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額爾古納國家礦山公園

額爾古納國家礦山公園原圖鏈接來自 去哪兒 的圖片

額爾古納國家礦山公園(內蒙古額爾古納國家礦山公園)是經國土資源部2010年5月批准建立。額爾古納市額爾古納河千里沿岸盛產砂金,素有「黃金鑲邊」之稱。該市的黃金開採已有百餘年歷史,資源豐富,以典型的砂金礦床開採遺蹟為特色。同時結合優美的室韋等自然風光以及當地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形成了集科普教育、觀光覽勝、文化娛樂、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礦山公園[1]

目錄

礦業生產遺蹟

室韋吉拉林砂金礦區均採用露天開採,各階段採金的遺蹟均遺留在地表面,包括清末、民國和偽滿時期等時代的大量開採砂金的礦業遺蹟,古人採金的碃眼和水道現今仍清晰可見,在淘金史的發展中,中俄邊境地區兩國人民不斷融合衍生了我國最為特殊的種族——華俄後裔。他們聚居在2005年被評為十大魅力名鎮的室韋俄羅斯民族鄉。可以說,額爾古納豐富的金礦資源、大量的前人採金遺蹟和金礦遺址是中國黃金歷史發展的見證,是邊境地區民族融合之源。

礦業開發史籍

公園內的礦業開發歷史悠久,形成和保存了一系列反應礦業開發的歷史文獻,成為額爾古納國家礦山公園礦業遺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1986年以來,吉拉林砂金礦採用的機械設備稱「機采溜槽洗選機組」,主要機械包括探礦機械、剝采機械、洗選機械、融冶設備、運輸及維修機械、儲油設備等。在礦區,閉坑後礦山生產設備以及生活用具都已經撤走,采空的礦坑被回填平整復綠,進行後期的治理,恢復當地的生態環境[2]

礦業地質遺蹟

礦業地質遺蹟是指與礦產形成有關的地質遺蹟,包括典型的含礦地層剖面、構造地質遺蹟、古生物遺蹟、地質地貌遺蹟、找礦標誌物及指示礦物、水體景觀以及具有科學研究意義的礦山動力地質現象(地裂縫、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崩塌等)遺蹟。礦產地質遺蹟反映了區域構造地質特徵及成礦地質背景,是額爾古納河[4]在地球演化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中,由於內外地質作用而形成、發展並保存下來的珍貴的、不可再生的遺產。它們對研究成礦規律、礦區環境治理、旅遊開發、地質礦產科學知識普及等都有重要意義。吉拉林砂金礦發育於額爾古納河支流吉拉林河谷中,河谷寬淺,河漫灘發育,河漫灘沉積下粗上細的二元結構明顯,同時發育基座階地,為典型的河谷地貌。同時河谷兩側的洪流匯水入到河流時常形成洪積扇,洪積扇沿河流走向分布。礦區內的砂金主要賦存於河流階地及河漫灘的沖積物中。

礦業製品

吉拉林砂金礦經產出的砂金呈金黃色、淺黃色,形態以薄皮狀為主,其次為渾圓粒狀和薄板狀,極少有棒狀和雲朵狀。金粒表面粗糙,有褐色的氧化膜。這些砂金經過一些一系列複雜的提純工序就變成了高純度的黃金

視頻

額爾古納國家礦山公園 相關視頻

內蒙古額爾古納國家濕地公園宣傳片
額爾古納國家濕地公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