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朝諸侯國(越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越国)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朝諸侯國之越國
 

分封君主 :夏朝君主少康

國 都 :會稽、琅琊、吳

建立時間 :公元前2032年

建國之君無餘

亡國之君越王無彊

滅亡時間 :公元前222年

史書記載史記吳越春秋

越國(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1],是中國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東南方的諸侯國。越國處在東南揚州之地,始祖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餘,是華夏先祖大禹的直系後裔中的一支。[2]越國杞國繒國褒國等皆為夏朝所分封。

越國封地處歐余山之南(陽)面,國君為姒姓。蹄(宰勛)開基為歐陽氏。越國主要以紹興禹王陵為中心。春秋末期,越國時與吳國發生了矛盾,並相互攻伐。前496年,允常死後,勾踐即位,前473年,勾踐消滅吳國,出兵向北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向周王室進獻貢品。勢力範圍一度北達齊魯,東瀕東海,西達今皖淮、贛鄱,雄踞東南。

前306年,越王無彊北上伐齊,聽信田姓說客所誤,率領大軍調頭攻楚,不料中埋伏,兵敗身亡;由于越王無彊沒有指定繼承人,越國因此而分崩離析,各宗族子弟們競爭王位和權位,居住在長江南部的沿海。東越國閩越國皆為其後人所建國家。 [3]

前222年,秦軍攻破越鼓,設置會稽郡[4]漢武帝時,東甌閩越餘部完全歸入漢朝,遷到了江淮。[5]

起源

《史記·越世家》稱大禹曾經於會稽會盟諸侯,越國為夏朝少康庶子于越的封地,國君為[6],勾踐稱霸中原以後稱自己為夏禹後裔。秦始皇在今天的會稽山祭祀大禹後這一說法越發流行。而《越絕書》、《吳越春秋》中的記載也支持了這一說法[7]

另一種說法認為越人是夏人南遷的後裔[8][9],而這一點也得到了考古證據的一定支持,例如在越地的馬橋文化中也發掘了具有和中原二里頭相類似的文化特徵的文物,而巴蜀等地的類似情況也證實二里頭文化人群存在一定的大規模遷徙現象[10]

另外有說法推測夏、越民族同源,越人是與夏族同源的駱族和南遷夏族所形成的新族群,駱族是越人和夏人的共同先祖[11]。還有說法根據《世本》《國語》等考據認為越人和楚人同源[12]。日本學界中,狹玄鬼曾主張殷民族就是吳越民族,而白川靜認同殷族與吳越族關係很深,但殷人與吳越族屬同一民族,此說法尚須考證[13]

吳越爭雄

周簡王元年(前585年),吳王壽夢開始在晉國的支持下頓起,與楚國相對抗。吳國的崛起給楚國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為了從背後牽制吳國,楚國也開始扶持越國,吳越爭霸自此開始。吳王闔閭即位後,打敗越國奪取了太湖平原,將都城由鎮江遷到姑蘇城。 吳國在吳王闔閭在伍子胥孫吳的輔佐下,使吳國不斷強大,開始成為中原霸主。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吳王闔閭在伍子胥、孫武等人的協助下在柏舉之戰中打敗楚軍,攻入楚國都城,創造了五戰五勝的神話。越王允常趁吳國後方空虛襲擊吳國, 吳軍被迫退兵。前496年,允常死後,勾踐即位,吳王闔閭興兵伐越,越王勾踐用死士在陣前自殺的戰術,敗吳於檇李,闔閭被射傷膝蓋傷重不治,死後夫差即位。[14]

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吳王夫差擊敗勾踐於夫椒,並把他圍困在會稽山上,勾踐派遣文種賄賂吳國太宰伯嚭,向吳國求和。 越王勾踐在會稽之困中被吳王赦免回國後,任用文種范蠡富國強兵。范蠡持縱橫之術煽動吳國與晉國、齊國中原爭霸,無暇顧及越國。而勾踐則臥薪嘗膽,終於使得國力大增。

越王勾踐十五年(前482年),越王勾踐趁吳王夫差北上與晉國爭霸會盟之際,征伐吳國,俘獲吳國太子友。而吳王夫差中原與晉定公爭奪霸主失敗,被迫歸國。由於吳軍疲憊,國力空虛,吳國遣使攜重禮與越國講和。越王勾踐十九年(前478年),越國再度攻打吳國,在笠澤大敗吳軍。吳國自此一蹶不振。 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越王勾踐通過臥薪嘗膽與"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終滅掉了吳國,成為春秋五霸的最後一位霸主。越王勾踐在爭霸中原期間,積極開展與中原各國間的往來,並迂都琅琊,為後來越國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15]

春秋五霸

勾踐平定了吳國後,就出兵向北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向周王室進獻貢品。周元王派人賞賜祭祀肉給勾踐,稱他為「伯」。勾踐離開徐州,渡過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給楚國,把吳國侵占宋國的土地歸還給宋國。把泗水以東方圓百里的土地給了魯國。當時,越軍在長江、淮河以東暢行無阻,諸侯們都來慶賀,越王號稱霸王。

不過此時,春秋行將結束,霸政趨於尾聲,勾踐已是春秋最後的一個霸主了 勾踐稱霸中原期間,積極發展與中原各國之間的關係,並遷都琅琊,為後來戰國時期的越國發展奠定了基礎。[16]

三弒國君

勾踐之後,越國三代發生了弒君的事件,所謂「越人三弒其君」。越王朱勾是戰國初期的一位非常重要的越國君王,其在位時間為越王朱勾元年(前446年)至越王朱勾三十七年(前410年)。越王勾踐之後的越王鹿郢越王不壽繼續秉持了勾踐禮義相待諸侯的政策,延續了越國的霸主地位,這一局面在朱勾篡位後遇到突變。對于越王朱勾弒父篡位的過程,《竹書紀年》中的記載較為簡略,"不壽立十年見殺,是為盲姑,次朱勾立",並沒有前因後果。但是這一事件顯然引發了嚴重後果,不僅僅為後來中期越國不斷出現的試君現象巧下了伏筆,也直接預示了不久後發生的楚越戰爭中越國的慘敗與越國中原霸權的結束。

越王翳三十六年(前375年),越王翳的弟弟豫,為了繼承王位,連續謀害三個王子。隨後,豫又挑唆越王,企圖除掉太子諸咎,遭到越王拒絕。七月,諸咎擔心自身被害,索性率領軍隊趕走了豫,又包圍王宮,發動宮廷政動,越王翳被諸咎殺害。十月,越國人殺死太子諸咎,越國陷入內亂。在吳地的越國人擁立諸咎之子錯枝為王。目睹多次宮廷政變和殺戮的錯枝不願意繼位,就逃亡到丹地的洞穴中。追隨而來的大臣,久勸不出,就以煙薰的方法迫使他出來。錯枝被迫成為越王,越人不甘讓吳人操縱國政,,越王錯枝二年(前373年),留在越國故地的卿大夫寺區率兵平叛,殺死禍首豫,又進入吳地,打擊了吳國舊貴族並廢黜錯枝,擁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又名初無餘)為越王,號稱莽安。

越王無餘十年(前363年),寺區的弟弟思又弒殺了之侯,擁立無顓為越王。從「諸咎之亂」後,宮廷中不斷發生弒君弒父的悲劇。越國貴族間的互相殘殺,造成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盪、經濟倒退,越王勾踐開創的霸業也走向衰落。

分崩離析

為了擺脫政治混亂造成的頹勢,無顓重新將國都遷回故都會稽,依然不能阻擋越國衰落的勢頭。無顓在位18年去世,其弟無彊繼位。越王無彊三十七年(前333年),越王無彊欲效法前人征伐中原,於是發兵向北攻打齊國。時齊威王在位,於是派遣使者勸說越王西征楚國。齊使以楚國分兵在列國爭勝,國內空虛為藉口誘引越國伐楚。越王無彊聽從齊使計策,轉頭討伐楚國。然而,楚威王早有滅越之心,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國去調查了5年,準備充分。於是楚威王領軍進攻越國,大敗越軍,殺死無彊,北邊在徐州被齊軍打敗。[17]由于越王無彊生前未曾明確指定王位繼承人,導致他的長子次子各以正統自居,紛紛建國。[18]

越國領土在戰後被楚國分割為兩塊,分別是會稽故地和江北琅琊地。公元前312年,在秦國韓國魏國楚國齊國對峙的時候,楚國派遣大批軍隊包圍秦兵於曲沃商於,越王派使者送各類戰船三百艘、箭五百萬支給魏國以支持戰事[19]。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即位時越國派人參加即位儀式。楚懷王時期,楚國與越國持續戰爭,楚國勝多敗少但傷亡慘重,引起民怨,楚王派邵滑為亂越國[20],並奪取勾章地[21]楚考烈王時期春申君封於吳地在吳地和南方的越國勢力對峙,楚國最終攻破北方的越國琅琊,琅琊的越人從海上遷移回南方,越國從此臣服於楚國[22]秦滅六國時,越國和楚國、燕國趙國結成同盟抗秦,秦國派姚賈化解了同盟[23]。公元前222年,王翦滅楚後繼續南下,降越君,置會稽郡,越國完全滅亡。

視頻

越國並沒有被楚國所滅,還一直堅持到了戰國末期,這是真的嗎?

越國是春秋最後的霸主,為什麼沒成為戰國七雄?

楚國連吃三次敗仗,越國以為它好欺負,結果一戰下來自己被滅國

參考資料

  1.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從無餘越國始封,至余善返越國空滅,凡一千九百二十二年。」按余善的閩越國亡於公元前111年,從公元前111年起上溯,姒少康之子姒無餘受封時間在公元前2032年。
  2.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後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
  3. 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國學網
  4. 秦始皇本紀第六,國學網
  5. 《史記·東越列傳》「元鼎六年秋,…於是天子曰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詔軍吏皆將其民徙處江淮間。東越地遂虛。」
  6.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後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允常在位時,與吳王闔閭互相攻伐,積怨甚深。允常卒,勾踐上位,是為越王。
  7. 張覺.《吳越春秋校注》.長沙:嶽麓書社,2006:第172頁
  8. 蔣炳釗. 「越為禹後說」質疑——兼論越族的來源. 民族研究. 1981, (3): 63-72 [2019-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3). 
  9. 何光岳. 于越的來源與遷徙. 浙江學刊. 1989, (03): 104–111 [2019-07-19]. ISSN 1003-420X. doi:10.16235/j.cnki.33-1005/c.1989.03.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9). 
  10. 杜金鵬. 關於「越為禹後說」的考古學探析. 民族研究. 1991, (5): 72–78. 
  11. 谷因. 駱是夏越民族最早的名稱. 貴州民族研究. 1994, (3): 89-97 [2019-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3). 
  12. 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修訂本)》,中華書局2006年8月第1版,第104頁。
  13. 國分直一《日本民俗文化志:文化基層與周邊之探索》,台大出版中心,2011年。
  14. 燕召公世家第四,國學網
  15. 燕召公世家第四,國學網
  16. 燕召公世家第四,國學網
  17. 《說苑》「田忌去齊奔楚,楚王郊迎至舍,問曰:「楚,萬乘之國也,齊亦萬乘之國也,常欲相幷,為之奈何?」對曰:「易知耳,齊使申孺將,則楚發五萬人,使上將軍將之,至禽將軍首而反耳。齊使田居將,則楚發二十萬人,使上將軍將之,分別而相去也。齊使眄子將,楚發四封之內,王自出將而忌從,相國上將軍為左右司馬,如是則王僅得存耳。」於是齊使申孺將,楚發五萬人,使上將軍至,擒將軍首反,於是齊王忿然,乃更使眄子將,楚悉發四封之內,王自出將,田忌從,相國上將軍為左右司馬,益王車屬九乘,僅得免耳。」
  18.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
  19. 參見《水經·河水注》引《紀年》
  20. 《韓非子·內儲說下》:干象曰:「前時王使邵滑之越,五年而能亡越,所以然者,越亂而楚治也。日者知用之越,今亡之秦,不亦太亟忘乎!」
  21. 《戰國策·楚王問於范環》:且王嘗用滑于越而納句章,昧之難,越亂,故楚南察瀨胡而野江東。
  22. 楊寬. 關于越國滅亡年代的再商討. 江漢論壇. 1991, (5): 67-71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6). 
  23. 《韓詩外傳·卷八》:昔吳楚燕代謀為一舉而欲伐秦,祧賈、監門之子也,為秦往使也,遂絕其謀,止其兵,及其反國,秦王大悅,立為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