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禹长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禹长春
图片来自中文百科知识

禹长春,(日文汉字:禹 长春,罗马拼音:U Nagaharu),1898年4月8日-1959年8月10日,是一位韩国农学家植物学家[1] [2] [3]

简介

禹长春,1898年4月8日生于日本东京二战后前往韩国推行农业,被称为韩国的现代农业之父,在釜山有其纪念馆

禹长春191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农学系,进入日本政府农务省工作。1936年,提出了著名的“禹氏三角”。1950年回到韩国从事种子培育,他使韩国不用再从日本进口种子,又研制无核西瓜,有韩国“现代农业之父”之称。

日文别称

韩文名称

生平经历

日本

禹长春出生于日本东京都,父亲是韩国人,出身丹阳禹氏단양 우씨,母亲是日本人

1916年进入东京大学农学系。1919年毕业,进入日本政府农务省工作,研究主题包括牵牛花,以及研发出碧冬茄属重瓣品种

1936年,因一篇关于芸苔属植物的染色体分析的论文获重视,提出了著名的“禹氏三角”。透过十字花科的杂交研究,他提出除了基因突变之外,跨物种杂交遗传重组也是累积变异造成种化的重要机制。因为他的研究贡献,东京大学颁给他博士学位

在当时的日本殖民政策之下,禹长春的韩国人身份使他一直待在农务省的基层位置;后来农务省决定让他升迁,但要求他更改为日本姓名,禹长春决定辞职,到民间工作。

韩国

二战后韩国自日本独立,然而农业技术落后,仍仰赖从日本进口的种子。韩国政府招揽禹长春前往韩国协助发展农业。当时,日本政府不让日本公民前往韩国,禹长春收集了能证明他祖先来自韩国的证据,向政府自首非法移民,才成功在1950年单独前往韩国,留下日裔的母亲和妻儿。

釜山,禹长春领导新成立的韩国农业科学研究所(后来改组为中央园艺技术院),大量培育抗病和适合当地气候的种子,包括甘蓝菜大白菜萝卜马铃薯、无核西瓜以及济州岛品种的柑橘,使韩国不用再从日本进口种子。除了蔬果,禹长春也投入一部份资源研究花卉,在研究所的园区种满许多花,并建议用大波斯菊装饰公路铁路,因为它抗虫害、无法当作放牧的草料、而且繁殖快速。

在母亲的健康恶化时,禹长春曾要求前往日本,但韩国政府未核准,因此无法探望母亲最后一面。为了纪念母亲,他在研究室附近凿了一口井,称为“慈乳泉”。

1958年禹长春的身体健康开始出现问题,必须住院。他的日籍妻子渡边小春经过一番折腾后,总算取得许可入境韩国探望。在这期间,为了表彰禹长春的贡献,韩国政府授与奖章。

在1959年,禹长春离世。

家人

禹长春的四女朝子,为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妻子。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