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是復旦大學最早建立的系科之一[1],其前身外文系與學校同齡,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外文學院目前下設八個系:英語語言文學系、日語語言文學系、德語語言文學系、法語語言文學系、俄語語言文學系、朝鮮語語言文學系、西班牙語語言文學系、翻譯系,同時還設有學術研究機構:語言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法語國家研究所,北歐文學研究所,雙語詞典編纂研究室和莎士比亞研究室。
復旦外文學院在外語教學和外國語言文學的學術研究上處於全國領先地位。1982年修訂了《新英漢詞典》,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由陸谷孫教授主編的《英漢大詞典》編纂工作。
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設有「英語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兩個博士點和一個「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是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
學院簡介
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簡稱外文學院)的前身外文系是復旦大學最早建立的系科之一,已有百餘年歷史,在國內外享有盛譽。2003年9月,外文系與大學英語教學部合併後成立外文學院,下設英語語言文學系、日語語言文學系、德語語言文學系、法語語言文學系、俄語語言文學系、朝鮮語語言文學系、翻譯系、大學英語教學部、現代英語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法語國家研究中心、北歐文學研究所、韓中文化比較研究室等十餘個教學和研究機構。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外文學院目前擁有近180名教師,其中博士生導師17名,教授25名,副教授57名,從事着各個語種和學科的從本科、碩士到博士的各個層次的教學工作以及復旦大學全校所有學生的外語教育。學院每年從世界各地聘請近十名外籍教師任教,更有眾多的外國語言文學方面的著名專家學者應邀前來作短期訪問和講學。本院教師基本上均曾赴國外長期進修和學習。歷史上曾在外文系任教的著名人士有:全增嘏、林同濟、戚叔含、伍蠡甫、徐燕謀、葛傳槼、楊豈深、楊烈、潘世茲、董問樵、余日宣、余楠秋、孫大雨、黃有恆、姚善友、李振麟、楊必、劉德中、陸國強等。德語教授董問樵先生生前因對中德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貢獻而於1980年獲德國總統頒發的鐵十字勳章。他們為外文學院的發展和外國語言文學的研究都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同時每年從世界各地聘請英、日、德、法、俄、韓等10多名外籍教師來校任教,更有眾多外國語言文學專家來院作短期講學,而該院教師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曾赴國外訪問或進修,其中相當一部分教師在國外知名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學院設有英語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兩個博士點,一個博士後流動站[2],共有博士生導師17名。優秀本科生可以直升本系碩士生和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向的博士生。
學院幾十年來學術成果豐富。20世紀70年代出版的《新英漢詞典》飲譽中外。由陸谷孫教授主編的《英漢大詞典》,更是獲得了國家、上海及分類學科特等、一等多項重獎;由大學英語教學部編寫的《大學英語》獲得國家優秀教材特等獎。
學院積極開展與國內外大學的合作和交流,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到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法國、韓國、俄羅斯等國家學習交流。此外,還有各種短期的假期出國實踐活動。
視頻
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復旦大學的院、系、所有多少?,CSDN博客, 2018-02-11
- ↑ 339個博士後流動站獲批!哪些高校表現優秀?,搜狐,201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