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刊
《中國科學院院刊》創刊於1986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主辦的以戰略與決策研究為主的智庫類期刊。
據2018年9月《中國科學院院刊》編輯部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刊》編輯委員會編委有45人。
據2018年9月16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刊》共出版文獻4403篇、總被下載1095529次、總被引27664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560、(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026。
據2018年9月1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刊》載文量為1842篇,被引量為13783次,下載量為62563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1]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刊》影響因子為1.62。
目錄
辦刊歷史
1986年,《中國科學院院刊》創刊,為季刊。
1986-2005年,《中國科學院院刊》溝通中科院內外聯繫。
1996年,該刊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原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6年,該刊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報道內容
《中國科學院院刊》重點刊登中科院院士和科學家就中國科技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提出的研究報告,對重要前沿及交叉學科的發展現狀與趨勢進行評述,探討科技與社會的相互作用,介紹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進展,介紹中國科學院科研進展和重大成果。
主要欄目
《中國科學院院刊》針對「國家科學思想庫核心媒體」定位,該刊各欄目文章力求「戰略高度、國家層面、國際視野、歷史擔當」。
常設欄目有:社評、特稿、重大專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科技支撐「一帶一路[2]」、戰略與決策研究、政策與管理研究、院士與學部、學科發展、科技與社會、智庫觀點、新青年新思想、科技成果與產業化、論壇、科學家訪談、合作與交流等。
讀者對象
《中國科學院院刊》讀者對象是科技決策層、管理層、科研人員、大專院校師生。
發展方向
紙刊:以重大專題策劃為牽引,結合常設欄目,服務於科技自身發展、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論壇:以承辦的中科院「戰略與決策高層論壇」為核心,舉辦多種形式和規模的公開或閉門論壇。
新媒體:以微信為看點,以網絡為紐帶,融合多媒體傳播渠道。微信高端用戶年閱讀量超50萬,電子期刊每期閱讀量超30萬。
內部報告:通過多種渠道將科學家的戰略思考報送相關決策層。
人員編制
據2018年9月《中國科學院院刊》編輯部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刊》編輯委員會編委有45人。
資源保障
《中國科學院院刊》以中國科學院為依託,截至2018年6月,該院共擁有12個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學(與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學)、1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270多個野外觀測台站,承擔20餘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行。
據2018年9月16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刊》共出版文獻4403篇。
據2018年9月1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刊》載文量為1842篇。
近年來,該刊推出的「思想產品」得到中科院領導的認可和科技界的好評,受到多位國家領導和相關決策層的批示和關注,同時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國內外知名戰略科學家進入作者群。
每年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等重要報刊轉載,與相關期刊共同承擔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成果推薦工作得到科技界認可。
收錄情況
《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核心庫(CSTPCD)、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HSSCD)、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等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18年9月16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刊》總被下載1095529次、總被引27664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560、(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026。
據2018年9月1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刊》被引量為13783次,下載量為62563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刊》影響因子為1.62,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194種)中排第507名,在自然科學總論(73種)中排第3名。
據2017年中國知網統計,近年來其期刊綜合類影響因子在全國共430種綜合類科技期刊中為前3名,其「智庫」型傳媒的權威性已得到科技界和社會的認同。
榮譽表彰
辦刊宗旨
該刊重點刊登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科學家就中國科技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提出的研究報告,對重要前沿及交叉學科的發展現狀與趨勢進行評述。以科學家深厚的科學積累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為國家宏觀戰略決策提供科學支撐,並更廣泛、更有效地向社會和公眾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
視頻
中國科學院院刊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期刊雜誌排行 ,搜狐,2017-08-21
- ↑ 「一帶一路」的八大特徵 ,搜狐,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