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普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普龍
圖片來自dinosaurpictures

馬普龍屬屬名Mapusaurus,意為「大地蜥蜴」),又稱為地龍,是種巨型肉食龍下目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阿根廷

馬普龍的化石是在1997到2001年期間,由一群阿根廷與加拿大共同組成的團隊,在阿根廷的Canadon de Gato所挖掘出來;該地屬於Rio Limay群的烏因庫爾組(Huincul Formation),地質年代為森諾曼階

在2006年,羅多爾夫·科里亞(Rodolfo Coria)與菲力·柯爾(Phil Currie)將這些化石正式敘述、命名。

馬普龍的體型接近與牠們的近親南方巨獸龍。在2006年,科里亞、科爾根據編號MCF-PVPH-208.203標本,估計馬普龍的身長約10.2公尺。馬普龍的其他零散骨頭來自於更大個體,體型接近於南方巨獸龍,而科里亞、科爾估計南方巨獸龍約12.5公尺。因此馬普龍的身長約10.2到12.2公尺。體重則是根據編號MCF-PVPH-208.234標本的股骨,重量接近3公噸。

詞源

馬普龍的屬名為MapusaurusMapu來自於馬普切人的字詞,意為「陸地的」或「大地的」,而sauros希臘文中意為「蜥蜴」。模式種玫瑰馬普龍Mapusaurus roseae),是以化石所發現的玫瑰色岩石為名,也同時以這次挖掘活動的贊助者Rose Letwin為名。

古生物學

馬普龍的化石是在在一個包含至少7個不同個體的骨床中所挖掘出來,來自於不同年齡層。在2006年,羅多爾夫·科里亞(Rodolfo Coria)與菲力·柯爾(Phil Currie)推測這個骨床可能是許多屍體堆積而成,是某種掠食動物陷阱,也許能提供馬普龍行為的線索。目前已知的其他獸腳類骨床包括:猶他州克利夫蘭勞埃德採石場異特龍骨床、亞伯達省艾伯塔龍骨床、以及蒙大拿州懼龍骨床。

古生物學家羅多爾夫·科里亞否定他之前所提出的假說,他在一個會議上提出這個化石集合處,可能顯示馬普龍以群體獵食,共同圍捕大型獵物,例如巨大的蜥腳下目阿根廷龍[1]。如果這個假設屬實,這骨床將是除了暴龍科以外的大型獸腳類恐龍群體獵食的第一個大量證據;但仍不確定馬普龍是以有組織的群體獵食(類似),還是以隨機聚集的方式獵食。烏因庫爾組的沉積環境被解釋成淡水水道沉積層,有短暫或季節性河流的乾旱或半乾旱環境。在缺乏化石的烏因庫爾組中,這個骨床的存在顯得相當有趣。

相關化石與鑑定

模式種玫瑰馬普龍的正模式標本是一個獨自的右鼻骨(標號MCF-PVPH-108.1)。已有12個副模式標本被標明,為另外的獨自骨骸。這些從骨床發現的獨立標本組合起來後,形成馬普龍大部分的骨骸。

在2006年,科里亞與柯爾將馬普龍鑑定為:一種獸腳亞目鯊齒龍科恐龍,與南方巨獸龍的差異為頭顱骨有厚、表面凹凸不平、未固定的鼻骨,鼻骨與上頜骨淚骨的接合處前段較狹窄;眶前窩在上頜骨之上有較大的延伸;較小的上頜孔;眶前孔與上頜孔之間有較寬的骨棒;位置較低、較平坦的淚骨角;額前骨橫切面與淚骨寬度相比較寬;眼瞼骨腹側面往後緣彎曲;較淺的齒間骨板;美克耳氏館的位置較高;齒骨後腹側緣更往後傾斜。

玫瑰馬普龍的獨特處在於:顴骨的上方顴骨突分裂成兩叉、下頜舌骨的前孔小,位於齒骨夾骨連接處上方、第二與第三掌骨固定、肱骨有較寬的末端,跟髁狀突之間有小分隔、腸骨的短肌窩往坐骨腳延伸。

馬普龍與南方巨獸龍的差異還有:頸椎的骨骺呈圓椎狀且微彎、第一頸椎的後關節突在中間連接、頸椎中央有較小的前脊板、頸椎神經棘的後緣銳利、神經棘高而寬、坐骨幹彎曲、腓骨較修長。

系統發生學

在2006年,科里亞與柯爾的親緣分支分類法研究顯示馬普龍屬於鯊齒龍科,而馬普龍股骨上的結構物顯示牠們與南方巨獸龍的關係較近,而離鯊齒龍較遠。科里亞與柯爾根據這層關係,提出一個新的單系群分類,南方巨獸龍亞科;該亞科的定義為:在鯊齒龍科之中,親緣關係較接近南方巨獸龍與馬普龍,而離鯊齒龍較遠的所有物種。魁紂龍暫時被分類於南方巨獸龍亞科,需要更詳細的敘述才能做更正確的分類。

參考文獻

  1. Associated Press (2006). Details Revealed About Huge Dinosaurs. ABC News U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