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改革開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改革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提出和創立,是在1978年12月18日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後,開始實施的一系列以經濟為主的改革措施,可總結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改革開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重大決策,起始於文化大革命後的「撥亂反正」時期,其改變了中國大陸自1949年後經濟上逐漸對外封閉近30年的情況,使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高速發展,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1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1]

歷史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鄧小平等人提出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理論。改革開放初期,以鄧小平、趙紫陽胡耀邦為首的中共改革派人士積極領導並推動各項政策落實,得到葉劍英及不少中共元老支持,不過黨內亦有不少以陳雲李先念為首的保守派成員反對,甚致欲阻止,因此以鄧小平為首的改革派與陳云為首的保守派進行了一場長達17年(1978~1995)的政治鬥爭,最終使得改革開放成為中國不動搖的基本國策之一。期間,改革開放逐漸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組成部分,構成鄧小平理論,並於1997年中共十五大被納入中共黨章、加以確認。

內容

改革開放中的「對內改革」實行混合經濟模式,農業上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俗稱「大包干」),允許私有企業不再由國家管有,容許外商投資等政策[2]。1978年前,中國大陸實行計劃經濟,由黨和政府控制和管理社會資源。改革開放以兩個階段引進市場經濟原則:第一階段從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進行,主要涉及廢除農業集體制度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外資開放本地市場和允許本地企業家開創事業,但大部分工業仍然由國家擁有和營運;第二階段於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進行,其政策包括國有企業私有化和國有企業承包制度,政府不再控制物價,並廢除部分保護主義政策,儘管如此,國家仍然控制銀行業和石油工業等關鍵行業。此外,1990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

改革開放中的「對外開放」使得眾多海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也有相當數量的中國企業開闢了海外市場,期間,在沿海地區誕生了深圳廈門珠海等一批經濟特區,在中國大陸對外經濟交流中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相關文藝作品

歌曲

電視劇

紀錄片

視頻

改革開放 相關視頻

走向改革開放
央視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