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天安门广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天安门广场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天安门广场

外文名称: Tiananmen Square

地理位置: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门票价格: 免票

著名景点: 升旗仪式、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城楼

广场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与天安门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1986年,天安门广场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〇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 同时还是无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

2018年1月1日7时36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首次由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执行。

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

历史沿革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此时的天安门前只是一块封闭的T形宫廷广场,为明清两朝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也代表着皇权的威严。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安门广场被当成了入侵者屯兵耀武之地。

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北洋政府的朱启钤启动改造旧都城计划。拆除天安门前千步廊、修筑沥青路、瓮城等,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威严、神秘的皇权被消解。正因为朱启钤对天安门广场进行的第一次改造,天安门开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

民国十七年(1928年),蒋介石北伐胜利。七月,北平军政各界组织7万人在天安门前举行祝捷大会。八月二十四日,孙中山遗像被挂上天安门城楼,这是天安门城楼首次挂个人画像。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伪政府统治下的北京,天安门城楼贴着"建设东亚新秩序"标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1950年,因广场旗杆与天安门之间的距离不够将来要过游行队伍的宽度,天安门前的华表和石狮子被移动了6米。

1954年,拆除了中华门、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户部刑部等衙署、以及仓库棋盘街等建筑,在广场中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1958年,为迎接十周年国庆,天安门广场开始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建。拆除了中华门、棋盘街及广场上的红墙,总面积达44公顷,是俄罗斯红场的9倍。建筑师陶宗震曾建议把宽度压缩以适应周边道路的连贯,被告知:"不能动,这是毛主席定的。"同时,广场上竖起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两侧建起的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军事博物馆,奠定了广场作为政治中心的基调。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改建--修建毛泽东纪念堂。

1988年1月1日,北京国际旅游年的第一天,天安门城楼正式开放。

1999年10月1日,举行国庆五十周年大典。

2009年,为迎接国庆六十周年庆典,两块巨幕被安置在天安门广场,屏幕上滚动播出城市的风光片和公益广告。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2018年1月1日7时36分,首次由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执行的升国旗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建筑布局

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紫禁城正门外的一个宫廷广场,东、西、南三面用围墙围成一片普通百姓不可进入的禁地。广场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历史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广场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广场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东侧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侧是两座建于14世纪的古代城楼--正阳门和前门箭楼。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通高33.7米。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这些雄伟的建筑与天安门浑然一体构成了天安门广场,成为北京的一大胜景。

主要建筑

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博物院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

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月十日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地,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

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人民大会堂每年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五年一届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


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是中国的最高纪念堂,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的纪念堂,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南端,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总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在这里,安放着毛泽东主席的遗体,并设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革命业绩纪念。纪念室通过大量的照片、文献、实物,展现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伟绩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monumenttothepeople'sheroes)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纪念公元1840年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兴建的。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建立这座纪念碑的决定。当天傍晚,毛泽东偕同全体政协委员参加了奠基典礼。毛泽东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了基石。1952年8月正式开始动工兴建,由梁思成等人设计。全国著名的建筑家、雕刻家、美术家和全国优秀的雕刻工人都参加了建碑工作。纪念碑用一万七千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石建成的,碑基占地三千多平方公尺,碑身高达三十七点九四公尺,是新中国诞生后在广场修建的第一座建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NationalMuseumofChina)简称国博,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是一座系统收藏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及珍贵文物的著名藏馆,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截止至2013年末,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