯光自傳》)、《基督教在台灣的發展》、《蔣介石傳》、《中國和世界報刊》等。
參考資料
參見
- 人民政協網·《庸報》的創辦者董顯光
- 浙江通志·董顯光[失效連結]
- 董顯光(Hollington Kong Tong),《董顯光自傳: 一個中國農夫的自述》,譯者:曾虛白,台灣新生報社,1973,密西根大學,數位化,231 頁,2007年10月22日
- 董顯光(Hollington Kong Tong),《董顯光博士自傳》,台灣莒光圖書中心,1973,加州大學,數位化,223 頁,2008年1月29日
- 董顯光的「一技之長」,石永貴,華僑協會總會
- 首任「新聞局長」董顯光 曾是天津名報人,記者:倪鴻祥、王宗銘,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評社),2012年5月15日
前任: 首任 |
行政院新聞局長 1947年5月—1948年12月 |
繼任: 沉昌煥 |
前任: 顧維鈞 |
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 1956年4月—1958年8月 |
繼任: 葉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