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堰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堰鎮隸屬於上海市金山區,位於金山區境中部,張堰鎮地處長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上海的西南部,南接杭州灣大橋,北望上海市中心,是金山區中部經濟文化重鎮,更是規劃中的金山新城區「後花園」。全鎮區域面積34.93平方千米,人口40357人(2017年),轄9個村、4個社區。

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2017年11月,張堰鎮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歷史沿革

張堰鎮舊名赤松里,相傳漢留侯張良從赤松子游曾居此,故又稱留溪、張溪,晉朝已形成商市,時稱留溪鎮。

唐代為御海潮置華亭十八堰,其中之一為張涇堰,鎮襲堰名,俗稱張堰,時設浦東場大使署於鎮。

明代設金山巡檢司署和稅課局於鎮。清代鎮設有金山分府署。張堰鎮之名從唐末五代沿襲至今有一千一百年。

雍正四年(1726年)後屬金山縣。

1935年劃張堰為留溪、欽明兩鎮。

1946年並為張堰鎮,為縣屬鎮;並設張堰區署,督導縣境南片11個鄉、鎮。

1993年12月,張堰鎮、張堰鄉合併,建立了新張堰鎮[1]

歷史文化

名稱來歷

張堰這個地名,顯示了張堰歷史的重厚。「張」字的來歷,傳說二千年前的西漢開國功臣張良,功成身退,追隨赤松子游,曾到此隱居。張堰鎮上至今還存有「留溪路」的街名。「堰」字,指唐末五代所建華亭瀕海之「堰海十八所」,至清乾隆年間,「所存者唯張涇一堰」。張涇堰的遺址,就在今張堰鎮石皮弄口。張堰鎮就建在古代張涇堰的舊址上。

張堰鎮舊名赤松里,相傳漢留侯張良從赤松子游曾居此,故又稱留溪、張溪,晉朝已形成商市,時稱留溪鎮。唐代為御海潮置華亭十八堰,其中之一為張涇堰,鎮襲堰名,俗稱張堰,時設浦東場大使署於鎮。明代設金山巡檢司署和稅課局於鎮。清代鎮設有金山分府署。

古建築

張堰老鎮區,原有大小弄巷29條,有保存較好的清代以前建築群4大塊:石皮弄建築群、政安弄建築群、西河沿建築群、南社紀念館建築群。除此之外,新尚路有白蕉故居和高天梅故居,高天梅故居中清代金、銀桂各一株,已有150年歷史,至今仍生機勃勃。百家村有建於民國22年的百家天主堂,現為金山區天主教總堂。舊港村5組有保存完好的清代張單氏節孝坊。張堰鎮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重輯張堰志》載有明清兩代所著書目269種。民國期間姚石子編著的《金山藝文志》更為方志界、學術界所推崇[2]

視頻

張堰鎮 相關視頻

張堰鎮官方形象宣傳片
漢初開國元勛,張良的隱居地,金山區張堰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