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邦達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邦達倉藏語:སྤོམ་མདའ་ཚང,威利:spom mdav tshang,THL:Pandatsang),又譯「邦達昌」[1],是20世紀西藏的一個知名商號,也指擁有該商號的邦達倉家族。

邦達倉家族及其商號

邦達倉家族自昌都發展為西藏的權貴。該家族沿用了兩個不同的名號:彭達倉(Pomdatsang)、邦達倉(Pandatsang)。19世紀中葉,昌都薩迦地區的彭達倉家族,被稱為「扎巴彭達」,是薩迦家族與藏傳佛教薩迦派的貿易合伙人及贊助者。當時,薩迦家族首領的一個姊妹嫁入彭達倉家族。由此,彭達倉家族獲得了薩迦家族在今芒康(位於昌都南部)的一個職位,因此遷居該地區。列瑪江參(邦達尼江)是彭達—薩迦聯姻的後代。邦達尼江本人善於經商,與薩迦家族的密切關係也是邦達倉家族發跡的重要因素。

薩迦家族是西藏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13世紀該家族成為權貴,統治西藏一個世紀。該家族及其地產、寺院、教派均被稱作「薩迦」。除西藏各地的薩迦派寺廟外,薩迦於1950年在西藏的11個不同地區享有一定的政治自治,包括西藏東部的芒康與八宿。

在芒康,薩迦家族的職位是芒康18宗(領地)之一,被稱為「甲科彭」(亞科宗)。彭達倉家族領受的便是該領地。該領地包括金朵牧區以及農牧業混合的果樹區,還有甲科寺及附近地區。原來該職位通常授予薩迦寺的一位僧人,由其在3至5年時間內任甲科寺及附近社區的領導人。而彭達倉家族獲得的職位永久世襲,該家族從而成為該地區的世襲統治者。該地區除了向薩迦交稅外,還被拉薩的噶廈支差或徵收「地區稅」。

獲得該職位給彭達倉家族帶來物質利益,並獲得保護神「多吉達登」和「索果」的庇佑,該家族開始侍奉威嚴「芝瑪」神及薩迦派中「巴姆」靈媒。由於該家族遷入的芒康地區被稱為「邦達」,該家族因此獲得了「邦達倉」的稱號。自此,「彭達倉」和 「邦達倉」均可指稱該家族。但該家族更願意自稱「邦達倉」。

芒康的這一新職位為邦達倉家族通過貿易進行擴張提供了機會。邦達尼江遷居拉薩,以協調家族的長途貿易。自此,邦達倉家族獲得社會承認。

1910年,十三世達賴自拉薩逃往英屬印度,邦達尼江為達賴提供了幫助。後來達賴安全返抵拉薩後,接見了邦達尼江,封其為「商上」(商務官),並命噶廈為邦達尼江提供了特許經營權。十三世達賴時期,羊毛的收購及出口全歸噶廈經營,禁止私商承辦,「邦達倉」為噶廈的代理人,故「邦達倉」獲利頗豐。「邦達倉」經營範圍廣泛,藉助商業特權,業務發展至上海北京南京成都西寧蘭州印度加爾各答、噶倫堡等地。邦達倉家族也成為西藏第一個通過經商而獲得貴族地位的家族。邦達倉為噶廈經營羊毛業直到1933年才結束。

1909年5月至1933年間,邦達倉家族成為西藏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而且大力促進了西藏商業貿易發展。該家族是最早經營藏印貿易的西藏最大的商家。在該家族的經營下,西藏羊毛出口印度的數量大幅增加,導致印藏貿易取代了漢藏貿易,致使原來從事漢藏貿易的西藏貴族、商人、寺廟的商業收入大幅度減少。

1921年,邦達尼江在拉薩遇刺身亡。對其遇刺原因流傳着不同說法,有的認為是商業競爭,有的認為是政治原因,還有的認為是舊仇。例如土登群覺認為邦達尼江的邦達倉家族與擦絨·達桑占堆的擦絨家族因商業競爭而發生仇恨,導致邦達尼江遇刺。

1933年之前,邦達倉在政治上成為西藏上層中的買辦親英派。1933年之後,邦達倉的政治立場逐漸傾向中國中央政府。

到西藏和平解放時期,「邦達倉」的商業資本達到100萬銀元[2]。西藏民間有「天是邦達的天,地是邦達的地」的說法。

視頻

邦達倉 相關視頻

邦達倉的前世今生
商貿一直是茶馬古道的場面,小到商戶大到像邦達昌這樣的隊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