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蓮花池,位於北京市豐臺區蓮花池路48號,北京西站南廣場西側,被稱為北京的搖籃。 198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將該址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介紹
蓮花池古稱「西湖」,原為湖泊和濕地,是薊城西郊一條小河「洗馬溝」(今稱蓮花河)的上源。
蓮花池是薊城的供水水源,也是風景名勝。938年,薊城改為遼朝陪都,稱南京。1153年,金朝繼遼朝之後正式在此建都,改稱中都,在擴建中將洗馬溝圈進中都城內,成為皇家園林的一部分。從薊城到中都,城址一直未改變,都在蓮花池東側,以方便從蓮花池及蓮花河引水。元朝時,因蓮花河水系水源不敷更大都城的需要,城址遂往東北方略移,營建大都,以取得東北郊外湖泊和高梁河水系的水源。此後,西湖逐漸荒廢。1984年,蓮花池被列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1975年,因北京站客流量早就超負荷,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部長萬里組織北京市規劃局、鐵道部第三勘探設計院、北京鐵路局等單位研究北京西客站方案。1981年10月,北京鐵路局正式向鐵道部及北京市提報建設北京西客站的報告。為節省拆遷費,有方案提議廢棄蓮花池,將池畔小山包推入湖中填平,在其上興建北京西客站。當時蓮花池已近乾枯,為養鴨、挖沙之處。
北京大學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很關心會城門附近古蹟保護,一直同北京鐵路局保持聯繫,當時北京鐵路局主抓基建的副局長郝慎銘常向他請教。為確定北京西客站站址,1984年郝慎銘和北京西客站規劃設計部副部長、高級工程師邵毓賓專程到北京大學燕南園61號侯仁之寓所拜訪侯仁之。侯仁之強調蓮花池作為金中都現存惟一遺址的價值,指出蓮花池是北京城的起源,應當保留。後來的規劃方案接受了侯仁之的意見,將北京西客站主樓向東北挪約100米,至蓮花池東北岸。從1989年開始拆遷至1993年北京西客站開工,拆遷費花去十多億人民幣。為完整保留蓮花池,北京西客站客運車場中軸線向東平移150米,西附樓比東附樓短近70米。目前,蓮花池成為了鐵路迷拍攝列車的熱點之一。
根據侯仁之建議,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將蓮花池環境整治工程和後門橋文物修復工程同時列入北京市人民政府重點搶救修繕工程項目。1998年6月,蓮花池恢復改造工程啟動,由豐臺區園林局負責實施。此後兩年,北京市和豐臺區共投資3500萬元人民幣,由北京市副市長汪光燾主抓,先後完成蓮花池內湖、遊船碼頭、風荷亭、萬人廣場、噴泉、長廊等的建設,並按侯仁之建議,從玉淵潭引水注入蓮花池內,補種荷花,使已乾涸八年的蓮花池恢復美麗風貌。
2000年12月21日,蓮花池和後門橋遺址同時舉行修復竣工儀式,蓮花池公園正式開園。
在該時期,侯仁之寫下《蓮花池畔再論古代西湖與北京城址的演變》一文,後被作為《蓮花池記》書寫在古典式宣傳櫥窗立於蓮花池東北岸的白馬玉石雕像旁,同時還附《遼陪都南京城》、《金中都城》、《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四幅古地圖及蓮花池公園總平面彩圖一幅。
蓮花池公園西北岸立有一尊漢白玉雕像《蓮花仙子與藕郎》,雕像腳旁附有蓮花仙子與藕郎的傳說。[1]
2008年1月,在蓮花池公園東廣場建成露天景觀劇場,面積3666平方米,設1838個固定座椅,舉辦文藝演出和文化活動。
2010年底開始,蓮花池公園北廣場的品蓮軒被出租,不再對遊客開放,品蓮軒還向兩側各擴建出4個房間。2011年7月,品蓮軒又違章進行擴建。2011年8月31日到9月3日,豐臺區園林綠化局公園科拆除該違章建築,品蓮軒基本恢復原貌。
蓮花池公園現植有太空蓮3號等300餘個品種的荷花。以荷花和金中都為題,建有多個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