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赛德克·巴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赛德克·巴莱
图片来自pixnet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2011年台湾导演魏德圣拍摄的电影长片。改编自邱若龙漫画《雾社事件》。片名赛德克·巴莱意为“真正的人”,在赛德克语,赛德克(Seediq)是人的意思,而巴莱(Bale)是真正的意思。

本片分为上下两集:上集以象征日本的〈太阳旗〉命名,描写1930年莫那·鲁道带领族人反抗日本长期压迫原住民而引发的雾社事件;下集命名为彩虹桥,刻画日军镇压,莫那·鲁道带领赛德克族浴血抵抗的过程,并深入刻画族人从容牺牲后,越过彩虹桥回归祖灵的故事。

剧情

上集:太阳旗

故事起始于19世纪末,世居台湾岛上的高山原住民赛德克族,向来以恪守祖先训示,遵循四季流转的方式,过著狩猎、农耕、编织、等各式传统的山林部落生活。

然而,1895年(光绪21年、日本明治28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割让,进入了台湾日治时期日本政府为了丰富的山林矿业资源,对各原住民部落采行严酷的理蕃政策。赛德克族逐渐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与信仰,男人必须搬木头服劳役,不能再驰骋山林追逐猎物;女人必须低身为日本军警家眷帮佣,不能再编织彩衣。最重要的是,他们被禁止纹面,逐渐失去了赛德克族的传统信仰图腾。骁勇善战的赛德克族马赫坡社首领莫那·鲁道见证了30年来的压­迫统治,看著族人过著苦不堪言的日子,心中反抗的种子逐渐萌生。

1930年秋冬之交,少数原住民为节省体力,使用铁索将木材从山上移动到山下;日本警察发现木材被刮损,便将赛德克族人鞭打得遍体鳞伤,使得族人们反抗与复仇的意念在心中滋长。

某日,马赫坡社的族人们正在为一对青年男女举行婚礼,新任的日本驻警前来巡视;莫那·鲁道的长子达多·莫那(Tado Mona)刚宰牲完,照礼数宴客直接热情地用血手拿著喜酒招呼驻警,但是驻警不习惯这种不卫生的风俗,打了达多·莫那一顿;愤恨不平的同行弟弟巴索·莫那(Baso Mona),把那驻警打得头破血流。因一场误会种下日警和赛德克族的紧张关系,自此马赫坡社便生活在日警报复的阴影里。

几天后,一群年轻人围绕著莫那·鲁道,强烈要求他带领大家反击日本人。莫那·鲁道在“延续族群”和“为尊严反击”之间思索良久,这时,他看见了围绕在身边这群年轻人的脸:他们几乎都是一脸白净、没有赛德克图腾的孩子。于是,他下定决心,并告诉那些年轻人:

日本人比森林的树叶还繁密、比浊水溪的石头还多,可我反抗的决心比奇莱山还要坚定!-莫那·鲁道

莫那·鲁道语气坚定地对著族人吟唱:“孩子们,在通往祖灵之家的彩虹桥顶端,还有一座肥美的猎场!我们的祖先们可都还在那儿呐!那片只有英勇的灵魂才能进入的猎场,绝对不能失去……族人啊,我的族人啊,猎取敌人的首级吧!雾社高山的猎场我们是守不住了……用鲜血洗净灵魂,进入彩虹桥,进入祖先永远的灵魂猎场吧……”

昭和5年10月27日(西元1930年),台湾总督府为纪念北白川宫能久亲王逝世35周年,而举行台湾神社祭,而雾社地区则举行联合运动会。当联合运动会开幕,所有日本人及其眷属齐聚公学校之际,赛德克雾社地区的族人决定由雾社群马赫坡社首领莫那·鲁道率领马赫坡、荷戈、波亚伦、斯库、罗多夫、塔罗湾等六个部落的赛德克族人发起反击。

当日清晨,雾社公学校(现今台电万大电厂雾社分部)运动会,由能高郡郡守小笠原敬太郎主持开幕典礼,其他日本人都前来观礼,这时预先埋伏好的赛德克勇士,在莫那·鲁道攻击号令下,立刻展开猛烈的突袭,在一阵毫无预警的混战中,将运动场内全部134名日本人砍杀致死。

另一方面,莫那·鲁道命令次子巴索·莫那(Baso Mona)潜入马赫坡山取材地袭击日本警察,并命长子达多·莫那(Tado Mona)潜入马赫坡社警察驻在所,亦将日警及其眷属全数格毙。后分成数队,切断日人对外的所有电话线路,陆续袭击各部落之警察驻地,掳擭弹药、枪械。借此向雾社地区的各个部落宣告,反抗日本统治的战争已经开始,各个部落族人向应号召加入战争。

在震惊愤怒之馀,日军旋派遣驻扎台中花莲的陆军与警察,兵分两路向雾社方面挺进;莫那·鲁道率领族人抗敌缠斗,之后辗转退守到马赫坡石窟。一场双方分别为了资源土地与报复反抗的战争,就此揭开序幕……

下集:彩虹桥

接续上集赛德克族发动了公学校事件,致使日本人遭遇殖民以来最大的统治危机后,日本驻台陆军少将镰田弥彦衔命调动高达三千名以上的军警,挟以山炮机枪等优势武力,攻打雾社。

另一方面,原先对部落友善的巡查小岛源治,也因自己的妻儿在运动场上遭到原住民杀害,悲愤的小岛源治完全失去理智,大力游说与莫那·鲁道结有世仇的道泽社头目铁木·瓦力斯出兵,协助日军在丛林山区作战。

然而,世代山居的赛德克族熟悉当地的悬崖峭壁,导致增援的日军部队始终久攻不下,伤亡严重。眼看进攻不力,日军于是改以使用飞机投掷路易氏毒气弹,演变成原住民以猎枪番刀、木棍等原始武器,对抗飞机、大炮的局势。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对峙,抗日族人死伤惨重;赛德克妇女此时也为了使自己孩子、丈夫无后顾之忧,于是纷纷先行上吊自缢;残存的男人们则在脸孔纹面,以赛德克记号,誓死抵抗、宁死不屈。

抗日战士反攻被日军占领的马赫坡,巴索·莫那、巴万·那威、乌布斯等战死,帮助日军作战的铁木瓦历斯也被抗日的原住民杀死。原本发誓要一天拿下雾社的镰田弥彦,至此也不得不衷心佩服原住民的骁勇善战。马红·莫那被日本医生救起,又被派去劝降达多·莫那。达多·莫那拒绝投降,在赋予马红·莫那延续家族的使命后上吊自尽,莫那·鲁道离开部落独自抗日,此后不见踪迹。至此,原住民抗日行动正式告败。殖民政府将参与反抗的部落多次迁移,又发动二次雾社事件,造成部落死伤惨重。四年后,一名原住民猎人在树林里发现莫那·鲁道的尸体,同时看见战死的原住民英灵昂首阔步走过彩虹桥。

与历史不符处

《赛德克·巴莱》作为改编电影,没有完全与历史事件相同。以下是不同之处。

  • 莫那·鲁道并无参与人止关事件和姊妹原事件[1],从地形来看莫那无法赶去。
  • 莫那的妹妹——狄娃丝·鲁道嫁给日本警察近藤仪三郎,后来被遗弃、一走了之,按照赛德克的Gaya(族律)不能回娘家部落,然后莫那也听闻各部落也有类似的遭遇,已心存不满、萌生反抗之心。
    • 莫那召集的6个德固达雅社群并非电影所称的300人,其实有1200馀人(其中具战斗力的壮丁有300人)。
  • 巴万·那威等人(剧中的少年队)出身细节与史实并不相符。雾社公学校出草时,巴万等人用竹枪刺死教师的桥段,以当时的年少孩童来说不太可能下手杀教师。而且并未作为正规战斗员投入战斗。巴万·那威虽一度逃脱被审问嫌疑但仍于1936年被查出参与而被杀
  • 电影下集(彩虹桥)中,第二次的雾社事件日本兵死伤人数并不像电影惨重。
  • 莫那在电影最后枪杀自己妻子和随行的原住民孩童,史实中并没有枪杀妻子[2]
  • 片中出现的九六式轻机枪(实际道具为布伦轻机枪,因为租不到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皆为1938年的产物,1930年的雾社事件时根本还没发明当时的日本军装备的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参考文献

  1. 赛德克-巴莱特展 姊妹原事件.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2014-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9) (Chinese (Taiwan)). 
  2. 举枪射妻:违反祖训Waya/Gay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3P7sy_dFM&index=117&list=FL8A60px8poU8QCFFS-2WO-g.htm Template:Way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