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十八般兵器之一,九短九長之一,九短之首(刀)。

刀為單面長刃的短兵器。同時泛指可用於切、削、割、剁、刺的工具,與匕首合稱亦為膳食器。刀的最初形態,與鉞非常接近。其形狀為短柄,翹首,刀脊無飾,刃部較長。到春秋戰國時期,刀的形狀發生巨大變化,兩漢時,刀逐漸發展為步兵的主戰兵器之一如環首刀[1],同時出現了許多不同形式的長柄刀。銅刀存世數量不多,體形均輕薄,最厚處僅0.35厘米,其形制粗分有短柄翹首刀、長柲卷首刀、平刃刀、曲刃刀等數類。

原始社會,古人類就用石頭、蚌殼、獸骨打製成各種形狀的刀。他們選用的石頭多半是石英石、砂岩,也有燧石和水晶石。用這些石料打製成的石刀質堅棱利,是很好的砍劈工具。其次是用蚌殼和獸骨磨製的蚌刀、骨刀,這類刀輕便鋒利,適於砍削器物。同樣古人不僅用刀作為勞動工具,還隨身攜帶作為防身自衛的武器。

形狀特徵

  • 刀身:分兩面兩沿。一沿較厚較鈍為刀背,另沿較薄較利為刀刃。
  • 刀面:即為刀身的兩個刀面。
  • 刀刃:刀面之利沿為刃。
  • 刀鋒:刀面之前端為鋒。
  • 刀背:刀面之鈍沿為背。
  • 刀柄:刀的手持部分。
  • 格:位於握柄與刀身之間,對使用者的手掌部提供保護,避免架擋時對手的刀劍滑動而傷害到手。
  • 刀鞘:收刀時的外殼封套。多皮革或木製。

起源發展

上古時代,就有石刀,一般用堅硬的石塊磨製而成,呈長圓形,背側有雙孔,可綑紮在木棍上,一側為刀刃。那時的人們還使用蚌殼和獸骨磨製的蚌刀、骨刀,這類刀輕便鋒利,適宜用作剖削器物,宰牛羊,或防身自衛,還未正式用於戰爭。

後來,隨着冶銅術的發展,出現了用青銅製作的青銅小刀。石器時代的石刀和青銅時代的青銅小刀可以看作是刀的雛形。

商代銅刀開始漸多,一般刀身較小,刀形較寬,刃端多向上翹,其製作如同石刀。有直柄刀、獸首刀、長刀等。商末至西周刀的形制仍沒有太大變化。同時,西周時期出現了青銅大刀,柄短刀長,有厚實的刀脊和鋒利的刀刃。在北京昌平縣白浮西周木槨墓中出土兩把青銅刀,一把刀身長41厘米,刀背微弓;另一把長24厘米,類似冰刀形。那時的青銅刀質地較脆,缺少韌性,劈砍時容易折斷。與同時代的銅劍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體笨拙,遠不如銅劍精巧鋒利。因而刀遲遲沒有投身戰場。

製作工藝

隋唐時採用更為先進的「灌鋼法」代替了百鍊法[2],煉出的刀更加堅韌鋒利。唐代制刀不僅注意保持漢民族傳統的製作技藝,而且隨着各國及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還吸收了不少外來的制刀技藝,促使戰刀的製作更趨於實用。

視頻

刀 相關視頻

廣西:「壯刀王」十年磨一劍 盼中國傳統刀文化復興
日本武士刀的製作過程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代四大冷兵器,最後一把絕對是兵器中的王者!,搜狐,2018-04-12
  2. 寶刀考究,360個人圖書館,2018-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