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鬼怒號輕巡洋艦

鬼怒號輕巡洋艦
圖片來自mdc.idv.tw

鬼怒號輕巡洋艦日本帝國海軍的二等巡洋艦(輕巡洋艦),為長良級[1] (舊日本海軍省正式名稱「長良型」)5號艦,屬於5500噸級輕巡洋艦的第二批次之一。本艦為日本海軍第一艘擁有快速起降艦載水上飛機能力的輕型巡洋艦,太平洋戰爭期間雖已顯老舊,仍表現活躍,最終為盟軍航空部隊所擊沉。

本艦艦名來源於流經栃木縣茨城縣鬼怒川

目錄

建造背景

1919-1920年,日本海軍因應其八四艦隊計劃,兩年內各開工新建3艘5500噸級輕巡洋艦。鬼怒號輕巡即在1920年的第二批訂購之列。

這兩批6艘新訂購的輕巡與前級球磨級艦體尺寸相同,主機方面各承建商也是繼續使用各自的型號,鍋爐和火炮配置也基本不變,最主要的設計修改在於新建6艦裝備了更大的八年式610毫米魚雷發射管,因此另立為長良級輕巡洋艦。但兩者外觀上來說,最顯著的區別就是新的長良級在前部2號主炮炮塔上方裝設的10米水上飛機滑行平台;不久滑行平台又更換成水上飛機彈射器。不過初期的設計存在諸多問題,於是在1929至1934年間日方將各艦上的彈射器移到艦橋後方的第5、6號主炮之間。

日本海軍原計劃在1941年為阿武隈和鬼怒兩艦換裝最新式的九三式氧氣魚雷,但因為產能不足,最終只有阿武隈完成了換裝。

艦歷

建成後

1921年1月17日,鬼怒在神戶川崎造船所開工建造。1922年5月29日,艦體建成下水,1922年11月10日舾裝完成正式服役。同年12月,鬼怒編入第二艦隊第五戰隊,後又先後歸屬於第一艦隊第三戰隊、以及第二艦隊第二水雷戰隊(水雷戰隊為日本海軍對驅逐艦艦隊的稱呼;日本海軍中的輕巡經常擔任水雷戰隊或潛水戰隊的旗艦)。

在投入服役一年後,鬼怒因為汽輪機故障而重新回到干船塢進行修理,這次維修更換了艦上全部四座主機,修理作業一直持續到1924年5月才完成。

1927年(昭和2年)3月,南京事件發生。3月底起,日本海軍陸續調派軍艦前往中國各地顯示武力。4月3日,立德野治郎海軍少將率領由良、鬼怒駐紮在青島堅實中國各方的動向,並從由良艦上抽調兵員組建陸戰隊登陸。

1929年,鬼怒率先進行了現代化改裝。

1930年10月,日本研發的吳式二號二型彈射器初步完成,並首先安裝於鬼怒上,進行水上飛機彈射試驗。吳式二號二型彈射器採用固定結構,長17米,使用火藥作為推進動力,彈射能力2噸。同時鬼怒也在舷側安裝有大型吊車,可以回收在水面上的水上飛機。因此鬼怒成為了日本5500噸級巡洋艦中第一艘可以彈射水上飛機的軍艦,同時也是第一艘擁有快速起降載機能力的日本輕巡。其後有關方面在其基礎上繼續改進,研發成功吳式二號三型改一彈射器,並裝備在5500噸級輕巡上。題圖照片即為鬼怒在艦艏安裝吳式二號二型彈射器時的樣子。在經過一年時間的測試後,這套裝置又轉移到輕巡神通上繼續進行測試。

1934年4月,鬼怒接受了改裝。這次改裝是在位於艦體後部的第5、6號主炮間,安裝以壓縮彈簧為推進動力的吳式二號三型改一彈射器;新式彈射器長19.4米,彈射力3噸。同年11月起的一年時間內,鬼怒用作為海軍機關學校(研習引擎、整備等「機關」用機械工程學科以及火藥、燃料研發等的技術院校)的練習艦。

1935年11月,鬼怒轉為第二艦隊第2潛水戰隊旗艦(時任戰隊司令大和田芳之介海軍少將)。

1936年12月,鬼怒轉入第一艦隊第八戰隊。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當天第八戰隊(由良名取鬼怒)即返回佐世保,準備為海軍向上海增派部隊一事進行護航。同年8月9日,上海發生「大山勇夫事件」,正在佐世保待命的第八戰隊和第一水雷戰隊立即搭載着12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前往上海,11日晚完成登陸。13日八一三事變爆發,留守上海的日軍艦艇立即投入戰鬥。17日早上,第八戰隊司令南雲忠一海軍少將率隊(名取、由良、鬼怒、川內)進入黃浦江炮擊大場、江灣一帶的中國炮兵陣地。10時左右,南雲又率領由良、鬼怒再次對江灣地區中國軍隊陣地發起攻擊。22-23日,日本陸軍組建的上海派遣軍開始在吳淞、川沙口附近登陸,鬼怒、由良等自22日起持續炮擊獅子林、瀏河地區中國軍隊陣地,以試圖分散守軍注意力。11月12日中國軍隊撤出上海,日軍隨即發起追擊,時值長江枯水期,日軍的5500噸級巡洋艦無法進入內河,由良等艦遂返回日本本土進行檢修。15日,小澤治三郎海軍少將就任第八戰隊司令,下轄3艘輕巡(那珂、鬼怒、由良)。

1941年4月,鬼怒轉為聯合艦隊附屬第4潛水戰隊旗艦(時任戰隊司令吉富說三海軍少將)。這一年日本海軍為了在美日之間戰爭爆發之初就迅速占領東南亞,大力增強南遣艦隊,在司令長官小澤旗下,聚集着旗艦鳥海、第七戰隊、第三水雷戰隊、第4潛水戰隊、第5潛水戰隊、第12航空戰隊、第22航空戰隊等兵力。

太平洋戰爭

南方作戰 太平洋戰爭初期,鬼怒作為南遣艦隊第4潛水戰隊旗艦,參加了馬來亞登陸作戰。12月4日早上,南遣艦隊從海南島三亞港出發,掩護山下奉文中將的第25軍所搭乘的18艘運輸船。12月8日深夜,珍珠港襲擊前還要稍早一些的時候,日軍就發起了登陸作戰。12月9日,日軍潛艇伊65報告發現了英軍Z艦隊 (英國)的蹤跡。戰前駐紮在新加坡的這支英軍艦隊包括有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戰列巡洋艦反擊號以及數艘驅逐艦。當時正駐紮在西貢的鬼怒、由良都收到了伊65的報告。時任南遣艦隊司令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因為通信不良,遲遲未收到這份報告,直到17:15才下令集結包括鬼怒在內的日軍水面艦艇追擊Z艦隊。不過在此之前,鬼怒不等命令就立即放出飛機進行偵察,18:22鬼怒的艦載機率先發現了Z艦隊的蹤跡。

伊65在15:15發出報告後,一直跟蹤着Z艦隊,但17:20一度丟失了目標。18:22,伊65再度發現Z艦隊,但因為上空出現了一架飛機而緊急下潛,導致再度丟失目標。這架飛機實際上是鬼怒派出的九四水偵。20:37馬來部隊主隊與單獨進行搜索的鬼怒會合,但此時因雨大浪急,各艦無法回收水上飛機(鬼怒的載機最終失蹤)。另一邊,時任第22航空戰隊司令松永貞市海軍少將不顧天氣惡劣,依然下令航空隊出擊掩護小澤艦隊。然而當晚航空隊的空中搜索全都徒勞無功,而其中元山航空隊的一架九六陸功甚至將小澤艦隊誤認為Z艦隊,並投下了曳光彈。Z艦隊看到了遠處武田投下的曳光彈的亮光,遂掉轉航向。當晚小澤艦隊並沒有發現Z艦隊,鬼怒等水面艦艇空手而回。最終第22航空戰隊的飛機在次日馬來亞海戰中找到了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兩艦,並將其擊沉。

小澤艦隊在完成先頭部隊的護航任務後,返回金蘭灣稍作休整。同年12月13日,日軍一支艦隊(重巡鳥海最上三隈,輕巡鬼怒,驅逐艦初雪白雪)離開金蘭灣,協助進攻關丹馬來亞;同月17-24日,又為日軍對砂拉越地區的汶萊美里詩里亞路通以及古晉的一系列登陸作戰提供掩護。日軍川口支隊以及日本海軍陸戰隊迅速占領了位於美里的機場和油田。行動完成後,鬼怒在當年返回了金蘭灣。

1942年的最初3個月鬼怒依舊在為日軍在馬來亞、砂拉越以及爪哇的作戰提供支援。3月1日,在爪哇島戰役 (1942)作戰中,鬼怒在內的日軍船隊在爪哇海上距泗水以西約140公里處受到盟軍飛機襲擊(包括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紐西蘭皇家空軍的10架老式維克斯牛羚式轟炸機和15架戰鬥機),鬼怒受到數發近失彈影響造成輕微損傷,艦上4名乘員戰死。次日在泗水以北,鬼怒又遭到美軍潛艇S-38號潛艇 (SS-143)的伏擊,後者發射了4枚魚雷,不過全部射失。

新幾內亞戰役 同年3月,鬼怒轉為第二南遣艦隊第16戰隊旗艦,前往支援日軍在新幾內亞西部的戰鬥,作戰從3月29日持續到4月23日。同年5月,鬼怒返回日本吳港進行整修。返回南方前線後,鬼怒在6月至9月間都在爪哇海一帶巡邏。同年9月13日,鬼怒與姊妹艦五十鈴一道協助將第二步兵師團運送往巴達維亞

1943年1月21日,鬼怒奉命前往望加錫去支援另一艘姊妹艦名取。名取此前遭遇美軍潛艇伏擊受傷,在安汶島港口停泊時又挨了盟軍B-24轟炸機的轟炸,被迫在望加錫進行應急修理,然後由鬼怒護衛着返回新加坡。同年4月,鬼怒編入南西方面艦隊。在當年上半年鬼怒都在望加錫一帶進行巡邏,此外也不時運送兵力前往新幾內亞。同年6月23日,鬼怒與球磨大井北上一同停泊在望加錫的朱莉安娜碼頭時,遭到了美軍第五航空隊第319中隊的17架B-24轟炸。這4艘輕巡都受到了近失彈的影響,不過損傷不大;鬼怒的乘員中3人戰死、17人受傷,旗艦也轉移到球磨上去。

1943年8月2日,鬼怒回到吳港,進行整修和現代化改裝。本次的改裝主要是加強艦艇的防空力量,包括將後部第5、7號主炮塔拆除,改成一座127毫米雙聯裝高射炮;同時也拆除了水上飛機彈射器,改成兩座三聯裝25毫米機槍。此外還加裝了一台21號電探(對空雷達),以及在艦艉添置了兩條投放深水炸彈用的導軌。同年10月14日,鬼怒的改裝完畢出港,隨即帶上兵員和補給前往新加坡。

1944年1月,鬼怒一直在新加坡,以及荷屬東印度的馬六甲檳城比亞克島、巴達維亞一帶巡邏。1月23日,鬼怒隨同重巡青葉,輕巡大井、北上,在驅逐艦敷波的護衛下從新加坡運送兵員到安達曼群島布萊爾港。返航途中的1月27日,艦隊在穿越馬六甲海峽時,在檳城西南方向遭遇英軍潛艇聖殿騎士號潛艇 (P316)伏擊,北上艦艉受到兩枚魚雷命中,幾乎完全喪失動力,只能由鬼怒進行拖曳,先在昂沙島(又譯天鵝島)的海灣進行應急修理,然後再拖回新加坡加固艦艉。之後數個月時間內鬼怒一直在荷屬東印度活動。同年4月25日,日軍組織一支小型艦隊(輕巡夕張、鬼怒,驅逐艦夕月號驅逐艦五月雨,以及第149號輸送艦)從塞班島出發抵達帛琉,進行疏散行動。行動中一艘美軍潛艇擊沉了夕張,而鬼怒並沒有受損。

同年5月27日,美軍發起了「霍利克行動」,奪占比亞克島;作為回應,日軍從三寶顏棉蘭老島調集來2300名援兵,由青葉、鬼怒浦波號驅逐艦 (吹雪型)時雨護送着從打拉根島出發前往比亞克。艦隊在途中遭遇美軍B-24轟炸機,同時日軍方面也收到了塞班島戰役爆發的消息,遂取消是次增援行動,船上運載的士兵改為在索龍下船。6月6日,鬼怒和青葉在新幾內亞衛吉島多貝拉伊半島停泊時,遭到美軍第五航空隊的空襲,沒有受損。8月底,鬼怒返回了荷屬東印度西部地區。

在1944年間,鬼怒又經受了若干改造,繼續增加防空火力。不過因為讓鬼怒換裝九三式氧氣魚雷的計劃一直停留在紙面上,所以也沒更換配套的魚雷發射管。直到沉沒時,鬼怒搭載的依然是相對較老式的九〇式空氣魚雷。

沉沒

1944年9月25日,鬼怒所在的第16戰隊作為「捷一號」作戰計劃的一部分,配屬到栗田健男海軍中將率領的第一游擊艦隊旗下。10月11日,鬼怒與青葉在林加群島進行訓練時發生碰撞,但影響不大。同月18日,鬼怒隨栗田艦隊從林加泊地出發。在途經汶萊時,第16戰隊(青葉、鬼怒、浦波)為了要向萊特島運兵,而與栗田艦隊主力分離,航向馬尼拉。10月23日04:30,旗艦青葉在航行途中遭到美軍潛艇鯉魚號潛水艇 (SS-243)伏擊,1枚魚雷右舷前部輪機艙(美軍聲稱命中2枚),導致嚴重受損無法航行,只能由鬼怒進行拖曳。同日20:45第16戰隊抵達馬尼拉旁的甲米地海軍碼頭。22時,戰隊司令左近允尚正海軍少將改旗艦為鬼怒,繼續執行任務。

同月24日06:30,鬼怒、浦波從甲米地往棉蘭老島的卡加延進發,途中07:00至10:00間遭到美軍特混艦隊TF38.3的航母艾塞克斯號列克星敦號的多次艦載機空襲。美軍的炸彈沒有直接命中,近失彈引起的損傷不大,但戰鬥機的掃射造成了多人傷亡,鬼怒乘員死傷47人(另一說8人死亡、41人受傷)。

第16戰隊本次的運輸任務是從棉蘭老島的卡加延運送第41步兵聯隊往萊特島戰場。另有5艘運輸艦也參加了本次任務,由於戰事緊急,航速較慢的運輸艦先行出發,開往萊特島的奧爾莫克了検証。比預定的時間晚了3小時;17:30步兵裝船完畢,船隊出發。其中340餘人搭乘了鬼怒,另有150人登上了浦波。鬼怒、浦波兩艦走了保和島西側的航路,在26日04:00在奧爾莫克卸下兵員;05:00兩艦出港返回馬尼拉,而各運輸船也隨後出港跟在鬼怒兩艦後面。登陸行動非常順利,沒有受到美軍的干擾。完成後第2運輸隊(第101號、第102號)兩艦解散分頭行動(其中第102號運輸船在26日被美軍飛機擊沉),而第16戰隊則護送第1運輸隊(第六、第九、第十號)前往科隆灣。

當日06:35日軍船隊發現了美軍偵察機,並未發生戰鬥。09:35又與數架不明飛機接觸。10:15,第77特混艦隊第四大隊第二小隊(TF77.4.2,「塔菲二號」)的大約50架飛機終於找上門來,在班乃島馬斯巴特島之間海面展開進攻。護航航母納托馬灣號護航航空母艦 (CVE-62)的TBM-1C攻擊機和馬爾庫斯島號護航航空母艦 (CVE-77)的FM-2戰鬥機用炸彈、火箭彈和機槍對鬼怒、浦波兩艦進行輪番攻擊。第一波攻擊的目標主要集中在浦波上,鬼怒受到近失彈襲擊,同時命中1枚魚雷(有可能是啞彈),全艦並未有太多損傷。

11:30,塔菲二號發起了第二波攻擊。來自馬尼拉灣號護航航空母艦 (CVE-62)的一架TBM-1投下的227公斤炸彈成功擊中鬼怒左舷艉部,損壞了後部輪機艙;接着鬼怒又受到3枚近失彈的傷害,失去動力,艦上起火,艉部下沉,左傾5度;左舷30米長的船殼板脫落,後部輪機艙進水停機,舵機失效,艦橋與輪機艙的通信斷絕。旁邊的浦波則在密集的火箭彈和近失彈的攻擊下,12:14沉沒。12時前部輪機艙開始進水,全部輪機停機,傾斜擴大到8度。艦上官兵將魚雷和深水炸彈全部推進海里,同時全力進行排水搶救。13時傾斜一度恢復到9度。突然艦上3號發電機室等多處起火,迫使官兵暫停注水進行滅火;但後部依然持續進水,停止注水使得艦體傾斜程度再次惡化。到16時重新開始注水。16:55,左近允向西南方面艦隊以及第二游擊隊求援。未及等到援兵來臨,17:00左右鬼怒的傾斜劇增至26度,海水湧進了鍋爐艙。17:15艦長下令棄艦,17:20鬼怒傾覆沉沒。

日軍運輸船隨後趕到,救起了時任艦長川崎晴實海軍大佐在內的部分落水船員(第九號輸送艦救起了129人,第十號輸送艦則救起了包括司令左近允海軍少將在內至少350人。一同的第六號輸送艦應該也參與了救援,但是沒有留下記錄)。全艦83人死亡,51人受傷。左近允獲救後,將第十號輸送艦設為了旗艦。次日運輸船隊抵達馬尼拉。同年12月20日,日本海軍將鬼怒除籍。

另一方面,西南方面艦隊接到鬼怒的求援電報後,派出手上僅有可立即出動的驅逐艦不知火從科隆灣出發進行搜索,然而此時鬼怒早已沉沒。不知火在報告地點徒勞地搜索了一番然後返航,途中於27日9時遭遇美軍10多架飛機襲擊沉沒,全艦無人生還。

1945年7月15日,美軍潛艇救援船香緹克利爾號潛艇救援船 (ASR-7)派蛙人搜索了沉沒後的鬼怒,回收了一些文件和4台加密機。鬼怒以左舷着底的姿勢平躺在海底,艦橋部分大致完整,但艦橋後方濕甲板區域龍骨已經斷裂。

歷代艦長

下表主要根據《艦長たちの軍艦史》155-157頁、《日本海軍史》第9、10卷《將官履歴》一節,以及《官報》整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