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陵長江大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陵長江大橋是一座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境內的公路懸索橋。位置處於三峽大壩中軸線下游4.5km,宜昌市區上游50km處。是長江上的第一座懸索橋。大橋全長1118.66米,橋面淨寬18米(雙向4車道寬15m,兩側各設寬1.5m的人行道),全寬21m。單跨900米,橋身可載重290噸。橋兩端白色主塔塔頂高程187.5米,比三峽大壩高出2.5米。該橋由中鐵大橋局設計施工,於1993年12月開工,1996年8月10日竣工通車。是三峽工程建設的兩岸交通的主要通道。1997年西陵長江大橋獲鐵道部優質工程一等獎;1998年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1]

簡介

西陵長江大橋是目前我國已建成的跨度最大的現代懸索橋,由國家級專家楊進主持設計,於1992年11月開始設計工作,至1996年8月10日通車。這座橋的顏色是橘紅色,其橋身顏色定為橘紅色的原因是:一、橘紅色鮮艷醒目,有利於導航。二、橘紅色代表了富貴吉祥。三、宜昌市是全國有名的柑橘之鄉。大橋主橋為跨度900米的單跨雙鉸鋼箱加勁梁懸索橋,兩岸邊孔跨度為30米的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北3孔南4孔。 公路橋。西陵長江大橋位於三峽大壩中軸線下游 4.5公里 處,是長江上的第一座懸索橋,為單跨 900米 的鋼箱梁懸索橋,剛建成時其跨度在同類型橋樑中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七,目前居國內第五(2006年12月)。大橋全長 1118.66米 ,主跨 900米 ,全寬 21米 ,雙向4車道。常水位最大通航淨空30米。其主纜採用工廠預製平行絲股然後現場安裝的方法施工,兩根主纜總重4805噸,每根主纜共有110根預製平行絲股,每根預製平行絲股含有91根Φ5.1鍍鋅高強平行鋼絲。吊索採用Φ45鋼絲繩製作,共有280根,重151噸。橋面結構採用鋼箱梁。該橋於1993年12月開工,1996年8月竣工通車。該橋是三峽工程建設的兩岸交通的主要通道,為三峽工程的成功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該橋於1993年12月動工興建,1996年8月建成通車。

西陵長江大橋是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前期準備工程的關鍵項目之一,大橋位於三峽大壩下游4.5km處,是連繫三峽工程長江兩岸的交通紐帶,其功能為前期服務於大壩施工,主要通行特種施工車輛的二車道專用公路橋,後期即大壩建成後為四車道汽車-超20的永久性過江橋樑。

構造

大橋全長1118.66m,雙向4車道寬15m,兩側各設寬1.5m的人行道,懸索橋北背索跨度255m,南背索跨度225m,引橋北岸3孔,南岸4孔,各為30m跨度的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主跨主纜的垂跨比為1:10.465,兩主纜中心距20m,吊索中心距為12.7m。加勁鋼箱梁高3.0m,全寬21.0m,為全焊正交異性板結構。主塔高120m,為鋼筋混凝土門式剛架結構。基礎採用直徑2.2m鑽孔灌注樁。其主纜採用工廠預製平行絲股然後現場安裝的方法施工,兩根主纜總重4805噸,每根主纜共有110根預製平行絲股,每根預製平行絲股含有91根Φ5.1鍍鋅高強平行鋼絲。吊索採用Φ45鋼絲繩製作,共有280根,重151。橋面結構採用鋼箱梁。

大橋主橋為跨度900米的單跨雙鉸鋼箱加勁梁懸索橋,兩岸邊孔跨度為30米的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北3孔南4孔。全橋總長為1118.66米。橋面為四車道,主跨主纜的垂跨比為1:10.465,兩主纜中心距為20.0米。加勁鋼箱梁高3.0米,全寬21.0米,為全焊正交異性板結構。主塔設於兩岸灘邊,塔高120米,主纜北背索跨度為250米,南背索跨度為225米,主塔為鋼筋混凝土門式剛架結構,其基礎為分離式群樁,每塔用12根2.2米鑽孔樁樁支承。

西陵長江大橋是目前我國已建成的跨度最大的現代懸索橋,由國家專家楊進主持設計[2],於1992年11月開始設計工作,至1996年8月10日通車。

大橋全長1501.61m,雙向4車道寬15m,兩側各設寬1.5m的人行道,懸索橋北背索跨度255m,南背索跨度225m,引橋北岸3孔,南岸4孔,各為30m跨度的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主跨主纜的垂跨比為1:10.465,兩主纜中心距20m,吊索中心距為12.7m。加勁鋼箱梁高3.0m,全寬21.0m,為全焊正交異性板結構。主塔高120m,為鋼筋混凝土門式剛架結構。基礎採用直徑2.2m鑽孔灌注樁。其主纜採用工廠預製平行絲股然後現場安裝的方法施工,兩根主纜總重4805噸,每根主纜共有110根預製平行絲股,每根預製平行絲股含有91根Φ5.1鍍鋅高強平行鋼絲。吊索採用Φ45鋼絲繩製作,共有280根,重151噸。橋面結構採用鋼箱梁。

視頻

西陵長江大橋 相關視頻

宜昌天柱山隧道西陵長江大橋
西陵長江大橋觀三峽霞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