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重慶市合川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重慶市合川中學(重慶合川中學)是重慶市重點中學中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其前身名為「合宗書院」。明朝嘉靖年間 (1531年),為紀念宋朝理學大師周敦頤而建,距今400多年。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實行新政,將「合宗書院」更名為「合州中學堂」,後又數易其名為「合川中學」[1]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至2018年9月,學校占地3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9萬多平方米,校園綠地率80.83%,綠化覆蓋率86%。有植物品種94個,其中,黃葛樹香樟樹等大喬木3736株。有137個教學班,其中高中89個,初中48個(含涼亭校區初二15個班),學生8000餘人[2]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12月,學校教職工526人,其中研究員3人,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41人,重慶市級骨幹教師30餘人,合川區級骨幹教師135人。

辦學歷史

清朝末期

合川中學,前身為「合宗書院」。合宗書院,乃明朝嘉靖年間為紀念宋朝理學大師周敦頤所建。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實行新政,將「合宗書院」更名「合州學堂」。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合州學堂」改名為「合州中學堂」。

民國時期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合州中學堂」改名為「合川中學堂」。1913年,「合川中學堂」改為「合川中學校」。

1941年,左樹屏任校長,不拘一格遴選教師,諸如地下共產黨員、政界異已、公認名師等來校任教。左校長連續七年擔任校長,為民國時期在任最長者。

1944年秋,學校開辦高中,始為完中,改稱「四川省合川縣立中學」。

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學校遷回縣城。

新中國成立後

1949年12月3日,合川解放。1950年,縣立女中及小沔、太和、錢塘兩所私立中學併入合川中學。向文炤為校長。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結束。1977年冬,恢復了高考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合川一中、二中又振作起來,迅速將重心轉入教學。

1980、1981兩年中向高校輸送了537名新生。

1982年兩校高考上線共308人,原合川一中被四川省政府定為四川省重點中學

八十年年代,合川一中、二中共為高校輸送了3701名新生,教師共發表教科論文370餘篇,累計80多個班級評為縣(市)以上先進集體,21名教師受到省(市)表彰,連續七年被評為省、市的田徑傳統項目學校。

九十年代,學校獲「全國群體先進單位」等國家級獎6次,獲「校風示範學校」和「重慶精神文明單位」等省級獎65次。高考上線共6853人。

2001年8月,經重慶市教委批准,原合川一中、二中正式合併,組成一所新型的重點高完中。

視頻

重慶市合川中學 相關視頻

合川區第十二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暨校園集體舞比賽開幕
重慶市合川中學《最愛合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