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顧正秋(京劇演員) | |
---|---|
京劇演員 | |
出生 | 1929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京劇演員 |
知名作品 |
《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 《御碑亭》 《四郎探母》 《寶蓮燈》。 |
顧正秋(Gu Zhengqiu) (1929年-2016年8月21日),本名顧祚華,原名丁蘭葆,小名蘭寶。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旦角,京劇演員。[1]1929年生於南京。主要作品有《御碑亭》《四郎探母》《寶蓮燈》《紅鬃烈馬》等。 2016年8月21日下午,因敗血性休克辭世,壽享87歲。
早年經歷
自幼喪父,她在上小學時常隨她乾媽顧劍秋去看戲,並向乾媽的好友坤旦吳繼蘭學戲,1939年,改名顧小秋,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上海戲劇學校正字班,她嗓音清脆洪亮,入校時已學過《金玉奴》、《刺湯》等,入校後除去學京劇青衣外,還向鄭傳鑒、朱傳茗學崑曲,並向校外老師芙蓉草(趙桐珊)學《樊江關》,向魏蓮芳學《霸王別姬》,向張君秋學《漢明妃》,向黃桂秋學《春秋配》、《雙官誥》、《朱痕記》、《祭江》等,後成為黃桂秋的弟子。 1940年首次公演,改名顧正秋。曾與張正芳合作演出全部《兒女英雄傳》、《白蛇傳》、《得意緣》、《棋盤山》、《樊江關》、《紅樓夢》等戲。 1941年,與關正明合演全本《王寶釧》,由民莘影片公司拍成電影。1942年夏,宋德珠到上海演出,顧正秋從宋德珠學了《戰金山》、《金山寺》、《楊排風》、《扈家莊》等戲。 她又向吳富琴學了《棋盤山》等。而且能演許多四大名旦的劇目,如《生死恨》、《宇宙鋒》、《貴妃醉酒》、《昭君出塞》、《梅玉配》、《鎖麟囊》、《釵頭鳳》等。她因有蹺功,也演《翠屏山》、《烏龍院》、《拾玉鐲》等花旦戲。 1944年拜梅蘭芳為師,得梅悉心指點。1945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上海戲劇學校。1946年離開戲校後,除與譚富英、馬連良同台演出外,和她同演的還有紀玉良、李宗義、胡少安、周正榮、程正泰等。經常演出的對兒戲有《御碑亭》、《四郎探母》、《寶蓮燈》、《紅鬃烈馬》等。1946年,自組顧正秋戲團,赴南京、蚌埠、徐州等地公演。 1948年11月,應台灣省邀請,率劇團赴台演出達5年,五年間演出傳統戲外,還排演了《董小宛》、《香妃恨》、《銀屏公主》等新戲。和她同合演出的有胡少安、張正芬、李金堂、於金驊等。曾被譽為「台灣梅蘭芳」。1953年劇團解散後即息影劇壇。1978年赴美,間或回台演出,並向弟子傳藝。
演藝經歷
顧正秋 曾與張正芳合作演出《兒女英雄傳》、《白蛇傳》、
《紅樓夢》等戲。能演許多四大名旦的劇目,如《生死恨》、《貴妃醉酒》、《昭君出塞》、《鎖麟囊》等。
1934年,農曆甲戌年:丁蘭寶拜顧劍秋為乾媽,向吳繼蘭學唱《金玉奴》及《審頭刺湯》。
1937年9月24日,農曆丁丑年八月二十日:上海伶界聯合會國難後援會為籌募愛國公債舉辦播音義演。
顧正秋經吳繼蘭向黃金大戲院經理孫蘭亭推薦,首次參加京劇演出。上電台那天,顧正秋特別學吳繼蘭的瀟灑裝扮,穿一件粉紅色襯衫,袖子半卷,配一條銀灰色吊帶褲。當時根本不知道電台播音間沒有觀眾,只聽說上海的大小角兒數百人都參加了這場二十四小時接力的播音義演。越有名的角兒,聽眾點播的捐款就越多。顧正秋當時演唱的《刺湯》中的「聽譙樓」一段。
1939年11月,農曆己卯年:上海戲劇學校登報招生
1939年12月4日,農曆己卯年十月廿四日:被上海戲劇學校錄取
1940年,農曆庚辰年,秋:上海戲劇學校在黃金大戲院首次公演
1941年,農曆辛巳年:《古中國之歌》影片開拍導演費穆應黃信民之邀為民華電影公司導演了一部京劇電影《古中國之歌》,此據王寶釧和薛平貴的故事改編,關鴻賓當助理導演。約請上海戲劇學校的同學前去拍攝。 序幕《水淹七軍》、《朱仙鎮》由上海戲劇學校老師瑞德寶、梁連柱等演出。正篇全本《王寶釧》(包括「彩樓」、「擊掌」、「別窯」、「回窯」四折),由上海戲劇學校同學演出:顧正秋飾王寶釧、關正明飾薛平貴、陳正岩飾王允、周正雯飾代戰公主、朱正琴飾王夫人。因為費穆在影片中加入很多實景,加之錄影和錄音技術有待進步,《古中國之歌》的成績不甚理想。但擴大了上海戲劇學校的影響,顧正秋聲名益著。
1943年,農曆癸未年,秋:上海戲劇學校赴南京公演上海戲劇學校赴南京公演一個月。演出於新中央大舞台。演出節目《新玉堂春》(顧正秋飾蘇三,張正芳飾鴇兒,關正明飾藍袍)《四郎探母》《金石盟》(張正芳飾潘巧雲,景正飛飾時遷,顧正秋飾扈三娘,劉正忠演林沖)《紅鬃烈馬》《潯陽樓》《賀後罵殿》經關鴻賓安排,有兩次安排一到十的十齣戲:《一匹布》、《二美奪夫》、《三岔口》、《四郎探母》(只演《坐宮》一場)、《五台山》、《六月雪》、《七子八婿》(《打金枝》中異常)、《八珍湯》、《九花洞》、《十美跑車》。號稱「十全十美」,演出約四、五個小時。
1944年,農曆甲申年,秋:顧正秋拜梅蘭芳為師
1944年1月25日,農曆甲申年正月初一日:上海戲劇學校赴天津公演,演出劇目《天官賜福》《鐵籠山》(王正堃飾姜維)《起解會審》(顧正秋飾蘇三)。在中國戲院演出半個月後,至北洋戲院演出半個月。
1945年9月,農曆乙酉年:上海戲劇學校給學員頒發畢業證書。「正」字輩學員畢業。顧正秋以第一名畢業。
1945年9月20日,農曆乙酉年八月十五日:上海戲劇學校舉行最後一次公演。
上海戲劇學校舉行最後一次公演,是為第981次公演,演於天蟾舞台。所有參加演出的「正」字輩學生,合計只有七十人。演出劇目《拾玉鐲》、《法門寺》帶《大審》(夏正蘭飾孫玉姣,薛正康飾傅朋,刑正浩飾前劉媒婆,陳正柱、王正方、刑正賢、劉正伯、張正全、柏正德、韓正信、陳正國飾校尉,王正廉飾賈桂,劉正禮飾劉瑾,周正壽、劉正宏、卞正鴻、金正堅飾小太監,吳正雪、陳正華、趙正芝、李正珍飾宮女,羅正民飾國太,房正年飾宋國士,顧正秋飾宋巧姣,景正茂飾和尚,陳正岩飾趙廉,張正芳飾後劉媒婆,楊正義、趙正慶飾衙役,張正榮飾劉彪,劉正紅飾劉公道)。全部《虹橋贈珠》(祝正志、金正堅、胡正安、張正武、沈正璜、朱正為、張正榮飾水妖,張正麟、季正琪、刑正賢、王正方、景正茂、陳正柱、柏正德飾小妖,梁正塋、魏正蓮、吳正雪、趙正芝飾女妖,顧正秋飾水妖,房正年飾白順天,趙正慶飾家院,黃正勤飾白廷芳,季正培、王正廉、卞正鴻飾雲童,陳正興飾韋陀,趙正芝飾善才,朱正琴飾大士,蔡正瓊飾龍女,刑正浩飾化身,楊正義、張正辰、劉正堂、劉正管、侯正仁、顧正君、陳正縣、陳正天、陳正雍、邵正博、武正豪、陶正鈞飾眾下手,張正榮飾靈官,施正泉飾玄壇,劉正裔飾金吒,關正良飾木吒,沈正璜飾銀吒,劉正山飾哪吒,章正元、朱正雷飾伽藍,景正飛飾孫悟空,夏正蘭、張正芳、陳正葆、張正芬、畢正琳、李正珍、魏正蓮飾眾水母,眾學生飾眾神將)
1945年10月10日,農曆乙酉年九月初五日:梅蘭芳抗戰勝利後復出首場演出,前三天演出劇目《金山寺》(顧正秋飾白素貞)《斷橋》(梅蘭芳飾白素貞)後三天演出劇目《昭君出塞》(顧正秋飾王昭君)《費貞娥刺虎》(梅蘭芳飾費貞娥)
1945年10月31日,農曆乙酉年九月廿六日:慶祝蔣主席六秩華誕國劇大公演
在上海天蟾舞台舉行慶祝蔣主席六秩華誕國劇大公演。由上海戲劇聯合會主辦,會長梁一鳴。演出劇(《蟠桃盛會》(周菊舫飾豬龍婆)《九龍杯》(程少余飾黃三太,楊盛春飾計全,葉盛章飾楊香武,高盛虹飾鄒應龍)《雙姣奇緣》(言慧珠飾孫玉姣,姜妙香飾傅朋,孫盛武飾前劉媒婆,馬富祿飾賈桂,袁世海飾劉瑾,何潤初飾國太,顧正秋飾宋巧姣,張盛利飾宋國士,楊寶森飾趙廉,劉斌昆飾劉公道,趙桐珊飾後劉媒婆,馬世嘯飾劉彪)《龍鳳呈祥》(李少春飾趙雲,譚富英飾劉備,周信芳飾喬玄,韓金奎飾喬福,李盛泉飾吳國太,林樹森飾魯肅,劉連榮飾孫權,孫蘭亭飾賈華,梅蘭芳飾孫尚香,李世霖飾諸葛亮,趙如泉飾張飛,葉盛蘭飾周瑜)其中《法門寺》趙廉一角,本擬請馬連良,但因被捲入所謂「漢奸」官司,一時不便登台,改請楊寶森。
1946年,農曆丙戌年:顧正秋劇團成立。顧正秋自組顧正秋劇團,赴南京、蚌埠、徐州等地公演。
1947年,農曆丁亥年,秋:顧正秋劇團首次赴青島演出
1948年,農曆戊子年,年初:顧正秋劇團二次赴青島演出
1948年,農曆戊子年:顧正秋劇團在台北公演
1948年10月30日,農曆戊子年九月廿八日:顧正秋劇團赴台灣
隨行人員
演員:顧正秋、胡少安、李金棠、張正芬、於玉蘭、儲金鵬、高德松、周金福、於金驊。
樂隊:王克圖、吳三泉、張永和、侯佑宗、周慶麟。戲劇總管關鴻賓、總務兼跑腿高智唐、管茶水的左清洲、顧正秋的姨妹錢運華、二阿姨及張正芬的阿姨。除李金棠、儲金鵬未帶家眷,其他團員都攜眷同行。
1953年7月,農曆癸巳年:顧正秋劇團結束
張正芬與廋家麟在空軍新生社結婚,由僑委會主席鄭彥棻證婚。
顧正秋「夫婦」參加婚禮。
1960年,農曆庚子年:顧正秋「一家」移居金山秀山峰
1963年10月31日,農曆癸卯年九月十五日:顧正秋婚後首次應邀義演
顧正秋於陽明山參加慶祝總統華誕晚會,義演《鎖麟囊》,此為婚後首次應邀義演。
1963年11月25日,農曆癸卯年十月初十日:中國文化學院國劇義演第一場
演出劇目《白蛇傳》(顧正秋飾白素貞,秦慧芬反串許仙,王復蓉飾小青,吳劍虹飾小和尚,於金驊飾許氏,周亮節飾法海,田麟華飾許仕林)
1963年11月26日,農曆癸卯年十月十一日:中國文化學院國劇義演第二場
演出劇目《玉堂春》(顧正秋飾蘇三,劉玉麟飾王金龍,胡少安飾劉秉義,周亮節飾潘必正,於金驊飾崇公道)
1963年11月27日,農曆癸卯年十月十二日:中國文化學院國劇義演第三場
演出劇目《四郎探母》
1965年10月31日,農曆乙巳年十月初八日:台灣省劇藝協會慶祝蔣總統八秩華誕演出
台灣省劇藝協會慶祝蔣總統八秩華誕演出。顧正秋義演《鎖麟囊》。
1966年,農曆丙午年:《顧正秋舞台回顧》於《徵信新聞報》連載
1967年9月10日,農曆丁未年八月初七日:《顧正秋舞台回顧》出版
《徵信新聞報》出版《顧正秋舞台回顧》。
1970年8月,農曆庚戌年:顧正秋為國劇學會籌募基金義演《玉堂春》
顧正秋為國劇學會籌募基金義演全本《玉堂春》。
1972年5月28日,農曆壬子年四月十六日:慶祝第五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劇藝聯合大公演第二天
慶祝第五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劇藝聯合大公演在國父紀念館一連演出三天國劇。
演出劇目《泗洲城》《鎖麟囊》(顧正秋飾薛湘靈,劉玉麟飾周庭訓,劉復雯)
1978年5月21日,農曆戊午年四月十五日:慶祝第六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劇聯合大公演第二天
慶祝第六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劇聯合大公演一連演出十天國劇。演出劇目《四郎探母》(顧正秋「坐宮」、周韻華「盜令」、徐露「回令」分飾鐵鏡公主,周正榮「坐宮」、哈元章「出關、被擒」、胡少安「見弟、見娘」、謝景莘「哭堂、別家」、葉復潤「回令」分飾楊延輝,章遏雲飾蕭太后,周金福飾大國舅、於金驊飾二國舅,顧正秋反串「巡營」楊宗保,劉陸嫻飾後部楊宗保,劉小地飾楊延昭、井玉玲飾八姐、丁韻華飾九妹、姚玉蘭飾佘太君、胡陸蕙飾四夫人)
1978年5月24日,農曆戊午年四月十八日:慶祝第六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劇聯合大公演第五天
慶祝第六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劇聯合大公演一連演出十天國劇。演出劇目《鎖麟囊》(顧正秋飾薛湘靈,周金福飾碧玉)
1978年5月28日,農曆戊午年四月廿二日:慶祝第六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劇聯合大公演第九天
慶祝第六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劇聯合大公演一連演出十天國劇。演出劇目《四郎探母》(顧正秋「坐宮」、周韻華「盜令」、徐露「回令」分飾鐵鏡公主,周正榮「坐宮」、哈元章「出關、被擒」、胡少安「見弟、見娘」、謝景莘「哭堂、別家」、葉復潤「回令」分飾楊延輝,章遏雲飾蕭太后,周金福飾大國舅、於金驊飾二國舅,顧正秋反串「巡營」楊宗保,劉陸嫻飾後部楊宗保,劉小地飾楊延昭、井玉玲飾八姐、丁韻華飾九妹、姚玉蘭飾佘太君、胡陸蕙飾四夫人)
1978年5月30日,農曆戊午年四月廿四日:慶祝第六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劇聯合大公演加演一場
慶祝第六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劇聯合大公演一連演出十天國劇。座位一千一百多個、票價提高到三百元、二百元、及八十元(平日是一百、六十、四十),但仍然無法應付涌至的訂票潮。雖然電視公司將《四郎探母》、《鎖麟囊》、《三進士》等三場演出製作實況錄影轉播,仍然無法滿足大部份未到現場的戲迷的願望。欲罷不能,經再磋商,又在十天之外,加演了一場。前後十一天,場場爆滿,盛況空前,打破國藝中心開幕以來的所有紀錄。演出劇目《玉堂春)(顧正秋飾蘇三)
1978年12月28日,農曆戊午年十一月廿九日:中華民國國劇學會發起國劇界愛國聯合大公演第一天
國劇界愛國聯合大公演三天,自12月28日至12月30日,在台北市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舉行。
這次公演由中華民國國劇學會發起,所得款項捐做自強救國基金,國劇界的演員都紛紛表示義務參加演出,並不計戲份多寡,當時在美國的顧正秋也返國參加演出。參加演出的有許多已多年不上台,如梁秀娟、章遏雲、戴綺霞、畢正琳、白玉薇、秦慧芬等,張鳴福、馬元亮、孫元坡同台飾龍套,哈元章飾三流配角,也有的是一角由多人分飾。每場前都有跳加官,分由張鴻福、張鳴福、周亮節表演。由於時間倉促,因此選戲時要選每位參加演員都已演熟的戲,才能減少排演時間。三天的節目,排演時間只有四個早上。主辦單位此次沒有印招待券,絕不送票,票價分為五百元、三百元、二百元、一百元、六十元數種,當場並設捐款箱,接受樂捐。演出劇目《鐵公雞》《昭君出塞》《臥薪嘗膽》(張正芬、徐露、嚴蘭靜分飾西施)
1978年12月29日,農曆戊午年十一月三十日:中華民國國劇學會發起國劇界愛國聯合大公演第二天
國劇界愛國聯合大公演三天,自12月28日至12月30日,在台北市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舉行。這次公演由中華民國國劇學會發起,所得款項捐做自強救國基金,國劇界的演員都紛紛表示義務參加演出,並不計戲份多寡,當時在美國的顧正秋也返國參加演出。參加演出的有許多已多年不上台,如梁秀娟、章遏雲、戴綺霞、畢正琳、白玉薇、秦慧芬等,張鳴福、馬元亮、孫元坡同台飾龍套,哈元章飾三流配角,也有的是一角由多人分飾。每場前都有跳加官,分由張鴻福、張鳴福、周亮節表演。由於時間倉促,因此選戲時要選每位參加演員都已演熟的戲,才能減少排演時間。三天的節目,排演時間只有四個早上。主辦單位此次沒有印招待券,絕不送票,票價分為五百元、三百元、二百元、一百元、六十元數種,當場並設捐款箱,接受樂捐。 演出劇目《坐寨》《梵王宮》(程景祥飾耶律含煙,張劍秋飾花婆)《掃蕩群魔》(陳寶亮飾武大郎、趙玉菁飾潘金蓮,秦慧芬、馬述賢、章遏雲、戴綺霞飾假潘金蓮)
1978年12月30日,農曆戊午年十二月初一日:中華民國國劇學會發起國劇界愛國聯合大公演第三天
國劇界愛國聯合大公演三天,自12月28日至12月30日,在台北市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舉行。這次公演由中華民國國劇學會發起,所得款項捐做自強救國基金,國劇界的演員都紛紛表示義務參加演出,並不計戲份多寡,當時在美國的顧正秋也返國參加演出。參加演出的有許多已多年不上台,如梁秀娟、章遏雲、戴綺霞、畢正琳、白玉薇、秦慧芬等,張鳴福、馬元亮、孫元坡同台飾龍套,哈元章飾三流配角,也有的是一角由多人分飾。每場前都有跳加官,分由張鴻福、張鳴福、周亮節表演。由於時間倉促,因此選戲時要選每位參加演員都已演熟的戲,才能減少排演時間。三天的節目,排演時間只有四個早上。主辦單位此次沒有印招待券,絕不送票,票價分為五百元、三百元、二百元、一百元、六十元數種,當場並設捐款箱,接受樂捐。演出劇目《打麵缸》(姜竹華、鈕方雨分飾周臘梅,曹復永、孫麗虹分飾張才,於金驊飾大老爺,王鳴兆,李明德,楊傳英,張大鵬,張慧鳴,劉小地)《天女散花》(趙復芬飾天女)《回荊州》(朱冠英飾周瑜,謝景莘飾魯肅,孫興珠飾劉備,周韻華飾孫尚香,李桐春飾趙雲,王福勝飾張飛)《姑嫂比劍》(嚴蘭靜代郭小莊飾樊梨花,劉復雯飾薛金蓮,王鳴詠飾柳迎春,王正廉、尹來有飾旗牌)《大登殿》(顧正秋飾王寶釧,周正榮飾薛平貴,張正芬飾代戰公主)《除三害》(胡少安飾王浚,孫元坡飾周處)《陸文龍·車輪大戰》(劉玉麟飾陸文龍,李桐春飾岳飛,李鳳翔、趙君麟、李環春、張遠亭飾靠將,哈元章、周正榮等飾宋龍套)國劇愛國聯合義演自七點開始,一直演了四個小時的戲,中間不曾休息,直至十一點,排出的戲碼「打」「回」「大」「陸」全部完成,由胡少安領隊全體演員都上台謝幕,顧正秋及張正芬均着絲絨長旗袍,每人手執國旗一面,高舉國旗全場高呼「中華民國萬歲」。
1980年4月,農曆庚申年:顧正秋參加教育部首屆文藝季國劇聯演
顧正秋參加教育部首屆文藝季國劇聯演,義演《祭塔》、《坐宮》。
1984年5月,農曆甲子年:顧正秋為慶祝第七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演出《鎖麟囊》
1984年6月,農曆甲子年:國軍國劇隊自強團結聯合義演
國軍國劇隊自強團結聯合義演,顧正秋演出《鎖麟囊》、《鳳還巢》。
1984年6月16日,農曆甲子年五月十七日:黃埔建軍六十周年演出
黃埔建軍六十周年演出,顧正秋在高雄義演《鳳還巢》。
1986年11月1日,農曆丙寅年九月廿九日:紀念先總統蔣公百年誕辰暨慶祝第廿屆中華文化復興節國劇聯合大公演第二天。紀念先總統蔣公百年誕辰暨慶祝第廿屆中華文化復興節國劇聯合大公演,自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十一日,在台北市國軍文藝活動中心及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舉辦。演出劇目《義旗令》(李桐春飾薛金龍,孫元彬飾黃天霸)《漢明妃》(顧正秋飾王昭君,胡少安飾漢元帝,孫麗虹飾鄭仁德,吳劍虹飾王龍,周亮節飾王朝珊,馬維勝飾毛延壽,黃志生飾馬夫,劉陸勛呼韓邪,張慧鳴飾張槐,夏元增飾雜毛)
1987年3月,農曆丁卯年:顧正秋為慶祝蔣夫人華誕義演《鎖麟囊》。
1987年10月,農曆丁卯年:顧正秋為慶祝國家劇院開幕義演《新文姬歸漢》。
1988年8月,農曆戊辰年:顧正秋在國軍文化活動中心應邀義演《四郎探母》。
1989年1月,農曆戊辰年:顧正秋為中華電視公司錄影演出
1990年1月2日,農曆己巳年十二月初六日,傍晚:張君秋與顧正秋四十七年後師徒重逢。在紐約第五大道的「紅樓」餐廳,張君秋與顧正秋師徒在分隔四十七年後重逢。
1990年5月,農曆庚午年:顧正秋為慶祝李登輝總統、李元簇副總統就職公演《龍鳳呈祥》
1992年1月,農曆辛未年:顧正秋為婦聯會籌募基金義演《四郎探母》
1993年3月20日,農曆癸酉年二月廿八日:顧正秋於總統府音樂會義演《鎖麟囊》中《春秋亭》一折
1994年2月,農曆甲戌年:顧正秋為基督教女青年會義演《大登殿》
1994年12月,農曆甲戌年:「傳薪遞火,宣揚國劇」國劇公演。在國家劇院舉辦「傳薪遞火,宣揚國劇」國劇公演,由兩岸名家合作。演出劇目《二進宮》《漢明妃》(顧正秋飾王昭君)《借東風》《鳳還巢》
1995年1月,農曆甲戌年:應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之邀顧正秋錄製《起解》、《王昭君》、《賀後罵殿》、《坐宮》、《祭塔》、《鎖麟囊》六片CD
1996年5月23日,農曆丙子年四月初七日:慶祝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三十周年慶暨「新舞台」劇場開幕演出,其中顧正秋義演《坐宮》。
1997年1月,農曆丙子年:《顧唱——顧正秋曲藝精華》CD及紀念文集出版
1997年10月,農曆丁丑年:《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出版
自1月起,顧正秋為中華電視公司錄影演出,共計12出戲。
個人生活
1953年10月10日,農曆癸巳年九月初三日:顧正秋「結婚」(實為重婚,任顯群實際終身未予原配章筠倩離婚)
顧正秋與前台灣省政府財政廳長任顯群舉辦「婚禮」,由前台灣省主席吳國禎之父吳經明「證婚」。
獲獎情況
1989年12月,農曆己巳年:美華藝術協會授予張君秋、顧正秋「終身藝術成就獎」
1990年初,她與張君秋在美國接受了美國美華藝術學會和紐約林肯中心授予的「終生藝術成就獎」。
社會活動
1950年5月4日,農曆庚寅年三月十八日:顧正秋被推選為中國文藝協會理事
1963年,農曆癸卯年:顧正秋受聘為中國文化學院國劇系顧問
中國文藝協會成立,顧正秋被推選為理事。
1970年7月,農曆庚戌年:顧正秋擔任中視公司國劇研究社副社長
獲獎記錄
1987年2月,農曆丁卯年:顧正秋獲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
1990年3月,農曆庚午年:顧正秋所錄《漢明妃》獲新聞局「傳統戲曲」金鐘獎
人物評價
顧正秋說,她雖然退出舞台,但一直希望能為國劇盡點力量,這次中視給她一個機會,她願意好好珍惜。
顧正秋說,單靠老一輩的演是不夠的。我們應培養年輕人對國劇的興趣,電視在這一方面顯得較能收到效果。她認為,電視國劇演出時加上字幕是非常好的安排,年輕人從字幕上發現興趣,遠比坐在台下看錶演來的方便。顧正秋表示,她願意貢獻一己之力,她說,她不上舞台,但是她相信還有許多「後台」的事正等着人做。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