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船帆座事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船帆座事件,又稱維拉事件或南大西洋閃光事件,指美國核爆炸探測衛星船帆座號(Vela)於1979年9月22日格林威治標準時間零時53分探測到南大西洋印度洋交界處發生「雙閃」的事件。這次事件引起多個組織的數年調查,成為以色列可能擁有核武器的「證據」之一,但事件的原因至今仍是謎團。

船帆座號衛星系統

船帆座號衛星系統,是美國國防部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聯合實施的船帆座計劃(Project Vela)一部分,它由12顆衛星組成,陸續於1963年10月到1970年4月間發射升空,裝備有X射線探測器、γ射線探測器、中子探測器、可見光敏感器、電磁脈衝敏感器等傳感元件,可探測近地和大氣核爆炸[1]。在冷戰時期,它主要被用來監控蘇聯有無違反《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的核活動。

事件經過

1979年9月22日格林威治標準時間零時53分,船帆座衛星系統中的6911號衛星探測到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處愛德華王子群島克羅澤群島之間的區域發生雙閃(一道快而明亮,一道長且稍微暗淡),而雙閃正是核爆炸的典型現象。美國核武情報小組隨即認定,在該區域發生了未公開的核爆炸,推測核爆物質有2到3千噸。但後來美國政府聲稱,事件發生後美國空軍派出25架WC-135B偵察機趕到了事發海域進行情報搜集,並沒有發現任何爆炸或放射跡象[2]

無獨有偶,美國康奈爾大學設立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回報了類似的信息。1979年9月下旬,天文台利用射電望遠鏡觀測研究阿特拉斯火箭升空對電離層的影響時,意外探測到南非附近發散出奇怪的波動,而當時附近並沒有引起這種波動的風暴或地震。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進而分析,在南大西洋上可能發生了小型核爆炸。而根據日媒近期披露的消息稱,日本設於南極昭和基地的地震計曾於1979年9月22日檢測到南非當地時間17時至17時15分左右,在南非1800千米以南海域發生爆炸,並引發了震級3.1到3.7級的地震,爆炸規模為3000噸TNT當量,其檢測到的波形疑似海中核試驗。

原因假說

1980年5月23日,由美國總統吉米·卡特所組織調查團隊判定船帆座衛星沒有偵測到核爆炸,而是一次小流星體撞擊衛星導致的錯誤記錄。卡特總統傾向於支持該結論,儘管國防情報局排除了這個結論,因為這樣撞擊的幾率為千億分之一。除了國防情報局,包括海軍研究實驗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在內的其他部門和機構亦不同意這一結論。

核子試驗疑雲

一些軍事情報來源則指稱核試驗秘密研究小組認為該事件有90%的幾率是核試驗導致的。媒體普遍猜測,船帆座事件極有可能與以色列或南非的核子試驗有關。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南非中華民國都在尋求避開美、蘇以及國際社會幹預,以獨立或合作形式開發核武器,這幾個國家之間多少也有些合作。

衛星誤報

船帆座衛星6911號發射於1969年5月23日,而船帆座事件發生時衛星已經服役了十年整,且衛星一電磁脈衝傳感器曾於1972年發生故障,雖然該故障已於1978修復,不過也無法排除傳感器故障導致衛星誤報。

視頻

船帆座事件 相關視頻

船帆座事件—— 一次秘密的核試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