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列星頓號航空母艦 (CV-16)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列星頓號航空母艦 (CV-16)
圖片來自隨意窩

列星頓號航空母艦(USS Lexington CV-16)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1] 的八號艦。她是美軍第五艘以列星頓為名的軍艦,紀念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該戰役為美國獨立戰爭的首場戰鬥。

列星頓號在1941年在霍河造船廠開始建造,艦名原為卡伯特(Cabot)。數月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後來列星頓號珊瑚海海戰沉沒,海軍將建造中的CV-16更名為列星頓號,以作紀念。

列星頓號於1942年下水,並在1943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列星頓號退役停放,在封存之際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16)。稍後列星頓號先後進行SCB-27C及SCB-125現代化改建,到1955年才重返現役。改建後列星頓號在太平洋艦隊服役,並分別在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老撾內戰期間到西太平洋警備。1962年列星頓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6),改到大西洋艦隊服役,開始負責訓練海軍飛行員。

1969年,列星頓號正式重編為訓練航母(舷號改為CVT-16);又於1978年重編為輔助訓練航母(舷號改為AVT-16),但繼續在彭薩科拉等地訓練海軍飛行員,直到1991年退役除籍為止;她也是最後一艘退役的艾塞克斯級。退役後海軍將列星頓號捐贈予民間組織,改作博物館艦。博物館在1992年於聖體市開放。

列星頓號在更改艦名後,同時繼承了前艦列夫人(Lady Lex)的綽號;但其更廣為人知的綽號為藍色幽靈(Blue Ghost)。事緣列星頓號在二戰期間,一直將艦體全部塗上海軍藍,以作偽裝;而日本東京電台雖屢次宣佈日軍擊沉列星頓號,但列星頓號總能夠「重返」作戰,猶如幽靈之不死。其藍色幽靈綽號便自此於美軍廣傳。

建造與早年服役

列星頓號在1941年7月15日於霍河造船廠開始建造,其時艦名仍為卡伯特;同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軍加快建造各艘航空母艦。1942年5月8日,列星頓號珊瑚海海戰沉沒,消息在同年6月公佈。應霍河造船廠工人的要求,海軍將廠內建造中的CV-16更名為列星頓號,以示紀念;而卡伯特則改為命名CV-28。此後美軍所有沉沒的航空母艦艦名,均由新建的航空母艦繼承。

1942年9月26日,新列星頓號下水,由前任海軍助理部長西奧多·羅賓森(Theodore D. Robinson)的夫人擲瓶;羅賓森夫人亦是舊列星頓號的擲瓶者。1943年2月17日,列星頓號服役,隨即在波士頓附近試航。4月13日,列星頓號搭載第16航空團(Air Group 16)到切薩皮克灣加勒比海試航,然後返回波士頓作最後檢修。

7月初,列星頓號離開波士頓,到諾福克海軍基地搭載軍資,預備前往西太平洋作戰。26日,列星頓號與普林斯頓號貝勞森林號一同橫越巴拿馬運河,然後直接前往珍珠港,在8月9日抵達,隨即進行嚴密訓練。

第二次世界大戰

馬紹爾群島戰事

1943年9月11日,列星頓號離開珍珠港,並擔任第15特遣艦隊(Task Force 15)的第五分隊(Task Group 15.5)旗艦,同行艦有普林斯頓號及貝勞森林號;分隊由鮑奈(Charles A. Pownall)少將指揮。不久前艾塞克斯號約克鎮號獨立號空襲了南鳥島;而列星頓號等則前往空襲塔拉瓦環礁馬金島,摧毀地面9架飛機,並殺傷多名日軍士兵。列星頓號亦派飛機仔細拍攝塔拉瓦各處據點,以供美軍日後進攻所用。

9月29日,列星頓號編入蒙哥馬利(Alfred E. Montgomery)少將指揮的第14特遣艦隊(Task Force 14),同行艦有旗艦艾塞克斯號、約克鎮號、獨立號、貝勞森林號及科本斯號。六艘航空母艦在當日離開珍珠港,前往攻擊威克島。10月5日及6日,艦隊派出六波飛機攻擊威克島,出擊數達738架次。空襲後日軍殺害島上98名美國俘虜;艦隊則於11日返回珍珠港休整。

塔拉瓦及馬金島

此時美軍正預備登陸吉爾伯特群島。海軍為此編組了第52及53特遣艦隊(Task Force 52 and 53),前者由珍珠港出發,登陸北面的馬金島(Makin);後者則由新赫布里底群島桑托島出發,登陸南面的塔拉瓦環礁;同時,海軍亦將第50特遣艦隊(Task Force 50)編為快速航空母艦艦隊(Fast Carrier Forces),以支援陸戰隊登陸兩島;艦隊又再分成四支分隊,而列星頓號編入鮑奈指揮的第一分隊,同行艦有旗艦約克鎮號及科本斯號,負責奪取制空權。

11月初,列星頓號等離開珍珠港,並在19日空襲賈盧伊特環礁米利環礁。20日陸戰隊分別登陸塔拉瓦登陸馬金島;列星頓號的第一分隊有效攔截從馬紹爾群島而來的日軍飛機,使之在接著三日均無法飛抵馬金島。23日及24日,美軍分別佔領塔拉瓦及馬金島,但期間遭到頑抗;陸戰隊共有980人陣亡;而海軍的護航航空母艦利斯康灣號(USS Liscome Bay, CVE-56)則被潛艇擊沉,導致687人死亡;島上近5,000名日軍及韓國勞工只有146人生還。由於死傷慘重,登陸塔拉瓦在美國一度引起輿論爭議。

戰鬥結束後,海軍重編第50特遣艦隊;列星頓號仍留在鮑奈指揮的第一分隊,同行艦有旗艦約克鎮號及科本斯號;而第三分隊則由蒙哥馬利指揮,有旗艦艾塞克斯號、企業號及貝勞森林號。兩支分隊被派往空襲瓜加林環礁

瓜加林與遇襲

12月1日,第一分隊與第三分隊在海上會合,然後繞道前往瓜加林。4日早上,艦隊派機隊空襲瓜加林,但被日軍發現,並派戰機攔截,雙方爆發空戰。列星頓號及艾塞克斯號的轟炸機隊試圖轟炸機場及礁湖內的軍艦,但因情報失準,效果不彰;兩艦的41架SBD及36架TBF,只擊傷五十鈴號朝風丸;F6F則摧毀地面16架戰鬥機及3架轟炸機;另一方面,企業號與約克鎮號集中攻擊環礁南端的軍港,擊沉三艘補給艦,並擊傷長良號,摧毀18架水上飛機。整場空襲,美軍只損失五架飛機。

空襲後鮑奈取消第二波攻擊,撤出瓜加林海域。10時至11時,列星頓號等艦開始收回飛機;正午約克鎮號則派29架飛機攻擊沃特傑環礁,以削弱日軍空中力量,減低航母受襲風險;僅四分鐘後,日軍15架九七式轟炸機由海平面低飛而至,避開雷達偵測,並分別以魚雷攻擊列星頓號及約克鎮號,但無一命中,攻擊的飛機則多半被美軍擊落。下午3時約克鎮號回收攻擊機隊,艦隊加速撤離,以避免日機夜襲;然而海面大浪,延緩艦隊速度,至傍晚艦隊仍未離開日軍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入黑後日機開始在艦隊上空盤旋,並斷續攻擊艦隊。晚上11時32分,列星頓號的右舷艦艉被一枚魚雷擊中,摧毀一個螺旋槳;並將舵機卡死向左。20分鐘後列星頓號修復舵機,並以21節速度撤退;攻擊造成九人死亡,32人受傷。5日東京玫瑰在電台宣告日軍已擊沉列星頓號;而美軍艦隊在6日於外海補油,到9日返抵珍珠港休整。11日至16日,列星頓號進入珍珠港乾船塢稍作維修,於17日前往華盛頓州布雷默頓普吉灣海軍基地作全面維修,在22日抵達。

帛琉

1944年2月13日,列星頓號完成維修,稍後到近海試航。20日,列星頓號離開普吉灣,在24日抵達阿拉米達,並搭載第19航空團、2,500名乘客及軍用物資,然後前往珍珠港。28日列星頓號抵達珍珠港,並卸載軍資及航空團;而第16航空團則重返列星頓號服役。3月3日,列星頓號離開珍珠港,並在8日抵達馬久羅

此時尼米茲命第五艦隊先空襲帛琉,以預備將來收服馬里亞納群島;但艦隊仍在馬久羅等待會合。為善用時間,密茲契少將命列星頓號在18日再次空襲米利環礁,於20日返抵馬久羅。21日,密茲契晉升為中將。

3月22日,密茲契指揮的第58特遣艦隊(Task Force 58,第五艦隊下的快速航空母艦艦隊)終於離港出征。密茲契本人將艦隊旗艦設於列星頓號;而列星頓號則編入第三分隊,同行艦有分隊旗艦約克鎮號、普林斯頓號及蘭利號。艦隊繞道行駛,以避開日軍偵察,在4月1日展開攻擊;然而25日及26日,特魯克的日軍偵察機仍發現了艦隊,迫使斯普魯恩斯上將提前攻擊至3月30日。28日晚,日軍派魚雷轟炸機夜襲,被悉數擊退。30至31日,艦隊空襲帛琉港口,擊落多架日軍戰機,並擊沉若竹號;又於31日下午轟炸雅浦島。列星頓號、大黃蜂號碉堡山號於當日亦派TBF到帛琉設置水雷。4月1日,艦隊改為空襲沃萊艾島(Woleai)。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