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蠟燭一般用於照明,但在電力革命以後逐漸被電燈取代,現在蠟燭多是停電時的備用照明用品。節日或其他特殊日子和宗教場所等也會用到蠟燭。各地的集會或集體悼念活動,常會燃燒蠟燭。中國的傳統婚禮會燃燒紅燭,以示喜慶;喪禮則會燃燒白燭,以示哀悼。另外蠟燭也用於增溫等。
原料
蠟燭主要有效成分是甘油三酯。
植物蠟:植物蠟主要產自熱帶的棕櫚樹、漆樹、小燭樹、甘蔗等,比動物蠟來源更為穩定。
19世紀初,法國化學家舍夫勒爾發現,把油脂水解後得到的硬脂酸,比油脂(主要是甘油三酯)更適合做蠟燭使用[1]。
現今通常已改用石油副產品石蠟(主要是飽和烷烴)所製成。
燭芯
燭芯是蠟燭燃燒的必備條件。燭芯主要是利用毛細現象,把受熱液化的蠟拉入火焰中汽化。燭芯常用天然纖維材料製成,如棉線、竹條。由於燭芯位於火焰的內焰,溫度低,燭芯纖維會逐漸碳化但並不燃燒。為此有「剪燭」的必要。例如,李商隱的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2]。
十九世紀,法國發明了用多股棉線製作燭芯,雖然蠟燭的燃耗燭芯暴露在外逐漸變長,多股棉線自動散開暴露在火焰的外焰中而被燃掉。此後,蠟燭燃燒就不再需要人去手工剪燭。
無煙蠟燭
普通的蠟燭點燃時,在火焰上方都可見到一縷黑煙,那是蠟燭在燃燒時其中的碳成分沒有完全燃燒的緣故。當然也有無黑煙的蠟燭。 當我們點燃普通蠟燭時,只要在燃燒中蠟燭的上端碟形里加些食鹽,這時候食鹽跟蠟油一起在蠟芯上燃燒,火焰溫度就能升高,進而幫助碳的強烈氧化,也就能勉強消除那一縷黑煙,火焰也能比較亮些。 如果再加些氯化銨在一起燃燒,那燭煙上的黑煙就不見了。 所以,製造無煙蠟燭的工廠,就是在熔蠟的過程中,加入適量的氯化銨粉末,所製造的蠟燭即是無煙蠟燭。
視頻
蠟燭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化學趣史(三) 綠蠟春猶卷,共剪西窗燭,科學與技術
- ↑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