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忠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忠全(1914.3—1995.7.30),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湖北省紅安縣人。1930年10月參加工農紅軍,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1955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95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1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4年3月,馬忠全出生於一個貧農家庭。家無寸土,自幼替人放牛、幫工為生。原名馬忠乾。參加紅軍黃安獨立師時,連長錯把馬忠乾聽成了馬忠全,從此馬忠全這個名字就一直沿用了下來。

土地革命時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十二師連長,營長。參加了為保衛鄂豫皖蘇區,開創川陝蘇區的歷次戰役戰鬥和長征[1]

1936年12月,馬忠全隨主力長征到達陝北後,去援西軍隨營學校學習。

1937年5月,由於戰場形勢吃緊,他中斷學習,提前分到紅四軍十師三十一團任參謀。

抗日戰爭時期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幹部普遍降職使用,馬忠全被任命為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七六九團三營十二連連長。參加了著名的夜襲陽明堡機場的戰鬥。

1938年4月,任七六九團三營營長,東進冀魯平原開展游擊戰爭。在副師長徐向前的統一指揮下,在冀南地區依靠和發動群眾,發展地方基幹武裝,打擊日偽軍和反動會道門勢力,開闢了冀南抗日根據地。9月22日,團長王近山率團來攻河北柏鄉縣,不克,遂退至八里莊休息,遭日寇包圍。馬忠全親自拖過一挺機槍就猛掃敵人正面,掩護主力突圍,此戰,他右手指負傷致殘。此後歷任七六九團團長、太行軍區第五分區副司令員。參加了響堂埔白刃戰、石匣攻擊戰等戰鬥。

1940年,參加百團大戰。8月20日至26日,馬忠全率部突襲並固守獅垴山;9月23日至27日,參加榆遼戰役,馬忠全率三營主攻日軍的碉堡,全殲日軍兩個小隊,生俘日軍12名,並繳獲了平射炮、迫擊炮、機槍、擲彈筒和步槍等武器裝備;12月上旬,馬忠全率部參加了著名的關家垴戰鬥。

1942年9月,馬忠全率部護送劉少奇過白晉線到太岳區。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初期,馬忠全先後任晉冀魯豫軍區太行縱隊第四支隊支隊長、第三縱隊八旅旅長。率部參加了著名的上黨、平漢、隴海、湯陰等戰役戰鬥。

1945年8月29日,馬忠全受命率四支隊參加上黨戰役,殲國民黨守軍800餘人,俘400餘人。

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國民黨軍由南至北向我解放區猛撲,企圖圍殲我軍或將我軍趕過黃河以北。晉冀魯豫野戰軍決定發動隴海戰役,分兵兩路攻敵薄弱部位。三縱隊八旅配合六縱隊為右路,先取蘭封,截斷隴海線路。8月10日晚,馬忠全帶領部隊繞過考城、呂園子,向隴海路開封至蘭封段進擊。11日,攻占羅王車站,繳獲一列軍列(載有1輛坦克和大批軍用物資),他繼而扼守車站,堅決抵住了開封東援之敵,保證六縱隊拿下蘭封、杞縣等城,同時消滅了大量從蘭封西逃之敵,俘敵400多人。9月5日至8日,馬忠全率八旅進逼申倪寨,參加定陶戰役,殲滅國民黨整三師,俘師長趙錫田。

1947年月,馬忠全隨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先後任皖西軍區第二分區司令員、皖北獨立師師長,恢復發展了皖西北老根據地。為鞏固大別山革命根據地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1949年春,馬忠全任第二野戰軍三兵團十軍三十師師長,參加了渡江、解放大西南戰役。

建國之後

1950年1月至4月,兼任川南軍區樂山軍分區司令員、樂山行署專員,組織領導軍民開展剿匪鬥爭,殲滅匪特16000餘人。

1950年12月,馬忠全與老首長王近山一道赴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在途徑武漢時,勾起了思鄉之情,王近山勸他回家鄉探望,並送他200塊錢做盤纏。這是他自16歲參加紅軍後第一次回家。

1952年7月,從軍事學院畢業後,馬忠全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魚雷艇學校校長。

1955年,任南海艦隊青島基地副司令員。

1959年,任南海艦隊副司令員兼榆林基地司令員

1962年,任北海艦隊副司令員兼旅順基地司令員。

1969年,任北海艦隊司令員。

1973年,任海軍副司令員[2],為海軍現代化建設,為捍衛祖國的領海主權,建立了顯著的功績。

馬忠全戎馬一生,七次負傷,身中九彈。

曾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95年,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81歲。

視頻

馬忠全 相關視頻

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炸毀零式戰鬥機24架,全殲了敵守軍200餘人
夜襲陽明堡「戰鬥模範連」英模方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