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關帝廟 (同仁市)

關帝廟 (同仁市)
圖片來自facebook

關帝廟,位於中國青海省同仁市保安鄉城內村,為青海省同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日期為2001年6月18日,類型為古建築。

關帝廟的歷史年代為清代。

青海省

青海省,簡稱,為中國一級行政區,位於中國西部、青藏高原東北部。因境內有全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1]青海湖而得名,省會是西寧市。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故被稱為「三江源」。

目錄

歷史

早在2萬年前青海就有人居住。早在西周時期,就與中原地區發生政治、經濟聯繫。並且與秦朝來往密切。到了初,又分裂成分為先零燒當發羌党項等部。

古代青海東部屬於中原王朝統治,時曾設西海郡河源郡湟源郡金城郡,控制了今天的青海貴南貴德以及西寧湟源等地,還設立護羌校尉。 兩晉時期,鮮卑慕容部的一支率所部1700戶從遼東前燕西遷,建立吐谷渾汗國,除了青海以外,還控制了甘肅一些地區,統治了青海足足300年。在吐谷渾帝國的南部還有佔據白蘭道數百年的丁零人和古羌族的國家白蘭國

隋朝時,公元607年(隋煬帝大業三年)改鄯州西平郡,轄湟水化隆二縣,今西寧為西平郡湟水縣的轄地。大業初又改廓州為澆河郡,治所在河津縣(今貴德縣境)。在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擊潰吐谷渾,生擒吐谷渾首領,設置河源郡西海郡且末郡鄯善郡四郡,從此隋朝控制了青海全境。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後,在青海東部設鄯、二州。鄯州轄龍支、湟水二縣,今西寧為湟水縣轄地。後吐蕃吐谷渾安史之亂後,吐蕃從唐軍手中奪取了鄯州(今西寧),改稱青唐城。11世紀初,青海東部擁立吐蕃普約後裔為王,稱唃廝囉,號為宗喀王,建都青唐(今西寧)。史稱青唐王國。

12世紀初,北宋力量到達河湟地區,並將鄯州改為西寧州,於是西寧名稱開始使用。13世紀初,成吉思汗率大軍經臨洮進占西寧州,並在河州(今臨夏縣)設置元帥府,當時牧區推行土司制度。這時,在蒙古帝國的支持下,藏傳佛教在青海逐漸盛行起來,並建立了許多寺院。元朝時期,青海大部歸吐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管轄,隸屬於宣政院

青海蒙古族明代新疆遷來,其首領顧實汗,牧於青海湖周圍、柴達木盆地黃河河曲一帶,勢頗強盛。17世紀,顧實汗控制青海,對西藏也有強大的影響。清朝政府派員冊封顧實汗為遵行文義敏慧顧實汗,使顧實汗在青、藏的統治地位強化。清雍正帝平息顧實之孫和碩親王羅布藏丹津後,改西寧衛為府,設西寧縣、碾伯縣和大通衛,屬甘肅省。青海地區由西寧辦事大臣直轄管理。這項措施為後來青海建省鋪平了道路。

清末時,回族商人馬海晏起兵反清,創立了馬家軍,後歸順清朝,馬海晏在庚子拳亂八國聯軍襲來時為了保護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憂勞而卒,朝廷蔭襲馬海晏之子馬麒總兵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馬麒升任青海蒙番宣慰使,成為軍閥,逐漸統治青海,馬麒死後,其子馬步芳勢力更是深入青海,期間青海省於1928年成立。青馬軍閥在青海統治了四十年,1949年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

參考文獻

  1. 鹹水湖,easya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