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龍江環境通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龍江環境通報(期刊)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知網 的圖片

黑龍江環境通報》創刊於1988年,季刊,是由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主管,齊齊哈爾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中國環境出版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期刊。

據2021年第02期期刊內頁顯示,《黑龍江環境通報》編委會擁有編輯委員7人,有編委會主任1人,編輯部主編/主任1人、編輯部副主編2人、編輯部執行主編1人、編輯部副主任1人。

據2021年8月19日中國知網顯示,《黑龍江環境通報》總被下載393034次、總被引8390次、出版文獻共3840篇,(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175、(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15。據2021年8月1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1]顯示,《黑龍江環境通報》下載量為67802次、載文量為2888篇、基金論文量為64篇、被引量為7097次,2018年影響因子為0.27。

辦刊歷史

1988年,《鶴城環境》創刊,季刊。

1995年,《鶴城環境》刊名由第03期開始更改為《黑龍江環境通報》。

1997年,該刊頁面尺寸改為28cm。

2014年12月,《黑龍江環境通報》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同年,該刊編輯部由齊齊哈爾市龍沙區勞衛路63號搬遷至齊齊哈爾市卜奎南大街505號。

主要欄目

《黑龍江環境通報》主要設有生態資源及利用、自然資源及利用、技術與工藝、污染與防治、環境評價與監測、新能源與節能、環境管理、安全監測、綠色建築、園林綠化與設計、生態文明建設、科技發展戰略等欄目。

報道內容

《黑龍江環境通報》主要報道領域為環境化學、環境地學、環境毒理與風險評價、環境修復技術與原理、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原理與工藝、環境經濟與環境管理等內容。

讀者對象

《黑龍江環境通報》主要讀者對象包括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科研或管理機構的科學家、工程師,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師、研究生等。

人員編制

據2021年第02期期刊內頁顯示,《黑龍江環境通報》編委會擁有編輯委員7人。

據2021年8月19日中國知網顯示,《黑龍江環境通報》出版文獻共3840篇。

據2021年8月1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黑龍江環境通報》基金論文量為64篇、載文量為2888篇。

影響因子

據2021年8月19日中國知網顯示,《黑龍江環境通報》總被下載393034次、總被引8390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175、(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15。

據2021年8月1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黑龍江環境通報》被引量為7097次,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黑龍江環境通報》影響因子為0.27。

收錄情況

以上為《黑龍江環境通報》各個機構收錄情況。

榮譽表彰

《黑龍江環境通報》曾被評為全國優秀環境期刊。

報道黑龍江環境領域新近取得的創新性研究成果,跟蹤學術進展,推動黑龍江環境科學事業的發展。

領導題詞

1988年,由原黑龍江省環保局局長倪慶夫為該刊題寫刊名。

投稿須知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前瞻性、邏輯性、實用性、指導性和可讀性。

2.文稿務求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字準確,重點突出,層次清楚,文字精煉,引用資料請附參考文獻。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圖、表和參考文獻)撰寫的文章字數以2500-4500字為宜。

3.作者單位負責審查稿件的真實性、保密性和未一稿兩投。若屬基金資助,或國家攻關項目,或獲科技成果獎,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者,請註明並請附上有關證明材料。

4.投稿內容務必真實,請勿一稿兩投或抄襲別人稿件,或私自發表別人的研究成果或資料,由此造成的一切後果,概由投稿人自負。

5.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編輯部可以對來稿作文字修改、刪節,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由作者考慮。

6.投稿時務請另頁附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最高學歷、職務職稱[2]、工作單位和詳細通訊地址、聯繫電話(包括區號、辦公電話、住宅電話、移動電話)、郵政編碼、Email等,以便編輯部聯繫和作者資料存檔。

視頻

黑龍江環境通報 相關視頻

黑龍江省委政府通報5起,關於破壞發展環境典型問題
黑龍江省通報五起破壞發展環境典型案件,其中齊齊哈爾一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