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香港艺术馆 |
---|
|
香港艺术馆(Hong Kong Museum of Art,简写:HKMOA),位于香港九龙油尖旺区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博物馆之一,原址位于中环香港大会堂顶层,1991年迁入,是香港展览本地、中国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品的主要场地,馆藏逾17,000件、涵盖中国书画及古玩、古代文物、画作及香港艺术家的创作成果等。香港艺术馆不时举行各类型的艺术展览。
目录
历史
香港艺术馆的前身香港博物美术馆(City Museum and Art Gallery)由市政局成立于1962年,起初设于中环爱丁堡广场的大会堂高座顶层9至11楼,是香港第一所公营美术馆[1]。至1974年正式分拆成香港博物馆(即今香港历史博物馆)及香港艺术馆[2]。香港博物馆于1975年迁往星光行,香港艺术馆则保留在香港大会堂直至1991年迁入尖沙咀海旁现址。
艺术馆于2015年8月闭馆4年,由建筑署高级建筑师冯慧雯负责进行翻新及扩建,于2019年11月30日重新开放[3]。
分馆
香港艺术馆现有1家分馆,是位于金钟香港公园内的茶具文物馆(前身为驻港英军的三军司令官邸)。
艺术馆大楼
香港艺术馆的建筑由建筑署时任署长李铭根负责设计,外墙设计及饰面跟香港文化中心大同小异,但由保华建筑有限公司承建,而非由文化中心的承建商负责兴建。香港艺术馆的外墙亦设有参与幻彩咏香江的镭射灯光音乐汇演之装置。
翻新后布局
翻新后入口改为地下,并设两间海景餐厅。展览空间将由原来6,019平方米,增至约10,000平方米[4]。其中位于顶层的新展厅占地800平方米,设三面落地大玻璃,让市民可270度欣赏维多利亚港美景。
- 五楼:新视阁、新空间
- 四楼:至乐楼藏中国书画馆、吴冠中艺术厅、中国书画厅
- 三楼:中国文物厅、外销艺术厅
- 二楼:专题展览厅、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馆、香港艺术厅
- 一楼:汇堂、别馆(上)、澳洲餐厅HUE Dining Room
- 地下:大堂、别馆(下)、艺术馆礼品店、INK咖啡店、港铁海水泵房(与艺术馆没有直接通道连接)
- 地库:活动室、艺术馆资源中心、演讲厅
翻新前布局
艺术馆分东、西两座,楼高四层及地库,楼面总面积为17,530平方米。馆内大堂设于1楼,有7个展览厅,面积共6,019平方米,分布如下:
- 四楼:中国书画展览厅
- 三楼:中国文物展览厅(1)、专题展览厅(2)
- 二楼:专题展览厅(1)、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馆、当代香港艺术展览厅
- 一楼:大堂、中国文物展览厅(2)、雕塑院、书店
- 地库:演讲厅、港铁海水泵房(与艺术馆没有直接通道连接)
而翻新前设书店“大业艺苑”,位于艺术馆一楼大堂,于1991年开业,非由香港艺术馆营运。访客可以找到不少中国艺术书籍,包括书法、画作、雕塑、家具、陶瓷、玻璃、烟具、光碟、香港名设计师设计之礼品及香港艺术馆出版的书籍。艺术馆一楼平台设“艺术茶座”餐厅,面向维多利亚港。
翻新广场
2012年年底,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计划翻新香港艺术馆的设施及外观设计。首阶段工程将会移走位于香港艺术馆前花园西则地段的花槽及园景,创建空间以陈列艺术品,摆放如《艺术家箴言》等的艺术地志;重新铺盖地砖,营造新广场的美感;将公园入口的罗马柱式门楼及连接公众停车场的有盖行人通道拆卸,开通由弥敦道眺望维多利亚港的效果;又会加置草地,供予公众休憩及欣赏维多利亚港的景色,工程于2013年展开及在2014年竣工。
改建工程
考虑到香港艺术馆迄今有逾20年历史,馆内不少设施老化,展厅和储藏空间不敷应用,艺术馆的建筑外观亦欠缺独特风格,难以成为文化地标。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计划于次阶段工程提升艺术馆的设施及外观设计,包括装修现有4座展览厅、建设地标式入口大堂、将1楼改装为多功能厅(可以作为陈列、表演及宴会等多种用途)、在1楼平台额外兴建面积约2,400平方米的两座设展厅(主要举办古今中外不同主题的展览)、展品储藏室及海旁楼梯等。而展览厅会由7个增至12个,每个展厅的楼底由扩建前的约3.5米,增加至5米至9米;4楼增设免费开放的吴冠中展览厅和至乐楼中国书画展览厅。
在天台5楼会额外兴建建面积约1,200平方米、以落地玻璃幕墙围封的展览厅(展示香港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大型雕塑及跨媒体装置等),并且可以眺望周边景色的绿庭园和多功能空间,融入维多利亚港及城市景观。然而,因为此工程将会使艺术馆的总建筑高度超越尖沙咀分区计划的高度限制,因此需要向城规会申请放宽。而为了让参观者欣赏展品时不受外来太阳的紫外线影响,展览厅选用夹层玻璃同夹丝网。[5]
翻新工程还包括美化外墙,将外墙改成灰色波浪形,并以水泥纤维板制造,有助隔热。在地面楼层建当代设计意味的玻璃结构和走廊,并且连接在地面新兴建的入口大堂及重新设置餐厅及书店。又会建造楼梯方便公众由文化中心广场及尖沙咀海滨公园到达艺术馆1楼入口及多功能厅,并且将会改建大堂,增加更多出入口,方便公众由弥敦道、梳士巴利道及香港星光大道等不同地点前往香港艺术馆,并且配合经过重新设计及组合的路标指示。
建筑署在2013年进行改建工程的详细设计,工程于2014年年底展开,2017年竣工。最后定于2015年8月3日起闭馆4年进行翻新及扩建,耗资9.3亿元,2019年11月30日重新开放。扩建后改为分段式入场,而特展需付费参观。访客亦需要网上预约登记入场证参观。重开后首个特展为“观景.景观——从泰纳到霍克尼”,由香港艺术馆首次与英国泰特美术馆合办。[6]
建筑物评审
2011年7月,外国旅游网站 Virtual Tourist 公布第三届全球10个最丑陋建筑物,尖沙嘴的香港艺术馆(翻新前)名列第八位。该网站认为香港艺术馆的外貌平平无奇,但其内藏逾15,000件艺术品馆藏却是极为难得及珍贵。[7]
藏品
香港艺术馆的藏品除由馆方从不同地方及向收藏家搜购所得之外,大多由艺术家、收藏家及公众捐赠所得,主要分为“中国文物”、“外销艺术”、“现代及香港艺术”、“中国书画”、“虚白斋藏中国书画”、“至乐楼藏中国书画”及“吴冠中画作及个人文献”。
中国文物
香港艺术馆收藏的中国文物颇为丰富,现有藏品已超过4,500多项,种类涵盖广泛,计有中国陶瓷、广东陶瓷、中国外销陶瓷、东南亚陶瓷、服饰与织绣和其他工艺美术,包括青铜器、玉石雕刻、漆器、珐琅器、玻璃、竹雕、木刻、象牙、犀角、鼻烟壶及家具等。重要藏品包括罗桂祥先生捐赠的《五彩十二花神杯》及五大名窑(汝窑、定窑、钧窑、官窑及哥窑)瓷器,其中尤以《汝窑青釉笔洗》最为贵重,被视为镇馆之宝。另外叶义医生所捐赠的204件私人藏品亦极为珍贵,捐赠中主要为清代竹刻笔筒、香筒、臂搁及圆雕竹器,种类多样,雕工精致,圆雕器物有各种蔬果、动物甚至人物雕塑,皆形神俱备,栩栩如生,另外亦有编竹漆盒和两件单色釉瓷瓶,其中包括清代康熙年间名雕刻家吴之璠的浅浮雕作品《丁山射雁图笔筒》。此外,馆藏还包括《成化斗彩莲花纹高足杯》、《天顺五年青花螭龙缠枝牡丹纹瓶》及徐展堂先生捐赠的《宋代水月观音雕像》等,均为馆藏精品。
外销艺术
清中业时,一批旅居中国的外藉画家以西方绘画技巧创作了一些钢笔画、水彩画及油画等作品,但却以中国的人物、风景及风俗作为题材,这类新奇的作品在当时大受欢迎,因此渐渐形成一种新的艺术产业──外销艺术。早期从事外销艺术制作的画家以西方人士为主,知名的有郎世宁及钱纳利等。但随著这些西方画家所聘用的华人助手掌握了西方绘画技巧后,他们亦可制作出非常出色的作品,从事外销艺术制作的画家也渐渐变成以华人为主,当中知名的有关乔昌(啉呱)、关联昌(庭呱)及煜呱等。
早在香港艺术馆成立之前,商人遮打爵士和何东爵士,先后将其私人珍藏捐赠给香港政府,当中大部分是描绘18、19世纪珠江三角洲及中国沿岸商埠的绘画,亦有照片及地图。其后香港政府又收购了塞耶(Geoffrey Robley Sayer) 及罗氏(Wyndham Law) 的藏画。1962年香港艺术馆前身──大会堂美术博物馆成立,接收并负责管理这几批画作。艺术馆以此作基础继续购藏,形成今天颇具规模的外销艺术藏品,至今藏量已有1,300多套。外销艺术既能反映出当时知名或佚名画家的艺术成就,亦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物。
现代及香港艺术
艺术馆藏有丰富的香港本地艺术,现有藏品超过5,000多项,时间跨越百年。藏品中不但有平面艺术作品,还包括有多项大型立体“装置艺术”。长久以来,香港艺术馆不但只充当本地艺术的收藏及展示机构,同时亦是香港本地艺术的重要推广机构之一。
香港艺术馆同时收藏有香港本地以外的中外现代艺术作品,吸收世界各地的优点,融合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正是长久以来香港所扮演的角色。香港华洋杂处的环境,使从生活方式以至文化、艺术各方面既保存中国优良传统,又见西方思潮的影响,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特色。香港艺术家不断在中国文化中寻根,同时亦吸收新时代的精神,在创作上锐意求新,积极改革,形成富地域色彩的独特艺术风貌。重要藏品包括安迪华荷《毛泽东的肖像》、张晓刚《大家庭no.1》及徐冰《天书》等。
中国书画
艺术馆的中国书画藏品主要分为四部份:“广东绘画”、“广东书法”、“岭南画派”及“近代中国绘画”。至今所收藏的书画作品已超过5,400 幅,且尚在不断增加。藏品中不乏名家之作,各项藏品名家计有:
- “广东绘画”藏品中包括有张穆、黎简、苏仁山及苏六朋等名家的作品。
- “广东书法”藏品中包括有陈献章、邝露、宋湘、罗叔重、何绍基及简经纶等名家的作品。
- “岭南画派”其历史渊源比较长远,最早可追溯至清代中期寓居广东的江苏画家宋光宝及孟觐乙;及后出现“隔山派”的居巢、居廉;最后孕育出“岭南画派”,画派的第一代开创人物为高剑父、高奇峰及陈树人,他们力倡“新国画运动”,而第二代出色的接班代表人物为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及杨善深等,他们无论在题材上或技法上比前人均有所突破。香港艺术馆于有关的藏品颇为丰富,藏有各个时期的名家作品。
- “近代中国绘画”藏品中包括有黄宾虹、张大千、林风眠、吴冠中、聂鸥及张羽等名家的作品。
虚白斋藏中国书画
书画鉴藏家刘作筹先生于1989年把661件虚白斋藏的藏品捐赠予香港艺术馆,涵盖由六朝至二十世纪当代作品。其中尤以明、清两朝之流派最为齐备、包括扬州八怪及清初六家等。这次的捐赠,是香港艺术馆历来所接受最大的捐赠。到1992年,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馆建成。
至乐楼藏中国书画
“至乐楼藏中国书画”是已故慈善家何耀光先生所建立的私人收藏。何氏家族于2018年慷慨无私捐赠355件/组藏品予香港艺术馆。2021年,再捐赠8件/组藏品,先后共捐赠363件/组藏品予香港艺术馆,作长远公共展示和教育用途,永久与市民大众分享。2019年,香港艺术馆设立永久的“至乐楼藏中国书画馆”,长期展出至乐楼书画藏品,并举办各种学术及教育活动,让市民大众能欣赏并分享这批精品。
吴冠中画作及个人文献
已故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曾表示他最优秀的作品是要留给国家和人民大众的,生前多次向国内外的公营博物馆捐赠作品。历年来他及家人对香港艺术馆捐赠不断,至今累积达450多项,连同艺术馆早期购入的两幅画作及私人收藏家的捐赠,香港艺术馆成为拥有吴冠中作品最多及最丰富的艺术机构,并成为国际上现代中国绘画收藏及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重要藏品包括《双燕》、《秋瑾故居》及《忆江南》等。
展览
香港艺术馆不时举行各类型的艺术展览,并经常与世界各地著名的博物馆合作,邀请博物馆借出珍贵的展品来港展出,增加市民欣赏艺术的机会和知识。同时,香港艺术馆亦会借出本身的珍藏到各地的博物馆展出,将香港的艺术文化介绍到世界各地,促进艺术交流。
自首届香港艺术双年展于1975年2月1日开幕以来,往后的艺术双年展均为香港的艺术发展提供展示的平台,亦多成为年内的艺术盛事。
1997年12月16日至1998年3月1日期间,为庆祝香港主权移交予中国而举行的“国宝—中国历史文物精华展”,吸引共226,065人参观。
1998年11月3日至1999年1月17日期间,香港艺术馆与大英博物馆联合筹划的“大英博物馆埃及珍宝展”吸引310,029名观众参观,参观人数为历年之冠。
2005年2月5日至4月10日期间,香港艺术馆展出共四十八幅来自法国奥塞博物馆及法国其他美术馆珍藏的印象派大师的名画,吸引284,263名观众参观,为第二大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
2006年9月30日至12月3日,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及巴黎庞比度中心联合主办、法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协办;并由香港艺术馆及巴黎庞比度中心联合筹划的“大师对象—巴黎庞比度中心珍藏展”参观人次达133,986人。
2007年为庆祝香港主权移交十周年,艺术馆与故宫博物院举办“国之重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其中重点展品是国宝级文物北宋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整个展览吸引逾十万人次观赏,当局更需要延长展览期。
2009年,由香港艺术馆筹划、康文署与法国名牌“路易威登(LV)”及路易威登创意基金会合办的《路易威登:创意情感》艺术展展。览带来路易威登创意基金会的当代艺术珍藏,包括一系列珍贵的古董行李箱及旅行袋和全球 12 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部分珍藏更是首次于亚洲展出。不过展览引起艺术界别人士批评政府运用公帑替商业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及卖广告。
2012年6月,为庆祝香港回归15周年,艺术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园展览”,展出77套(共95件)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盛世珍品,其中20套(共35件)是首次展出的文物,42套(共43件)则取自乾隆花园。
2012年12月16日至2013年4月1日,举行“安迪.华荷:十五分钟的永恒”展览,数量达468件,横跨这位美国普普艺术大师1950年代成名至80年代逝世前时期的作品,更包括罕见的儿童画。
2013年3月22日至2013年10月30日,举行“馆藏一百- 香港艺术馆藏中国绘画特展”展览,精选100幅由明末至当代的中国绘画藏品。
2013年5月17日至2013年8月18日,举行“原道─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概念”展览。展出30多位分别是内地、台湾、香港以及海外华人艺术家的创作。
2020年10月23日至2021年2月24日,为庆祝中意建交50周年,香港艺术馆首度与国际知名的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合作合办“波提切利与他的非凡时空—乌菲兹美术馆珍藏展”,展出著名文艺复兴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之画作。
历任总馆长
- 香港博物美术馆馆长
- 约翰‧温讷 John Warner(1962年至1975年)
- 香港艺术馆馆长
- 谭志成(1975年至1985年)
- 香港艺术馆总馆长
- 谭志成(1985年至1993年)
- 曾柱超(1993年至2000年)
- 朱锦鸾博士(2001年至2006年)
- 邓海超(2006年至2011年)
- 谭美儿(2012年至2019年)
- 莫家咏(2019年至今)
参考文献
- ↑ 香港艺术馆. 关于艺术馆.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2020-01-03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 ↑ 政府新闻处. 新闻公报:香港艺术馆五十个故人故事见证半个世纪发展.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12-10-11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9).
- ↑ 政府新闻处. 新闻公报:香港艺术馆十一月全新面貌重开. 香港政府新闻网. 2019-03-29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 ↑ Leanne Mirandilla. The New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Unveiled. Design Anthology. 2019-12-20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英语).
- ↑ 【Emily】翻新艺术馆 砌维港海浪上墙. 明报. 2020-01-20 [2020-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8).
- ↑ 香港艺术馆明日重开 空间增四成 访客须网上预约【短片】. 明报. 2019-11-30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 ↑ 香港艺术馆全球第八丑苹果日报 2011年0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