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櫞的功效與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櫞的功效與作用香櫞,別名:枸櫞、西檸檬、西檸、香泡樹,為芸香科小喬木植物枸椽或香圓的成熟果實。辛、微苦、酸,溫。歸肝、脾、肺經。

中藥概述

1.平肝舒郁,健脾開胃:用於肝鬱不舒及脾胃氣滯的胸腹痞滿,脅肋脹痛、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常與香附木香白豆蔻等同用。[1]

2.化痰止咳:用於痰多咳嗽,有順氣化痰之效,常與半夏茯苓生薑等同用。

藥物形態

本品呈圓形或長圓形片,直徑4~10cm,厚o.2~o.5cm。橫切片外果皮黃色或黃綠色,邊緣呈波狀,散有凹人的油點;中果皮厚1~3cm,黃白色,有不規則的網狀突起的維管束;瓤囊10~17室。縱切片中心柱較粗壯。質柔韌。氣清香,味微甜而苦辛。香圓 本品呈類球形,半球形或圓片,直徑4~7cm。表面黑綠色或黃棕色,密被凹陷的小油點及網狀隆起的粗皺紋,頂端有花柱殘痕及隆起的環圈,基部有果梗殘基。質堅硬。剖面或橫切薄片,邊緣油點明顯;中果皮厚約o.5cm;瓤囊9~11室,棕色或淡紅棕色,間或有黃白色種子。氣香,味酸而苦。

藥效鑑別

香櫞疏肝調氣,寬中除脹,又能行氣利水化痰,可用於胸脘痞滿脹痛、嘔逆少食、氣逆咳嗽。

藥理作用

具有健胃、驅風、祛痰等作用。

化學成分

含橙皮甙、檸檬酸蘋果酸揮髮油果膠、生物鹼等。

用量用法

3——12g,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主要價值

食用

在雲南西南部白族,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人家的庭院裡以香櫞樹做為綠化樹種,當香櫞果實成熟後採摘下來經過簡單加工用糖煮製成香櫞蜜餞,裝入陶罐密封之後可以保存一兩年的時間,是當地人民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宴客時招待客人的一道精美甜點。 醫藥 香櫞是中藥,其乾片有清香氣,味略苦而微甜,性溫,無毒。理氣寬中,消脹降痰。

【佤藥】香圓:成熟果實治療胃腹脹痛,消化不良,氣逆嘔吐,痰飲咳嗽《中佤藥》。

【傈僳藥】千達臘:果實用於胃痛脹滿,痰飲咳嗽氣壅,嘔逆少食《怒江藥》。

【阿昌藥】朗奈英:治胸悶,氣逆嘔吐,胃腹痛,痰飲咳嗽《德宏藥錄》。

【德昂藥】別格: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藥錄》。

【景頗藥】Qing-tuishi: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藥錄》。

【哈尼藥】阿妞:肉治小便赤澀,痔瘡,浮腫《哈尼藥》。

【蒙藥】阿瑪日-吉木斯:果實用於胸悶,氣逆嘔吐,胃腹脹痛,痰飲咳嗽《蒙藥》。

【彝藥】果用於食積不化,氣撐腹脹,咳嗽痰多,胸脅悶滿《哀牢》。 [2]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