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文名稱;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同江市與撫遠縣交界處

占地面積;21835公頃

景點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對象;濕地生態系統

氣候類型;溫帶濕潤氣候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三江平原腹地,同江市與撫遠縣交界處。面積21835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原始沼澤生態系統及珍禽。保護區內的植被仍保持原始狀態,以草本沼澤植被和水生植被為主,間有島狀林分布。[1]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2萬畝,有大面積的濕地沼澤,豐富的植被和水下的生物供候鳥棲息繁衍,給候鳥提供了天然的大糧倉。保護區工作人員每日在保護區內進行清查和監測,保證食物充足,確保東方白鸛有足夠的能力進行南遷。

目錄

序言介紹

1984年1月11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1984)2號]建立洪河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範圍在東經133°37′-133°45′,北緯47°43′-47°52′,面積為16333公頃,即在同江市境內農墾總局建三江分局前進農場以東,洪河農場以北,前鋒農場以西,濃江以南。保護區的業務隸屬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領導。

1989年3月正式建立組織機構,隸屬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局直屬單位,由同江市代管。

1991年4月黑龍江省環保局與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管理總局協商,將洪河自然保護區移交給建三江管理局直屬事業單位管理,業務隸屬黑龍江省環保局指導。同年黑龍江省保護局投資建立了保護區工作站和瞭望塔等基礎設施。

1993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關於同意洪河自然保護區擴大面積的批覆》[黑政函(1993)88號],洪河自然保護區的面積由16333公頃擴大到21836公頃,擴界後保護區範圍為西至東經133°34′38″,即濃鴨七干為界;南至北緯47°42′18″,即24支幹為界;北至北緯47°52′00″,即濃江河北岸河灘地為界;東至133°46′29″,與前鋒農場為界。

1996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洪河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8年-2002年,由國家環保總局、黑龍江省環保局和農墾總局投資建立了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西檢查站、科研綜合樓等基礎設施。

2002年1月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拉姆薩濕地公約組織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成為中國現有的36塊國際重要濕地之一。[2]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洪河自然保護區為三江平原沖沉積平原,地勢平坦,西南高、東北低,相對高差為3米,由西南向東北呈微傾斜。地面坡降為1/5000-1/10000,根據地形部位的高低分為階地和河漫灘兩個類型。

一級階地

在保護區面積大,無任何切割現象。地表覆蓋5.65-14.5米黏土、亞黏土,階地內多沼澤窪地,黏土沿濃江河右岸地形局部隆起,相對高差1-1.2米。

低河漫灘

分布在濃江河、沃綠蘭河兩側,呈條狀、蝌蚪狀分布,與一級階地相接壤,河漫灘由重沼澤組成。

氣候特徵

洪河自然保護區屬三江沿江溫帶濕潤氣候,具有明顯的溫帶季風氣候特徵,冬季漫長,嚴寒多雪,春季風多雨少,夏季炎熱,秋季短暫,年平均氣溫1.9℃,最冷月份平均氣溫-23.4℃,最熱月份平均氣溫22.4℃,極端最低氣溫-39.1℃,極端最高氣溫40℃,≥10℃有效積溫2165-2624℃,日照時數為2356小時。年平均降雨量為585mm,50%-70%的降水集中在7-9月份,暴雨多集中在夏季,最大日降雨量可達75mm。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166mm。全年多西北風,植物生育期多西南風,年平均風速為4級,最大風速可達24m/s。全年凍結期為7個月左右,沼澤植被凍層深80-160mm,最大凍土層深為2.0-2.2mm。一般早霜出現在9月下旬,終霜出現在5月中旬,無霜期114-150天,多年平均無霜期為131天。

土壤條件

該區主要土壤有白漿土和沼澤土。

白漿土

分為崗地白漿土、草甸白漿土和潛育白漿土三個亞類。面積為11311.18公頃,占總面積的51.8%。崗地白漿土主要分布在島狀林下,黑土層厚10-20厘米。草甸白漿土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區,生長小葉樟雜類草。潛育白漿土分布在低洼處,低平地,土壤肥沃。

沼澤土

主要分布在濃江河河灘地上,面積為4105.1公頃,占總面積的18.8%。

水文狀況

保護區境內河流皆為沼澤性河流,濃江河發源於青龍山農場東部大濕地 ,全長116公里而保護區僅25.7 公里,全流域面積2630平方公里,保護區內283.5 公里,占全流域面積的10.8%,河槽深度1.5-2米,寬20-30米,但灘涂地最寬3-4公里,最終入烏蘇里江。保護區內沃綠蘭河,也是典型沼澤性河流,全長7公里,一年四季潺潺流水不斷流入濃江。它是核心區主要水源。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條件獨特,植被類型豐富,是珍貴的植物資源庫。據統計區內有植物175科1005種。其中國家珍稀瀕危野生植物有野大豆、水曲柳、核桃楸、黃菠蘿、刺五加和黃芪等6種。

島狀林中的楊、樺、柞、椴樹等是重要的經濟樹種。水曲柳、黃菠蘿和核桃楸等已列入我國紅皮書的珍稀樹種,對研究古代植物區系,古地理及第四紀冰期氣候有科學意義。同時,它們又都是珍貴用材樹種,材質優良,紋理美觀,是重要的工業和特種建築用材。

典型草甸的代表植物為小葉樟,根莖禾草,喜生濕草甸,也可與苔草生於沼澤環境。草甸中的野大豆亦是一種珍稀瀕危植物

沼澤植物的代表植物是毛果苔草、烏拉苔草、甜茅和蘆葦等都是纖維植物,區內草類纖維資源蘊藏量很大,以毛果苔草為例,每公頃乾草3000kg,區內毛果苔草面積約5000-8000公頃,年產乾草可達15×106-24×106kg。

動物資源

鳥類資源。據調查,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鳥類16目43科215種,其中國家珍稀瀕危鳥類10種:東方白鸛、黑鸛、丹頂鶴、白尾海雕、虎頭海雕、大天鵝、白枕鶴、鴛鴦、黑嘴松雞和烏雕。《中日保護候鳥保護與棲息地環境協議》中保護鳥類97種,《中澳保護候鳥保護與棲息地環境協議》中保護鳥類15種。

獸類資源。獸類有4目10科3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梅花鹿;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馬鹿、駝鹿、猞猁、黑熊、棕熊和水獺等7種。經濟價值較大的動物有、赤狐、豹貓、伶鼬、艾鼬、黃鼬、東北兔、狍子、刺蝟、野豬和麝鼠等13種。

魚類資源。保護區共有魚類4目6科25種,主要有泥鰍、葛氏鱸塘鱧、鯽魚、黃顙魚等。

保護對象

保護區主要以保護水生、濕生和陸棲生物及其生境共同組成的濕地生態系統以及東方白鸛、黑鸛、丹頂鶴、白枕鶴、大天鵝、鴛鴦、白尾海雕、虎頭海雕和烏雕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為主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

保護價值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於研究整個三江平原濕地氣候、植被演替規律、地質構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於候鳥遷徙和種群數量、分布區域的研究,尤其對鸛類和鶴類研究具有重要研究價值。保護區內沼澤、草甸、島狀林構成了三江平原3個一級景觀,在三江平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3]

管理機構

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是保護區管理機構,保護區管理局設在洪河農場場部,為正處級事業單位。業務歸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局。農墾總局環保局在省環保局的委託授權下在業務上對保護區進行全面管理,保護區管理局下設辦公室、科研宣教科、財務科和保護科4個科室,人員編制25人。

旅遊提示

門票價格:20元

交通:從佳木斯到洪河自然保護區有班車前往,每半小時一班,票價40元,約4小時的車程。

相關視頻

大自然的恩賜

黑龍江農墾洪河農場航拍展示

黑龍江省洪河農場召開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會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