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芽生菌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芽生菌病又稱北美芽生菌病或皮炎芽生菌病。主要侵犯肺、皮膚及骨骼等器官。由皮炎(北美)芽生菌所引起。多數認為可能系土壤、木材等的腐生菌。也可感染馬和狗等動物。最常見於美國,芽生菌病除呈地方性流行外,還延及大西洋中部和東南部各州,中西部的北方直至紐約及加拿大南部。中東及非洲也有病例報道。[1]

病因

本病是由皮炎(北美)芽生菌所引起但自然界尚未能分離出此菌。多數認為可能系土壤木材等的腐生菌也可感染馬和狗等動物。為雙相型菌,組織內為酵母型26~28℃室溫培養則呈菌絲型,二型均可由人工相互轉換。

一種由吸入皮炎芽生菌孢子引起的疾病。這種孢子可轉化成酵母菌並侵襲肺,偶爾也可經血流傳播至皮膚或在其他局部組織。在美國,芽生菌病除在有組織胞漿菌分布的地區呈地方性流行外,還延及大西洋中部和東南部各州,中西部的北方直至紐約及加拿大南部。中東及非洲也有病例報道。在免疫受損的病人中,該病的發病率和嚴重性似乎有所增加,但其機會性感染不如組織胞漿菌病或球孢子菌病常見。

皮炎芽生菌在室溫下以真菌方式生長,能生長於富含畜禽動物排泄物,潮濕腐敗酸性有機物的泥土中,很少數也可從海狸堤附近或飼養畜禽場所的泥土裡分離到。可感染狗和人。吸入肺中的孢子體在37℃時轉變成侵襲型大酵母菌,通常形成8~15μm(有時可達30μm)的寬基芽體。組織病理學特徵為混合性單核細胞浸潤,大酵母菌周圍可見巨細胞,有肉芽腫形成,壞死及纖維化,特別是在皮損處有中性粒細胞浸潤的局灶性化膿區。

本症系由於機體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感染所發生的不正常反應。Daniel Zu等認為是機體免疫力低下,對細菌防禦能力下降的一種異常組織反應。但亦有人發現病人一般情況良好,未見明顯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現。[2]

症狀體徵

急性自限性芽生菌病臨床上很少被識別。肺芽生菌病常發展為需要治療的進行性感染的個案病例。可呈現局限性或彌散性浸潤,有時會以斑塊狀支氣管肺炎從肺門向肺葉呈扇形分布,與肺腫瘤相似。起病通常隱匿,呈慢性病程。症狀無特異性,可有咳痰或乾咳,胸痛呼吸困難,發熱,寒戰和大汗淋漓。偶爾出現胸膜積液。有些病人會出現快速進行性感染,可發生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徵。

肺外彌散性芽生菌病經血流播散,可導致下列組織器官的局限性感染:皮膚,前列腺附睾陰莖脊椎骨,長骨端,皮下組織,大腦,口腔或鼻粘膜,甲狀腺,淋巴結,骨髓以及其他組織。有時可在病變骨上面的區域出現腫脹,發熱和觸痛。某些生殖器病變可表現為附睾痛,會陰深部不適,或直腸檢查時有前列腺觸疼。皮膚病變最常見,可為單一的或多發性的,也可發生伴有或不伴有明顯症狀的肺部受累。暴露皮膚的表面常見丘疹或化膿性丘疹,並緩慢播散,在病損的前緣有針尖至1mm大小的無痛性粟粒樣膿腫。皮膚還可形成不規則的疣狀乳頭。隨着病損的擴大,中央癒合形成萎縮性瘢痕。可見一個典型的疣狀突起斑,直徑≥2cm邊緣凸起,紫紅色,小膿腫密布邊緣,如有細菌繼發感染,可形成潰瘍。

皮損常發生於外傷處,但以後可在正常部位出現新的損害。其損害可逐漸向四周擴張,而形成環狀斑塊,其邊緣高起呈疣狀,上有厚痂,去除後,可見很多膿瘍,有膿汁滲出。以後中心痊癒,留有瘢痕。外觀酷似芽生菌病,膿液具有惡臭,此與真性芽生菌病可不相同,多為單發。[3]

臨床表現

芽生菌病開始時有呼吸道感染的表現症狀逐漸消失。數周之後,症狀又起發熱、關節及肌肉疼痛等急性炎症的症狀。症狀又逐漸消失但少數病人產生骨與關節的炎症性病變。病變部位腫、痛發紅,但不如化膿性感染那麼明顯急驟。以後紅腫潰破產生不易癒合的瘺管。

足腫病主要侵犯足部在刺傷部位先出現硬結,以後潰破化膿,排出脂膩樣液體並有魚子狀顆粒逸出,瘺管經久不愈,可深及肌腱及骨足部突然腫大並失去常態,但疼痛常不顯著,在早期並不影響病人行走病程緩慢纏綿,有時可延續20年以上。

X線表現:好侵犯長骨端和骨突如脛骨結節、骼骨等處的松質骨中Cockshot認為,這是這些黴菌喜寄生在紅骨髓中特性的結果。病變為單房或多房性溶骨破壞邊界較清楚。大多數情況下,骨膜反應不明顯很少有死骨形成。亦可以穿入關節,而且多破壞負重的軟骨脊柱病變以溶骨性破壞為主,很少伴有骨硬化。

化驗檢查:可作皮膚試驗及血清學試驗從膿液中找到黴菌是最重要的。

病理說明

為肉芽腫性病變骨小梁壞死、液化,產生膿腫與瘺管鏡下見肉芽腫與結核病很相似,但往往可發現黴菌

表皮呈假性上皮瘤樣增生,有淋巴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移入表皮。真皮見肉芽腫改變,有較多的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

診斷說明

化驗中找到黴菌才能確診在鑑別診斷方面主要與結核、化膿性骨髓炎作區別。

檢查

直接鏡檢

取痰、膿液骨髓腦脊液胸腔積液尿、活檢或屍體組織標本進行直接檢查,可發現特徵性的寬基出芽酵母型菌體。

真菌培養

在沙堡瓊脂上培養,25℃可觀察到特徵性的菌落形態,37℃可觀察到出芽狀態。

組織病理檢查

可見上皮細胞樣肉芽腫或慢性化膿性壞死及纖維化,可見具有特徵性的寬基出芽、厚壁、雙摺光的原型酵母型菌體,PAS染色陽性。

診斷

對來自流行區的患者尤其是用抗結核治療無效者,就要結合真菌檢查和肺部檢查等幫助確診。對其他的肺外型患者,尤其是慢性皮膚肉芽腫患者,可結合病理及真菌檢查幫助確診。

併發症

肺部感染的芽生菌病的併發症。可並發胸膜積液、肺部的急性炎症、肺部化膿性感染呼吸窘迫綜合徵等。

蔓延到肺外的芽生菌病的併發症。經血流播散,可導致下列各組織器官的局限性感染:皮膚前列腺附睾陰莖脊柱骨、長骨端、皮下組織、大腦口腔或粘膜、甲狀腺淋巴結、骨髓以及其他組織。如產生骨與關節的炎症性病變,足部緩慢纏綿的化膿性感染,皮膚、粘膜等組織形成不易癒合的瘺管。[4]

治療用藥

在咬傷或針刺或撕裂部的皮炎菌病的治療應特別注意。先用碘酊徹底清洗,再用碘仿外敷。外科手術適用於大的膿腫引流或膿胸引流,修補支氣管胸膜瘺及骨髓炎壞死組織的清除,手術前應先口服兩性黴素B,以免感染播散。兩性黴素B是對芽生菌病的有效治療藥物,應定期檢查肺X線片、痰培養或視感染部位進行適當治療。伊曲康唑可治非致命、非腦膜病型皮炎芽生菌病。也可應用氟康唑治療。

預防保健

芽生菌病是一種由吸入皮炎芽生菌孢子引起的疾病在實驗室,或者進入多發病地區,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提高免疫力是減少感染的關鍵。

視頻

細菌和病毒的區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