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纳粹德国空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纳粹德国空军
图片来自随意窝

纳粹德国空军德语Luftwaffe,意为空中力量)是指1933年至1945年的德国空军,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9月在欧洲爆发时当时世上最强大、最先进和最具战斗经验的一支空军。纳粹德国空军于1935年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撕毁了《凡尔赛条约[1] 》后正式成立,用途主要是为支援闪击战横扫欧洲。其中,德国的飞机大部分皆为先进的设计,在技术上胜过1930年代的其他大部分国家。如Ju 87“斯图卡”轰炸机和Bf 109战斗机即是当时德国空军的代表性军机。空军是德军在闪击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提供了陆军战术性的密接支援,令德军在战争头九个月内以非常短的时间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其胜利进展直到1940年于不列颠空战才被英国皇家空军所中止,原因是当时的德国空军缺乏战略打击能力。尽管这场空战的失败挫伤了德国空军的气势,当希特勒于1941年6月为扩大“生存空间”而入侵苏联时,德国空军在初期仍取得不小的战果,其胜利一直到1942年至1943年的苏联冬天所中止。

由于德国并未在1941年或1942年取得对苏联的决定性胜利,德国空军被迫陷入一场消耗战中,作战范围也持续扩大到北非大西洋美国的参战更使得英国皇家空军迅速恢复实力,能对德国本土持续地空袭,德国将其反击行动称作“帝国保卫战”,在这期间,德国空军的力量持续被削弱,到了1944年中期基本上已消失,使得在西线反击盟军的德国陆军缺乏空中支援。德国空军以革命性的新式战机持续战斗至战争最后几天,如Me 262Me 163He 162,但仍无法扭转战败的结果。

空军的重建

德国空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不得拥有空军,但因为德军高层与国内民航机公司和飞行俱乐部合作,使德国在航空技术上没有落后其他国家。德国空军的真正重建起于希特勒上台后数个月,他任命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击落了22架敌机而被授予蓝马克斯勋章的空战英雄赫尔曼·戈林为德国航空部长,以及前德国汉莎航空第1任总裁艾尔哈德·米尔希作为后者的副手。1933年3月,负责开发与生产飞机的帝国航空部正式成立,并于不久后在雷希林设置了试验场。戈林对国内所有的航空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1933年3月25日,德国航空运动协会(Deutschen Luftsportverband,简称“DVLA”)吸收了国内公家与私人的航空组织,并保留其“运动”的标题。1933年5月15日,戈林合并国内所有军事航空于帝国航空部,该日就被定为德国空军的官方“生日”。许多国家社会主义飞行军团的成员转到了新生的德国空军。由于这些前国家社会主义航空军团的成员原本就属于纳粹党成员,相较于德国其他军队,德国空军在早期就建立了稳固的意识形态基础。戈林于1933年至1936年在空军的重建上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但到1936年并未深入参与空军的发展,而米尔希则作为德国空军实质上的执行长直到1937年。

对德国空军来说,戈林对空军规划与生产并未干涉是一大幸运。戈林对近代的航空发展对没有多少了解,他上一次的飞行是在1922年,戈林也在飞机的原理和技术问题上缺乏认识,自己也没有经常吸收相关知识。身为空军总司令的戈林虽然在1936年后将重建空军的事务交给了米尔希,但他仍以希特勒“政治核心圈”的角色发挥了影响力,提供大量资金来重建和武装空军。

另一位对德国空军重建的重要人物为海姆特·韦尔堡。韦尔堡在德国空军的建军方向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韦尔堡曾在1920年代担任了威玛共和国德国国防军秘密成立的空军参谋部要职8年,具有相当的经验,也是空军高级干部的理想人选。戈林希望韦尔堡能担任空军的总参谋长,然而因为韦尔堡之母是犹太人,为此而没有安排该职位,但又不希望因此浪费了他的才能,便向他保证第三帝国的“法律”不适用于他,并让他留在空军参谋部,帮助瓦尔特·韦佛制定空中交战指挥与《第16号条例》的各事项。

战争的准备(1933年至1939年)

韦佛时期(1933年至1936年)

与英美两国的主流看法不同,德国空军并非为陆军的附庸。德军军官积极地发展对敌人施以战略轰炸的能力,然而德国必须优先考量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虽然空军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但因为德国是一个传统陆权国,空军必须以支援陆军的方向来发展。

因为上述的原因在1933年和1934年期间,德国空军领导人著重于它们“战术支援”的能力。空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曾作为重要的支援角色。在此方向的发展上,俯冲轰炸机被认为是在破坏敌军指挥部后方通讯网的行动中,不可缺少的先头部队1934年,德国空军发表了《第10号条例:战斗机》(Dienstvorschrift 10:Der Kampfflugzeug),提倡在执行作战行动外的空中支援与攻击地面目标。1926年的作战手册《空战行动指挥要领》(Directives for the Conduct of the Operational Air War)持续作为德国空军的作战方针,直到1935年。该手册指出国防军空军总司令部(Oberkommando der Luftwaffe,OKL)必须集中其力量投入于有限的作战行动(并非战略性行动);保卫特定地区领空与支援陆军作战。

有了稳固的战术作战概念后,德国空军理论家需要一个战略方针与组织。一战德意志帝国空军的一名军官(并非飞行员)罗伯特·克瑙斯在战后长期担任汉莎航空的飞行员,经验丰富,同时也是一位知名的空中力量理论家。克瑙斯拥护杜黑有关“可以借由轰炸敌方工业设施与对主要城市的恐怖轰炸来获取战争胜利”的理论,并提倡对敌国平民的攻击。对于杜黑恐怖轰炸的主张,德国参谋部极力反对,认为这种行动会招来敌军的报复,从而波及到德国平民与城市。  

1934年12月德国空军参谋瓦尔特·韦佛试著将空军的作战学说转为战略层面。此时韦佛为了建立战略轰炸部队,而进行了军事演习(假想敌为法国)试著证明自己的理论。尽管这次演习中仍有攻击地面部队和通信设备的行动,韦佛认为它还是证明了战争中的决定性之处在于摧毁敌人的军事工业能力,并在1935年制定了《空军第16号命令:空战指挥》(Luftwaffe Regulation 16: The Conduct of the Air War), 认为空军的作战任务应该针对以上目标。

对于此理论德国空军高层拒绝实行恐怖轰炸的行动。虽然恐怖轰炸被认为会造成反效果,提高而非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但后来改变了空军原本主要的作战任务“摧毁敌人军队”,而加入了此类轰炸行动。至于后来对格尔尼卡鹿特丹华沙等城市的轰炸则被德军认为是战术性的军事支援行动,而非战略性的恐怖攻击。

然而韦佛了解战略轰炸的重要性。在空军于1935年最新引入的作战理论《航空空战指挥》(The Conduct of the Aerial Air War)中,韦佛摒弃了杜黑的理论和归纳了空中战略的5个要点:

  1. 通过轰炸敌方机场与制造厂并击败进攻德军目标的敌军飞机,以摧毁敌军空军。
  2. 借由摧毁铁路、公路,尤其是桥梁和隧道等重要补给线而妨碍敌人陆军大规模兵力的行动。
  3. 有效支援陆军单位,借由轰炸摧毁敌方陆军,直接性地参与陆战。
  4. 借由轰炸敌方海军基地,保护德军海军基地,和直接性地参与海战以支援海军作战。
  5. 能有效瘫痪敌军后勤与生产单位,给予敌军战争潜力上的负担。

韦佛相信战术型的军机仅是空军战略力量发展的第一步,并开始计画生产战略轰炸机机队,试著将战略轰炸转为战争爆发时的空军主要战略。1934年5月韦佛开始实行一个长达7年的乌拉尔轰炸机研制计画,这款轰炸机将负责空军轰炸苏联心脏地带的任务。1935年,此计画衍生出了Do 19Ju 89两种长程轰炸机的原型机,虽然两者因动力不足皆未完成。1936年4月韦佛制定其“A轰炸机”需要有航程6,700公里(4,163英里)和承载900公斤(1,984磅)炸弹的能力。然而韦佛的乌拉尔轰炸机计画迟迟没有完成,而他所不断提倡的空中战略方针也被放弃。

到了1930年代晚期,德国空军没有明确的作战用途。空军虽然并非为陆军的附属支援力量,但也没有明确的战略性任务。德国空军变成一个能执行非常广泛作战任务,而非特定任务的军事组织,其功能也处于战术和战略两方面之间。因此,德国空军被弹性使用在各任务中,以及提供陆军条件以达到战斗中决定性的胜利。事实上在战争爆发之前,德国空军仅有15%的军机是专用于支援陆军作战,而因为德军在二战初期接连的闪击战胜利,使人们存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德国空军是仅以战术支援为目的而建立的。

建军方向的改变(1936年至1937年)

1936年6月3日韦佛与他的工程师因为搭乘的He 70未作细部检查而坠毁,两人皆丧命。韦佛死后,戈林任命阿尔贝特·凯塞林作为继任者,担任空军参谋长,和任命恩斯特·乌德特担任帝国空军技术部(Technisches Amt)部长。尽管乌德特并非航空技术的专家,他还是对德国空军的建军方向有了一定的影响,他主张空军应使用中型、快速的轰炸机于作战地区摧毁敌人的航空武力,而非对飞机制造厂进行轰炸。

凯塞林和乌德特的主张发展并非顺利。在凯塞林于1936至1937年担任参谋长期间,他与乌德特彼此在争夺权力与军中势力,并要做戈林“应声虫”的工作。乌德特后来意识到自己的极限,而他在研制德国军机上的失败将会为空军带来长期的不良影响。

德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没有进展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许多空军将领认为中型轰炸机就具有战略轰炸的能力,来应付德国最可能交战的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法国,但认为在面对英国时会遭遇困难。1939年德国第2航空舰队指挥官—海尔穆勒·费尔麦航空兵上将被要求负责制定德国空军对英伦三岛的作战计画,他认为可以借由轰炸来摧毁英国抵抗意志,进而获取胜利。费尔麦曾于笔记中记述,认为英国已在慕尼黑危机伦敦市所爆发的恐慌中暴露了其弱点。还有是技术问题,德国设计师从未解决He 177轰炸机早期引擎容易著火的问题。此外,德国并不具备其经济实力与资源来同时对付英国和美国。而空军总司令部并未发展适合生产战略轰炸机的相关工业。到了1939年德国空军因为仍没有对敌人施以战略轰炸攻击的能力,导致在1940年不列颠空战中决定性的失败。

纳粹德国在重整军事力量时遇到的其中一个困难为物资的不足,德国进口物资主要为整建空军,其中以橡胶最为重要。而石油因为最容易受到封锁,德国国内拼命研制合成燃料,但仍无法满足需求。1937年德国进口了超过前10年进口总和的石油,但至1938年夏天仍只有25%的需求量得以满足。钢材原料方面,戈林在1938年11月报告其经济状况非常危及,而工业约能应付83%的需求量,因此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下令减少对军备的钢铁与原料物资生产量。原料物资供应量的减少对空军来说影响重大,约减少了30%的钢材、20%的、47%的铝和14%的橡胶。在如此情势下,即使米尔希、乌德特和凯塞林他们希望,也不可能建立一支拥有强大战略轰炸能力的空军。

因为以上原因,德国空军仅限制生产比韦佛的乌拉尔轰炸机所需物资与人力更少的双引擎中型轰炸机,且德国工业必须花费两架中型轰炸机的资源才能生产一架重型轰炸机,帝国航空部也未发展需要长时间研制的重型轰炸机。戈林曾说过:“元首不会过问那些轰炸机有多大,只会在乎有多少架”。德国空军主导计画的军官过早去世,使得德军在二战并未建立一支“战略空军”,最后被证明为德国战争机器的致命伤。

德国空军在战略能力方面的缺乏在早期就已显露出迹象,当苏台德危机持续升温时,德军却并未准备战略性的空战(即使当时英法两国非常弱势),希特勒也下令将空军扩增到目前的5倍。空军总司令部也严重忽视运输机的需求,甚至到了1943年仍称运输行动为“轰炸机特别任务”(Kampfgeschwadern zur besonderen Verwendung,KGzbV)。1938年3月,德奥合并事件发生时,戈林命令费尔麦研究空袭英国的可能性,费尔麦表示除非获得荷兰与比利时一带的空军基地和空军拥有重型轰炸机,否则不可能。然而因为英国出卖了捷克从而避免了战争,其重型轰炸机需求顿时消失。

德国空军的弱点直到战争爆发前都未显露出来,同时由德国设计如Bf 109He 111Ju 87“斯图卡”和Do 17等军机表现地相当出色。它们首次在派遣西班牙内战兀鹰军团中亮相,对抗苏联制的共和军飞机。空军也很快的意识到双翼机的过时,并将He 51战斗机由前线服役转为训练之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亨克尔和多尼尔提供空军速度优于战斗机的轰炸机。参加内战中的飞机里(主要是1938年后所生产的)还有非常旧式的Ju 52运输机(该机很快就成了运输部队的核心)担任轰炸任务。西班牙内战期间希特勒曾说过:“佛朗哥应为Ju 52立一个纪念碑,以感谢它对西班牙革命成功的重要贡献”。

俯冲轰炸

1937年因为水平轰炸机的低准确度,使得德国空军了解到俯冲轰炸的优势,其对小型机动目标的战术轰炸精准度后来还远胜过一些传统重轰炸机。航距并非它们任务的关键要素,且它们通常能有效、快速地对敌人进行轰炸,节省陆军要占领目标附近地区,设置炮兵阵地的麻烦。俯冲轰炸机通常是两名乘员、单引擎的飞机,能在仅6、7名乘员飞机的10%成本,达到准度有25%的更大成果。这些优势使恩斯特·乌德特极力提倡俯冲轰炸机的使用,尤其是Ju 87

乌德特对俯冲轰炸机的爱好严重影响了德国空军的长远发展。这种战术性的战斗轰炸机方案仅能作为新式战机服役的过渡替代品。1936年Ju 52是德国轰炸机舰队的骨干,也促成在新式轰炸机问世前,帝国航空部先生产Ju 86He 111Do 17轰炸机等过渡使用。然而Ju 86的性能差,He 111也比较好。于西班牙内战中测试的结果使乌德特(包括部份德国军工业人员)认为其弹药的浪费量以军事的角度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于是乌德特开始计画俯冲轰炸机的生产,即改变Ju 88He 177的原本设计,Ju 88的50,000架生产就被预定了,该机的重量也由7吨增加到了12吨,结果使其速度变得低于200公里/时。乌德特也以同样的作法改变He 177的设计,将其发展为重型轰炸机。

军事动员(1938年至1939年)

到了1939年夏德国空军拥有9支大部分装备了Bf 109的战斗航空联队、4支装备Bf 110重型战斗机的驱逐大队(Zerstörergeschwader)、11支装备He 111和Do 17Z的轰炸机联队和4支俯冲轰炸航空大队(Sturzkampfgeschwader)。Ju 88意外地在设计上碰到困难,因此当战争爆发后仅有12架得以投入使用。德国空军此时共有373,000名士兵(其中有208,000名的伞兵、107,000名士兵的高射炮部队和58,000名的通讯兵),飞机则共有4,201架作战飞机,其中1,191架轰炸机、361架俯冲轰炸机、788架战斗机、431重型战斗机和488架运输机。尽管有些不足与缺陷,德国空军在当时仍是一支令人敬畏的军事力量。

然而即使到了1940年春德国空军仍尚未全体动员。尽管存有原物料短缺的问题,乌德特还是借由引进航空工业一天工作10小时的制度,并加以合法化。在此期间建立了30个轰炸机中队(Kampfstaffeln)和16个战斗机中队(Jagdstaffeln)。此外还有5支驱逐军团(Zerstorergruppen),分别是JGr 101、102、126、152和176被组建,全都配有Bf 110。

德国空军也大大扩增空勤人员的训练,为原本的142%,飞行学校共63所。这些设施后来被转移到德国东部,远离可能存有的盟军威胁。空勤人员后来达到4727名,增加原本的31%。然而因为如此急速的扩增和训练导致997人死亡和额外700人受伤,946架飞机也毁于这些意外中。完成训练的空勤人员约有3,941名,而德国空军此时约有220万人。

参考文献

  1. 凡尔赛条约,随意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