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茅台
百年茅台茅台酒,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茅台酒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贵州茅台酒的风格质量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其特殊的风格来自于历经岁月积淀而形成的独特传统酿造技艺,酿造方法与其赤水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受环境的影响,季节性生产,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保留了当地一些原始的生活痕迹。
1996年,茅台酒工艺被确定为国家机密加以保护。2001年,茅台酒传统工艺列入国家级首批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国务院批准将“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2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茅台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13年3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调整“茅台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和保护范围。[2] 2020年1月13日,茅台入选2020胡润至尚优品获奖名单。[3]
中文名 :茅台酒 产地名称 :贵州省仁怀市品质 特 点 :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3年第16号 批准时间 :2003年02月14日
目录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茅台酒是中国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被尊称为“国酒”。它具有色清透明、酱香突出、醇香馥郁、幽雅细腻、入口柔绵、清冽甘爽、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是中国酱香型风格的典型。[4] [5]
茅台酒液纯净透明、醇馥幽郁的特点,是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现已知香气组成成分多达300余种。茅台酒香气成分众多,有人赞誉“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茅台酒香而不艳,在酿制过程中从不加半点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稳定在52°—54°之间,曾长期是全国名白酒中度数最低的。具有喉咙不痛、也不上头、能消除疲劳、安定精神”等特点。”[6]
生产工艺
茅台酒的酒窖建设也颇有讲究。从窖址选地、窖区走向、空间高度,到窖内温湿度控制、透气性能,以及酒瓮的形式、容量、瓮口泥封的技术等,都极为严格。这些都是关系到成品酒的再熟化、香气纯度再提高的关键。酒窖里每天要有人检查,开关透气孔,控制温湿度。[7]
茅台酒的酿制技术被称作“千古一绝”。茅台酒有不同于其它酒的整个生产工艺,生产周期7个月。蒸出的酒入库贮存4年以上,再与贮存20年、10年、8年、5年、30年、40年的陈酿酒混合勾兑,最后经过化验、品尝,再装瓶出厂销售。 [8] 茅台酒以本地优质糯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是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酿制茅台酒要经过两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加曲(发酵七次)、七次取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在此期间,要经历重阳下沙、端午踩曲、长期贮存等工艺环节的淬炼,制酒生产一年一个生产周期,顺应季节变换,历经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酿制而成的基酒还需在陶坛中经过三年以上的贮存,最后,采用酒勾酒的方式将一百余种不同酒龄、不同香型、不同轮次、不同酒度等各有特色的基酒进行组合,形成了茅台酒的典型风格。[8]
茅台酒工艺中的三高是指茅台酒生产工艺的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茅台酒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3℃,比其它任何名白酒的制曲发酵温度都高10-15℃;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优选环境微生物种类,最后形成以耐高温产香的微生物体系,在制曲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趋利避害之功效。高温堆积发酵是中国白酒生产敞开式发酵最为经典和独创之作,也是其它名白酒工艺所不具有的。高温馏酒:蒸馏工艺本身是固液分离的技术,但茅台酒生产工艺的蒸馏与其它白酒完全不同。
茅台酒工艺中的三长主要指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茅台酒基酒酒龄长。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须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而其它名白酒只需几个月或十多天即可。茅台酒大曲贮存时间长达6个月才能流入制曲生产使用,比其它白酒多存3-4个月,这对提高茅台酒基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它白酒的4-5倍。茅台酒一般需要长达三年以上贮存才能勾兑,通过贮存可趋利避害,使酒体更醇香味美,加上茅台酒高沸点物质丰富,更能体现茅台酒的价值,这是其它香型白酒不具有的特点。
茅台酒工艺的季节性生产指茅台酒生产工艺季节性很强。茅台酒生产投料要求按照农历九月重阳节期进行,这完全不同于其它白酒随时投料随时生产的特点。采用九月重阳投料一是按照高粱的收割季节;二是顺应茅台当地气候特点;三是避开高营养高温生产时节,便于人工控制发酵过程,培养有利微生物体系,选择性利用自然微生物;四是九月重阳是中国的老人节,象征天长地久,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9]
装茅台酒用的酒瓶,最初是用本地生产的缸瓮,从清朝咸丰年间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质坛形酒瓶,有装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号。后曾一度改为微扁长方形酒瓶。民国四年(1915年)以后,改用圆柱形、体小嘴长的黄色陶质釉瓶。建国后,才改为白色陶瓷瓶和人们见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古色古香,朴实大方。
历史渊源
茅台酒作为世界三大名酒和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 [10]
茅台酒之所以被誉为“国酒”,是由其悠久的酿造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三代伟人的厚爱和长期市场风雨考验、培育的结果。亦得到人民群众在实际的生活品味和体验中的赞誉之声,因而当之无愧。
汉代,今茅台镇一带有了“枸酱酒”。《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敬献武帝,武帝饮而“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这成为茅台酒走出深山的开始,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
唐宋以后,茅台酒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
到了清代,茅台镇酒业兴旺,“茅台春”、“茅台烧春”、“同沙茅台”等名酒声名鹊起。“华茅”就是茅台酒的前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清《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一九五一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接管的方式将成义(华茅)、荣和(王茅)、恒兴(赖茅)三家私营酿酒作坊合并,实施三茅合一政策——国营茅台酒厂成立。
1996年,茅台酒工艺被确定为国家机密加以保护。
2001年,茅台酒传统工艺列入国家级首批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国务院又批准将“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3年2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茅台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11]
2013年3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调整“茅台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和保护范围。
2019年6月12日,茅台集团宣布6月30日前停用“国酒茅台”商标。
2019年6月29日,起正式更名为“贵州茅台”。[12]
产地环境
水质
酿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出的酒特别甘美。故清代诗人曾有“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的咏句赞美赤水河。茅台镇还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它位于贵州高原最低点的盆地,海拔仅440米,远离高原气流,终日云雾密集。夏日持续35—39℃的高温期长达5个月,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这种特殊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对于酒料的发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时也部分地对茅台酒中香气成分的微生物产生、精化、增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离开这里的特殊气候条件,酒中的有些香气成分就根本无法产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
地域环境
茅台酒因产于遵义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20世纪60、70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证明了茅台酒是与产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茅台酒不可克隆,为此茅台酒2001年成为中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13]
茅台酒厂区建于赤水河上游,水质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且无污染。峡谷地带微酸性的紫红色土壤,冬暖夏热、少雨少风、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加上千年酿造环境,空气中充满了丰富而独特的芳香。[14]
原料要求
茅台酒生产所用高粱为糯性高粱,当地俗称红缨子高粱。此高粱与东北及其它地区高粱不同的是,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十分有利于茅台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茅台酒每一轮的营养消耗有一合理范围。茅台酒用高粱皮厚,并富含2%-2.5%的单宁,通过茅台工艺发酵使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体物质,最后形成茅台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茅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关,也是茅台酒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的重要因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茅台酒富含一定的多酚类物质,适量饮用,不伤肝。[15]
历史文化
毛泽东
不少人都知道,毛泽东并不喜欢饮酒,但不善饮酒的毛泽东对茅台酒却十分关心。
有着国酒美称的茅台酒在国内外享有巨大声誉。有些人为了进行仿造,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是几种最先进的现代化科研手段,对茅台酒乃至茅台酒生产地的水文、地理、植物、气象一一进行了全面的反复的研究,企图破译茅台酒的酿酒秘方,但却一无所获。50年代,在一次会议的间隙,毛泽东主席把当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周林请到了自己的身边,亲切地拉着他的手,用一口地道的湖南腔问道:“老周,你不是贵州仁怀人吗?你给我说说,你们的茅台酒究竟是用什么神水搞的?那么香,那么美,让那么多人神魂颠倒地在研究它?”老家距茅台镇仅有10多公里的周书记回答说:“主席,哪有什么神水,就是用您长征四渡赤水的那个水搞的。”毛主席听后爽朗一笑说:“对我是不是也保密啊?”“对主席哪有什么密可保。”听到这里,毛主席高兴地说:“果真如此那就太好了!既然有这么多的神水,茅台酒,为何不搞它个一万吨呢?” [16]
东方旋风周恩来日内瓦会议成功靠“两台”
一代名相周恩来总理一生最重“茅台”,最关心“茅台”,也深受茅台人民的敬重和爱戴。他一生与茅台酒有说不完的故事,这里只摘取他用茅台酒作为外交的一朵浪花。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两个多月后,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越过三八线,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中朝两国军队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十六国军队整整打了三年,终于迫使他们坐下来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
1954年4月,为了解决停战后的朝鲜统一问题,为了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率代表团前往瑞士日内瓦出席国际会议。
这是新中国领导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第一次正式亮相,引起了舆论界极大兴趣。相继到达日内瓦的有那时候世界风云一时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其中有: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法国外交部长皮杜尔。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使一直不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在事实上不得不认可中国的国际地位。 对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外国记者说:这是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着一批更为年轻的红色外交家。不久,他们才从周恩来传奇生涯的简历中,知道他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以惊人的智慧和才能,积极灵活的展开外交。在会议召开的第二天,便以中国代表团的名义举行了招待会,招待各国代表、新闻记者和国际友人,茅台酒以其优秀的品质,一下子成了宴会上的话题。宾主十分高兴,在品评着茅台酒中频频举杯沟通感情,茅台酒在与会国家的代表中出尽了风头。
在和西方国家代表唇枪舌战的时候,《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充满人情味的中国戏剧片也成了日内瓦会议场外的热门话题。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感情,周恩来把片名翻译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随后又送给了住在莱蒙湖畔的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卓别林也是在这次会上第一次喝茅台而把它称为“真正的男子汉喝的美酒”)。
因此,云集日内瓦的外交官们感慨地说:周恩来不仅用艺术促进了外交,同时也把外交变成了一门艺术。
回国后,周恩来总理向党中央汇报时,感慨颇深地说:“在日内瓦会议上帮助我们成功的有‘两台',一台是‘茅台',一台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17]
电话调酒毛泽东送金日成“茅台”
在茅台酒厂集团公司,珍藏着数张毛泽东主席和外宾用茅台酒碰杯的照片。其中,有两张是毛主席和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碰杯的镜头。这两张照片正好拍摄角度相反,但金日成面带笑意,微露白齿,虔诚而敬重毛主席的神情清晰跃然。毛主席沉稳睿智的目光停留在杯上,却又分明在感受着金日成注视和问候的眼神。他的大手轻握着盛满茅台酒的高脚玻璃杯,自然微举对着金日成热情伸出的酒盏,一切尽在不言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这是一张60年代的照片。
毛泽东和金日成,是朋友,是战友,是同志,也可以说是酒友。因为金日成喜欢喝茅台酒,毛泽东投其所好,便送他茅台酒。
那时1973年3月,春光明媚的季节。金日成向毛泽东提起了茅台酒,毛泽东心领神会,一个电话到中央军委,指定要1952年生产的茅台酒三箱,速用飞机送北京,两箱送金日成,一箱留在中央。 “火烧”白宫1972年2月底,尼克松与周恩来签订中美上海《“火烧”白宫“火烧”白宫联合公报》后返回华盛顿。访华的成功使他兴奋不已,周恩来燃酒的即兴表演亦萦于脑际。他向女儿特里西娅讲述访华的趣味时,也想让她领略茅台酒的“厉害”。他把一瓶茅台酒倒进碗里点着了火。岂知蓝色的火焰跳跃着,越烧越旺,竟不熄灭,不一会便将盛酒的碗烧炸开。冒着火焰的茅台酒霎时流满了桌面,使这个“美国第一家庭”的全体成员大为惊骇,手忙脚乱的奋力扑救,才把这场“火灾”扑灭。事后,基辛格曾幽默地说:“扑灭这场火是防止了一场国家的悲剧。否则的话,尼克松政府会提前收场。”就在1974年和邓小平会谈时,基辛格还提到这件事,并意味深长的对邓小平说:
“你知道吗?……所以说你们差点烧掉白宫。”
尼克松想效仿周恩来作燃酒的表演,却忽视了量的多少这个实质问题。周恩来点的是一小杯,尼克松燃的却是一大碗,难怪“茅台”能让尼克松一家大为愕然的充当消防队员了。[18]
首相醉茅台
1984年12月19日下午5日时半,中英两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法发表声明,正式举行签字仪式,这是关系香港前途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应邀前来参加这次签名仪式的有一百零一位香港各界人士,他们亲友目睹这一庄严的仪式。世界人民以及十亿中国人民,包括香港五百五十万市民,都从荧屏上观看到中英关系史上闪光的一页。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在即将访问中国之际,一向对妻子关怀备、体贴入微的丈夫撒切尔再三告诉他她,到中国后,千万要注意,不要被中国的茅台酒醉倒。
签字仪式结束,这位年过花甲,但却依然风姿焯约的撒切尔夫人,步伐轻盈,十分潇洒地进入宴会厅,正为中英双方处理好香港归还中国问题这件大事而高兴。国宴开始,由中央领导人主持,悬挂国旗,席间致祝酒辞,按照惯例,宴会用的是茅台酒。撒切尔夫人一来心里高兴,二来自持海量,早把临别时丈夫的忠告忘的一干二净。在宾主热烈友好的气氛中她竟接连喝了三杯。这三杯茅台酒下肚,撒切尔夫人竟飘飘然起来,可她还言不由衷的说道:“好酒,好酒我没醉。”意思是还想再喝,香港总督尤德爵士一看不妙,担心撒切尔夫人在高兴中喝多了会闹出笑话,便和英国驻华大使伊文思搀扶着她回钓鱼台国宾馆休息。当撒切尔夫人步出宴会厅,抬脚下汉白玉石梯的时候,突然推开了搀扶她的尤德爵士和伊文思,要回头看一下中国人民大会堂的风采。当她抬头看着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不知是出于激动,还是茅台酒的功力发作,她踉跄了一下,差点摔了一跤。
各国记者正准备拍下这个镜头,可惜,说时迟那时快,撒切尔夫人很快被伊文思和尤德扶了起来,大家都连说:“可惜!” 撒切尔夫人回到英国,看到“美联社”专门报道了她因喝茅台,醉倒在中国人民大会堂国徽下时,夫妻俩不禁欢快的笑了起来。[19]
生产情况
2015年,茅台酒销售收入419.12亿元,利润227.22亿元。
2016年,茅台酒及系列酒基酒共生产约为6万吨,其中茅台酒基酒约为3.9万吨,系列酒基酒约为2.1万吨。茅台酒实现销售量同比增长37.6%,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40.6%。
2017年,茅台酒基酒产量达42771吨,完成年计划的130.9%,入库合格率为99.96%。
2019年10月23日, 2019《财富》未来50强榜单公布,贵州茅台排名第39。[20]
视频
参考文献
-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引用日期2018-05-07
-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引用日期2018-09-15
- ↑ .胡润百富,引用日期2020-01-14
- ↑ 网易,引用日期2018-05-09
- ↑ 腾讯网,用日期2018-05-09
- ↑ 腾讯网,引用日期2018-05-09
- ↑ 腾讯网,引用日期2018-05-09
- ↑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8-05-09
- ↑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8-05-09
- ↑ 新华网.2017-02-07,引用日期2017-03-08
-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引用日期2018-06-12
- ↑ 人民日报,引用日期2019-06-30
- ↑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8-05-09
- ↑ 腾讯网,引用日期2018-05-09
- ↑ .浙江新闻,引用日期2019-09-24
-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2018-05-14
-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10-22,引用日期2019-06-05
- ↑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8-06-18
- ↑ 大众网,引用日期2018-06-18
- ↑ 财富中文网,引用日期201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