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香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櫞(學名:Citrus medica L.)又名枸櫞或枸櫞子,屬不規則分枝的灌木或小喬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紅色。單葉,稀兼有單身複葉,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葉緣有淺鈍裂齒。總狀花序有花達12朵,花瓣5片。果橢圓形、近圓形或兩端狹的紡錘形,重可達2000克,果皮淡黃色,粗糙,難剝離,果肉無色,近於透明或淡乳黃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氣;種子小,平滑,子葉乳白色,多或單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生於海拔350米到1750米的高溫多濕環境。產中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南部較多栽種。越南老撾緬甸印度等也有。

性味歸經

性溫,味辛、苦、酸。歸肝經、脾經、肺經。

功效與作用

舒肝理氣、寬中、化痰。屬理氣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內服煎湯。用治肝胃氣滯、胸肋脹痛、脘腹痞滿、嘔吐噫氣、痰多咳嗽。

形態特徵

香櫞(原變種):(學名:Citrus medica var. medica)

不規則分枝的灌木小喬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紅色,莖枝多刺,刺長達4厘米。單葉,稀兼有單身複葉,則有關節,但無翼葉;葉柄短,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3-6厘米,或有更大,頂部圓或鈍,稀短尖,葉緣有淺鈍裂齒。總狀花序有花達12朵,有時兼有腋生單花;花兩性,有單性花趨向,則雌蕊退化;花瓣5片,長1.5-2厘米;雄蕊30-50枚;子房圓筒狀,花柱粗長,柱頭頭狀,果橢圓形、近圓形或兩端狹的紡錘形,重可達2 000克,果皮淡黃色,粗糙,甚厚或頗薄,難剝離,內皮白色或略淡黃色,棉質,鬆軟,瓢囊10-15瓣,果肉無色,近於透明或淡乳黃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氣;種子小,平滑,子葉乳白色,多或單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佛手(變種):(學名:Citrus medica var. sarcodactylis)

亦稱:佛手柑、飛穰、蜜羅柑、五指香櫞、十指柑。各器官形態與香櫞難以區別。但子房在花住脫落後即行分裂,在果的發育過程中成為手指狀肉條,果皮甚厚,通常無種子。花、果期與香櫞同。長江以南各地有栽種。佛手的香氣比香櫞濃,久置更香。藥用佛手因產區不同而名稱有別。產浙江的稱蘭佛手(主產地在蘭溪縣),產福建的稱閩佛手,產廣東和廣西的稱廣佛手,產四川和雲南的,分別稱川佛手與雲佛手或統稱川佛手。雲南還有一些栽培品種,它的果肉有酸的也有甜的,果皮近於平滑至甚粗糙,果萼薄或增厚呈肉質,種子平滑或略具鈍棱。手指肉條挺直或斜展的稱開佛手,閉合如拳的稱閉佛手,或稱合拳(廣東新語),或拳佛手或假佛手。也有在同一個果上其外輪肉條為擴展性,內輪肉條為拳卷狀的。

雲南香櫞(變種):(學名:Citrus medica var. yunnanensis)

成熟果的心皮介於典型的香櫞與佛手之間,即果頂內部有封閉的附生心皮群,果桃形或闊卵形,橫徑5-9厘米,果皮厚約5毫米,果肉甚酸;種子具單胚,偶有多胚。產雲南賓川。生於海拔約1600米的丘陵坡地。果形、大小及果皮厚度與歐洲栽培的 C. balotina Poit. et Turp. (C. medica balotina Desf.) 酷似,惟後者的果無附生心皮群,雄蕊雖也是38枚,但1輪排列而非3輪排列。

主要價值

食用

在雲南西南部白族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人家的庭院裡以香櫞樹做為綠化樹種,當香櫞果實成熟後採摘下來經過簡單加工用糖煮製成香櫞蜜餞,裝入陶罐密封之後可以保存一兩年的時間,是當地人民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宴客時招待客人的一道精美甜點。

醫藥

香櫞是中藥,其乾片有清香氣,味略苦而微甜,性溫,無毒。理氣寬中,消脹降痰。[1][2]

  1. 佤藥,香圓:成熟果實治療胃腹脹痛,消化不良,氣逆嘔吐,痰飲咳嗽《中佤藥》。
  2. 傈僳藥,千達臘:果實用於胃痛脹滿,痰飲咳嗽氣壅,嘔逆少食《怒江藥》。
  3. 阿昌藥,朗奈英:治胸悶,氣逆嘔吐,胃腹痛,痰飲咳嗽《德宏藥錄》。
  4. 德昂藥,別格: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藥錄》。
  5. 景頗藥,Qing-tuishi: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藥錄》。
  6. 哈尼藥,阿妞:肉治小便赤澀,痔瘡,浮腫《哈尼藥》。
  7. 蒙藥,阿瑪日-吉木斯:果實用於胸悶,氣逆嘔吐,胃腹脹痛,痰飲咳嗽《蒙藥》。
  8. 彝藥,果用於食積不化,氣撐腹脹,咳嗽痰多,胸脅悶滿《哀牢》。

其他

  • 香櫞如用作砧木,只可嫁接佛手,對其他種類嚴格不親和。
  • 葉及果皮含揮髮油:Limonene,Citral,Neral,等,果皮又含苦味物Limonin及生物鹼Hesperidine, Stachydrine.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