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272省道 (廣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272省道 (廣東)
圖片來自easyatm

肇珠公路(或「省道272線」、「S272線」)是中國廣東省的一條公路,這條公路經過肇慶江門佛山珠海四市,起點為肇慶火車站,與321國道連接,終點為珠海機場,全長208.678公里。

肇慶

肇慶市,簡稱,古稱端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西部,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之一。市境東北界清遠市,東南臨佛山市,西南接雲浮市,西北達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賀州市。地處珠江三角洲西部山地丘陵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為綏江谷地,中南部為西江谷地,北嶺山橫亘市區北部。綏江自北入境向東南斜貫全市,西江由西往東流經市境南緣並穿過市區,在東南部與北江匯合成珠江。全市總面積14,891平方公里,總人口411.36萬,市人民政府駐端州區。肇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乾隆十一年(1746年),肇慶曾為兩廣總督駐地長達180餘年。肇慶亦是南明永曆時朝的首都。

名稱來源

肇慶古稱端州,端州之名始於開皇九年(589年)[1],《太平寰宇記》曰:「取界內端溪為名」。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因即位前為端王,端州為其「潛邸」,認為是由於端州靈氣使其登上大寶,故升端州為節度使,並賜名興慶,三年後(即政和三年(1113年))又升格為重和元年(1118年),時任廣東轉運使燕瑛提議改興慶為肇慶,宋徽宗遂改興慶府為肇慶府,御賜一名「肇慶」,意為「開始帶來吉慶」。

歷史

遠古時代

肇慶是遠古嶺南原住民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人類活動史。距今十四萬年前左右,肇慶地區已有人類活動。1978年,考古人員於肇慶封開縣垌中岩內發現了一枚人類左上第二前臼齒化石和一枚右上第三臼齒化石,以及人類生活遺蹟[2]。經鈾系法測定,發掘出的人齒化石距今約14.8±1.3萬年。這種被命名為「垌中岩人」的人類,經研究屬於晚期智人,其特徵與柳江人相似,體型已接近於現代人。並以洞穴為居住地,生活年代處於舊石器時代

「垌中岩人」是迄今所知粵西地區,乃至嶺南地區最早的人類。發掘出來的兩顆人齒化石是迄今為止在嶺南地區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早於馬壩人約2.8萬年,將嶺南地區的史前史推前了兩萬餘年。

後來,考古人員又於封開羅沙岩發現了人牙化石、石製品與動物牙齒化石,經測定,距今分別有約2.24±0.16萬年、4.8±0.5萬年和7.9±1.5萬年。

在距今一萬年前左右,這裡已開始出現磨製石器,向新石器時代過渡。1964年,考古人員於封開黃岩洞發現了人類頭骨化石及各種打制、磨製石器,經測定距今約一萬年左右。

大約5000年前,肇慶的先民已經走出洞穴,懂得建造房屋,並有鋤耕農業、家畜飼養業、編織業以及較先進的制陶(彩陶)業。境內的春秋晚期至戰國墓葬出土的青銅器,有受中原文化和長江流域文化影響的痕跡,也有嶺南文化的顯著特徵。

自先秦到唐朝

肇慶是歷史悠久的嶺南名郡。在秦朝以前,肇慶是百越族的居住地。前214年秦始皇帝征服百越之後,肇慶分屬桂林郡南海郡漢武帝平定南越(南粵)之後,在今高要、肇慶市區、高明三水西部、雲浮東部等地設置高要縣,屬蒼梧郡。縣名得自境內的高要峽,高要峽則因峽山高峻、峽水如腰而得名。

梁朝武帝年間,高要縣南海郡析出,置高要郡,廣州都督府駐高要郡。

開皇九年(589年)始置端州,轄高要、端溪等九縣。大業三年(607年)廢州置郡,端州改為信安郡。武德年間復為端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稱高要郡,乾元元年(758年)又復為端州。

宋朝至清朝

北宋元符三年(1101年),宋徽宗因即位前為端王,端州為其「潛邸」,故在端州置興慶軍節度;政和三年(1113年)改端州為興慶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親賜御書「肇慶府」,自此更名為肇慶。

參考文獻

  1. 肇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肇慶市志》.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9年7月. ISBN 7-218-03056-4. 
  2. 劉偉鏗、吳詠平. 《肇慶歷史風貌》. 廣州文化出版社. 198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