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電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清電視(英語: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簡稱HDTV),是一種電視業務下的新型產品,原國際電信聯盟(ITU-R)給高清晰度電視下的定義是:「高清晰度電視應是一個透明系統,一個正常視力的觀眾處在距該系統顯示屏幕高度的三倍距離上所看到的圖像質量,應該得到有如觀看原始景物或表演時所得到的印象」[1]。其水平和垂直清晰度是常規電視的兩倍左右,並且配有多路環繞聲。
高清電視是指傳送的電視信號能達到的分辨率高於傳統電視信號(NTSC、SECAM、PAL)所允許的範圍。除了早期在歐洲和日本的模擬信號格式之外,高清電視是透過數字信號發送的,因此介紹的時候也會一併介紹數字電視。
歷史上,「高清電視」這個詞曾被用作1930年開發的電視標準,以代替早期的試驗系統。雖然在此之後費羅·法恩斯沃斯、約翰·羅傑·貝爾德和弗拉基米爾·佐利金各自研發出不同的電視系統,但是分辨率並不是區分他們技術的主要指標。在二、三十年代後期給喧囂的市場帶來的只是專利糾紛和訴訟。大多數專利到二戰之後基本上都已過期,整個世界沒有統一的電視標準,市場一片空白,PAL、NTSC、SECAM和其他一些模擬信號的標準使用了大半個世紀。
2010年代尚有國家試驗比高清更高清的超高清電視。
名詞誤解
「HD-Ready」(已設有高清晰度電視功能)和「HDTV-compatible」(兼容高清晰度電視信號)是兩個為廣泛的電子廠商所使用的詞語;它們表示該電視或者顯示設備可以通過一種新設計的HDMI端口來接收視頻,主要目的是在保護著作權之下,確保數字信號只是通過這單一接口進行傳輸[2]。
HD-Ready的電視並不是一定要能夠顯示1080線的視頻,或者是沒有經過插補的720線在手動語言轉換規則中檢測到錯誤標準,但另一方面,兼容高清晰度的電視,通常只是一個帶有HDMI接口的標準分辨率的電視。因此在使用HD-Ready的高清晰度電視,以及使用HDTV-compatible的高清晰度兼容的電視時,往往很容易使人混淆。
標號
在談到高清電視的時候,傳輸格式通常用以下的標號來解釋:
- 顯示器分辨率的線數
- 逐行的片幅(p)或者交織的場數(i)
- 每秒的片幅或者交織的場數
舉例來說,720p60就是1280×720像素,以每秒60片幅的速度逐行編碼(60赫茲);1080i50就是1920×1080像素,每秒50個場的速度交織編碼(25幀)。通常片幅和場的速率是不考慮的,常遇到的不是50就是60赫茲,除了1080p例外,一般的高清電視支持1080p24,1080p25或者1080p30。幀和場的頻率也可以沒有分辨率來表示,舉例來說24p就是每秒24個逐行幀,50i就是每秒25個交織的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