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泉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象泉河[1] 又称朗钦藏布藏语写为གླང་ཆེན་གཙང་པོ,汉语译名“朗钦藏布”。是印度河主要支流之一,也是萨特莱杰河主干流和河源。发源于西藏西北部,流出中国进入印度后称为“萨特莱杰河”,河长309公里,流域面积22760平方公里。
地理文化
- 流域遍布札达县,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最为重要的古代文明发祥地,同时该河也是印度河最大支流萨特累季河的上游,东方是狮泉河。
- 象泉河流域是西藏西部历史上著名的象雄王国("汉文史书"称其为“羊同”、“女国”等)、古格王国都曾以这一流域为中心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化。由于这一流域与南亚、中亚紧相毗邻,因此也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一个十字路口,历来被国内外学术界高度重视。在富饶灿烂的藏族文化遗产中,由于古象雄文明产生的年代久远,传播地域广阔,因此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相对都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影响。
水文概况
-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西段兰塔附近的现代冰川,源头海拔5300米。
- 从源头西流至门士横切阿伊拉日居,经札达、什普奇,穿越喜马拉雅山后流入印度河。从源头至曲松多为上游段,长74公里,落差1023米,平均坡降17%;
- 由曲松多至扎布让为中游段,长130公里,落差1377米,平均坡降为5.5‰。其中,札达以上为峡谷,以下为宽谷,水流较缓,河道分叉,多江心洲,支流较多,阶地发育;
- 扎布让至什普奇为下游段,长105公里,平均坡降7.2‰,以峡谷为主,峡谷段河床宽仅20~50米,其余则宽约100~200米。
民生经济
象泉河流域主要为沙生针茅占优势的亚高山荒漠草原,畜牧以放养藏绵羊、牦牛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种植青稞、豌豆、春小麦等。什普奇一带作物是一年两熟,可种植水稻,是阿里地区的主要农牧区。
风俗习惯
藏族人有许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都呈现在某种程度上仍沿袭着传统习惯。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佛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六字真言:“嗡嘛呢呗咩吽”的石堆)、打卦、供奉曼达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在地佛教的习俗。
参考文献
- ↑ 象泉河是札达最重要的一条母亲河,是西藏重要的古代文明发祥地,每日头条,201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