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詹姆斯·湯普森 (測量師)

詹姆斯·湯普森
圖片來自Amazon

詹姆斯·湯普森,(英語:James Thompson),1789年-1872年10月6日,是生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測量員[1] [2]

目錄

簡介

詹姆斯·湯普森,曾繪製芝加哥首份地籍圖

湯普森25歲那年移居伊利諾伊州南部的卡斯卡斯基亞,此後大半輩子都在當地生活,工作以測量員為主。他受聘測量伊利諾伊州北部伊利諾伊與密歇根運河兩端的定居點,於1830年8月4日完成測量運河東部盡頭的芝加哥並繪出地籍圖,此後返回卡斯卡斯基亞,謝絕芝加哥的土地為報酬,寧願接受300美元現金。

除測量工作外,他還出任過遺囑認證法官、縣委員等職位,還是黑鷹戰爭期間伊利諾伊州民兵軍官。

芝加哥早在17世紀的地圖上便已出現,18世紀末開始有移民定居。湯普森的地籍圖便是後來名詞「芝加哥」所指地方,改變密歇根湖西南湖畔地名不統一的歷史,當地居民終於能為財產確立合法所有權。芝加哥後來急劇膨脹,湯普森的地籍圖也隨之擴展。

1833年,不斷成長的芝加哥註冊為鎮,1837年成為城市,1890年居民已過百萬,成為美國第二大城市。

芝加哥在多次歷史慶典上紀念湯普森,他的墓地起初寂寂無名,後於1917年立起紀念碑

早年經歷

詹姆斯·湯普森於1789年生於南卡羅來納州阿布維爾,父親約翰·波特·湯普森和母親瑪麗·格拉斯哥都是蘇格蘭愛爾蘭美國人移民,美國革命前移居此地。

1802年,阿布維爾的蘇格蘭-愛爾蘭裔在伊利諾伊州倫道夫縣卡斯卡斯基亞附近建立定居點,湯普森的兩個叔叔於1804年遷居該地,湯普森和兄弟1814年跟進。

在卡斯卡斯基亞當過三年教師後,湯普森與堂妹瑪格麗特成婚,此後在普雷斯頓附近定居,兩人共有12個孩子。[3]

事業

早期事業

1819年,湯普森完成測量卡斯卡斯基亞路和科文頓路,兩條路分別將倫道夫縣與聖克萊爾縣華盛頓縣連接[3]。1820至1821年,他與大衛·安德森和尼爾斯·霍奇基斯共同擔任倫道夫縣委員[4],參與該縣的國家人口普查和同期縣內人口普查工作[3]。1821年,他受命擔任美國測量師,並且一干就是20餘年[3],在倫道夫縣及周邊測量多個項目,如1824年連接卡斯卡斯基亞與當時州首府萬達利亞的公路,還曾於1830年2月測量倫道夫縣與門羅縣的邊界[3]

芝加哥地籍圖

1818年建州後不久,伊利諾伊州打算修築運河連接伊利諾伊河五大湖,進而讓伊利諾伊河通過伊利運河美國東部相通[5]

1822年,國會授權該州修築伊利諾伊與密歇根運河,並於1827年進一步授權把運河旁邊的土地出售來籌集建設資金[5]。根據計劃,這條運河會把芝加哥西側伊利諾伊河畔城市渥太華與芝加哥東面的密歇根湖相連[3][5]

1830年,伊州諾伊州指派的運河修築專員聘請湯普森測量運河兩端土地,湯普森於7月5日完成渥太華測量,8月4日完成芝加哥測量[3]

湯普森測量的芝加哥以金茲街、麥迪遜街、州街和德斯普拉恩斯街為界

  1. 重定向 Template:Refnest,面積約0.97平方公里[6]

美國政府1803年建成的迪爾伯恩堡擋在密歇根湖畔,所以地籍圖沒有延伸到該湖[3]。圖內分出58個街區,從東北向東南方向以牛耕式轉行書寫法順序編號,圖中街道寬20,小巷寬4.9米[7]。西部開拓先驅馬克·博比恩的小屋位於其中一條街道,他還買下兩個地號的土地[5]

湯普森為圖上街道命名[8],其中倫道夫街等街道是以倫道夫縣及周邊各縣命名[3][8]。湖街是因為街道位於迪爾伯恩堡南側,靠近芝加哥河,從當時情況看很可能是第一條抵達密歇根湖的街道[8]

迪爾伯恩街是距迪爾伯恩堡最近的南北走向街道[8]。金茲街、拉薩勒街威爾斯街均以當地歷史人物命名

  1. 重定向 Template:Refnest[8]。地籍圖上沒有州街和麥迪遜街這兩個名稱[8][7],其中州街只是圖上芝加哥和迪爾伯恩堡的邊界[8]

晚年

測量完芝加哥後,湯普森返回倫道夫縣,報酬方面他選擇300美元現金而非芝加哥的一塊土地

  1. 重定向 Template:Refnest[3]

1831年,他重新測量卡斯卡斯基亞路和科文頓路,1833年又重新測量連接卡斯卡斯基亞和萬達利亞的公路[3]。1831年,湯普森開始出任倫道夫縣遺囑認證法官,曾處理伊利諾伊州早期政治家沙德拉奇·邦德皮埃爾·梅納德的財產[3]

1848年生效的伊利諾伊州新憲法規定縣法官直接負責遺囑認證,湯普森的職務被縣法官約翰·坎貝爾取代[9]。1832年黑鷹戰爭爆發後,他在伊利諾伊志願騎兵隊中尉,後晉升上尉[3]。湯普森曾測量伊利諾伊州許多縣和城鎮,年齡漸長後還有兒子幫忙[3]。1859年,他已是倫道夫縣副測量師[10],而且名聲在外:「不管啥時候只要有人提到詹姆斯·湯普森的名字,就肯定會與測量工作有關」[11]。他的許多家人都成為測量師,包括兄弟、兒子和女婿[3]。1872年10月6日,湯普森在蘭道夫郡辭世,遺體葬於普雷斯頓公墓[3]

影響

芝加哥早在17世紀的地圖上便已出現,18世紀大部分北美洲地圖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城市名稱多種多樣[12]讓·巴蒂斯特·波因特·杜薩布爾是首位遷至當地的永久居民,最遲於1790年在芝加哥河河口附近定居[13]。美國政府於1803年在此建立迪爾伯恩堡[14],19世紀初開拓者陸續前來,1830年當地已有75人[5]

「芝加哥」的英語辭彙「Chicago」源自土著語,原指當地野生韭蔥[15],指代今芝加哥河、德斯普拉恩斯河等多個地點[16]。湯普森的地籍圖正式確定「芝加哥」所指地方,為土地交易打下基礎[16]

地籍圖不但為當地立下網格街道布局體系[17],還幫助居民確立財產的合法所有權[5]。19世紀30年代,芝加哥開始急劇擴張,於1833年獲得首份城鎮憲章,1837年又獲城市憲章[18],地籍圖也在1834年開始延伸[12]。地籍圖及其網格還代表19世紀芝加哥開發期間商品化的土地[19],這些網格與輕捷木骨架建築的出現一起推動城市快速發展[20]。19世紀中期,芝加哥成為美國交通樞紐,進一步推動城市擴張,到1890年已有上百萬居民,成為美國第二大城市[21]

州街和麥迪遜街是湯普森地籍圖的基線,1909年,兩街交叉點成為芝加哥地址體系的源頭[8]。為慶祝湯普森地籍圖一百周年,芝加哥房地產管理局舉辦徵文比賽,勝出者可以獲得該市周邊部分土地。湯普森的曾曾侄女獲得第三名,獎勵的土地位於惠頓

[3]芝加哥論壇報》值地籍圖125周年之際慶祝「芝加哥生日」,斷言芝加哥是世界上唯一能確定誕生日期的大城市[16]。1954年,芝加哥商業協會的P·W·坤寧把湯普森原版地籍圖捐給芝加哥歷史博物館[22]盧普區開發項目37街區以湯普森地籍圖上編號的街區命名[23]

湯普森的墓地起初寂寂無名[8]。1917年,有報導稱芝加哥市議會某議員對選擇州街和麥迪遜街交匯處作為芝加哥城市網格基線大惑不解,因為城市地理中心在其西側很遠的位置[8],經過調查,人們才發現這兩條街道是湯普森測量的基線,進而獲知他在城市歷史上扮演着多麼重要的角色[8]

市議會撥款在湯普森墓地豎立紀念碑[8],市長威廉·黑爾·湯普森同年5月30日揭幕[24]

來源

注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