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諮議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臺灣省諮議會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
---|
基本資料 |
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 前身 臺灣省議會 解散日期 2018年12月31日(實質廢止、憲法尚在) 地理位置 臺中市北屯區昌平路2段41號 所屬機關 行政院 |
臺灣省諮議會,也稱省諮議會[註 1],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省政諮詢機關,位於臺中市霧峰區,其前身為「臺灣省議會」,乃臺灣實施精省前的最高民意機關。在立法院於1992年全面改選前,臺灣省議會直選是臺灣民眾可以參與到的民意機關常態選舉中位階最高者。1998年,臺灣省議會改為現名,因精省後臺灣省已非地方自治實體,其主要任務改以諮詢省政及歷史文獻保存為主。2018年12月31日,臺灣省諮議會與福建省政府同步於實質上裁撤,行政組織及業務移交中央政府其他機關辦理,檔案、公報、議事錄等文獻實體檔案則移交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保存,資料庫系統則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維護營運。但因憲法條文並未刪修,故名義上組織依然存在,僅保留諮議會名稱與諮議長職位[1][2]。[3]
歷史沿革
- 1945年,台灣日治時期結束,進入中華民國時期。
- 1946年4月15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依《省參議員選舉條例》及《省參議會組織條例》,以間接選舉方式由全台各縣市參議會選出省參議員三十名。1946年5月1日,在臺北市南海路原臺灣教育會館正式成立「臺灣省參議會」(臺北市當時為臺灣省省會)。1948年,因二二八事件爆發後時局不穩,中央延長參議員任期。
- 1951年,臺灣省調整縣市行政區域,連帶各縣市先後普選議員成立縣、市議會,使原省參議員因選區全部變更而失其代表性。9月,行政院頒《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組織規程》及《臺灣省臨時省議會選舉罷免規程》。12月,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成立,黃朝琴、林頂立當選正副議長。[4]臺灣省參議會結束。
- 1954年6月2日成立第二屆臺灣省臨時省議會,1957年6月成立第三屆。當時台海兩岸處於對峙局面,隨著臺灣省政府疏遷至臺灣中部,臺灣省臨時省議會在1958年5月移往臺中縣霧峰鄉(今臺中市霧峰區)新落成的議事大樓。
- 1959年6月,行政院以行政命令將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改稱臺灣省議會,將原臨時省議會第三屆第五次大會改稱為臺灣省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將成立之法令改為《臺灣省議會暫行組織規程》。
- 1998年12月20日,李登輝政府實施精省,臺灣省政府成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失去原有的地方自治功能;臺灣省議會也同步裁撤,並於同日依《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九條第一項第二款及精省條例暨行政院令頒《臺灣省諮議會組織規程》之規定,於原址成立「臺灣省諮議會」,成為臺灣省政府的諮詢機構;省諮議會依法置諮議員至多23員,任期三年,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之[5]。此時期省諮議會主要工作為管理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省議會時期之檔案、公報、議事錄以及地方自治事務研究發展[6]。
- 2018年12月31日,行政院宣佈省及機關預算歸零與去任務化,不再編列員額與預算,行政組織員額移交立法院。[7]議會相關檔案、公報、議事錄實體檔案檔案、公報、議事錄等文獻實體檔案則移交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保存,資料庫系統則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維護營運。[8]臺灣省諮議會原址命名為「臺灣省議會紀念園區」,交由臺中市文化資產處保存。除了臺灣省諮議會之外,立法院中部辦公室與議政博物館亦位於園區內。
歷史背景
- 台灣戒嚴時期,由於中華民國政府為維繫其「法統」象徵,立法院、國民大會等國會中央民意機構長期無法改選,臺灣省議會的代議功能因而突顯,也成為當時台灣最高代表性的民意代表機構。
- 許多擔任省議員者都在臺灣民主運動的進程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如李萬居、郭國基、郭雨新、吳三連、李源棧等五名黨外勢力議員合稱「省議會五虎將」,又與許世賢合稱「五龍一鳳」。[9][10][11]
建築利用
議會會址
- 1946年5月1日,「臺灣省參議會」於位在臺北市古亭區(今臺北市中正區)的台灣日治時期之原臺灣教育會館成立。
- 1951年12月,後繼機關「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繼續使用此為集會場所。
- 1958年5月1日,「臺灣省臨時省議會」在移往臺中縣霧峰鄉(今臺中市霧峰區)新落成的議事大樓。
- 1959年6月,後繼機關「臺灣省議會」繼續使用此為集會場所。
- 1998年12月20日,後繼機關「臺灣省諮議會」繼續使用此為集會場所。
- 2008年4月10日,臺中市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指定「原臺灣省議會議事大樓、朝琴館、議員會館」為臺中市市定古蹟。
- 2019年1月起,「臺灣省諮議會」不再運作,相關建築移由立法院中南部服務中心管理。改為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
1946至1958年之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大樓,現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4號。 | 1958至2018年之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省議會、省諮議會議事堂,現為臺中市政府指定之直轄市市定古蹟。位於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734號。 |
議會相關建築
- 議事大樓(議事廳):1958年5月完工啟用,是仿美國國會山莊的圓頂建築;門口一對「閉口」獅像,提醒議員不要像「閉口獅子」,應為民喉舌。為市定古蹟。
- 議員會館:1958年5月完工啟用,為市定古蹟。2019年5月委外霧峰區農會經營,供參訪、會議等特定對象住宿使用,並改名為議蘆會館。
- 朝琴館:1963年12月興建,為市定古蹟。
- 立法院議政博物館
- 省議會史料館
- 餐廳
- 水池
- 椰林大道
- 宿舍區:市定古蹟保存區範圍
歷任議長
屆次 | 姓名 | 任期 | 備註 |
---|---|---|---|
臺灣省參議會 | |||
- | 黃朝琴 | 1945.05.01~1951.12.11 | |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 | |||
第一屆 | 黃朝琴 | 1951.12.11~1954.06.02 | |
第二屆 | 黃朝琴 | 1954.06.02~1957.06.02 | |
第三屆 | 黃朝琴 | 1957.06.02~1959.06.24 | |
臺灣省議會 | |||
第一屆 | 黃朝琴 | 1959.06.24~1960.06.01 | |
第二屆 | 黃朝琴 | 1960.06.02~1963.06.01 | |
第三屆 | 謝東閔 | 1963.06.02~1968.06.02 | |
第四屆 | 謝東閔 | 1968.06.02~1973.02.01 | |
第五屆 | 蔡鴻文 | 1973.02.01~1977.12.19 | |
第六屆 | 蔡鴻文 | 1977.12.20~1981.12.20 | |
第七屆 | 高育仁 | 1981.12.20~1985.12.20 | |
第八屆 | 高育仁 | 1985.12.20~1989.12.20 | |
第九屆 | 簡明景 | 1989.12.20~1994.12.20 | |
第十屆 | 劉炳偉 | 1994.12.20~1998.12.20 | |
臺灣省諮議會 | |||
第一屆 | 林柏榕 | 1998.12.20~2000.05.20 | 因政黨輪替以政黨政治為由辭職 |
彭添富 | 2000.06.13~2001.12.20 | ||
第二屆 | 范振宗 | 2001.12.21~2002.01.31 | 轉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余玲雅 | 2002.02.01~2004.12.20 | ||
第三屆 | 余玲雅 | 2004.12.21~2007.12.20 | |
第四屆 | 余玲雅 | 2007.12.21~2009.01.19 | 因政黨輪替及個人生涯規劃為由辭職 |
李源泉 | 2009.01.20~2010.12.20 | ||
第五屆 | 李源泉 | 2010.12.21~2013.12.20 | |
第六屆 | 李源泉 | 2013.12.21~2016.12.20 | 因政黨輪替為由辭職 |
第七屆 | 鄭永金 | 2016.12.21~2018.6.30 | 臺灣省諮議會解散 |
交通
省議會
霧峰國小
注釋
外部鏈結
參見
參考文獻
- ↑ 賴清德:108年省級機關預算全歸零
- ↑ 賴揆拍板:省級機關明年起預算歸零
- ↑ 見證民主軌跡 省諮議會百年展揭幕,大紀元,更新2011-10-25
- ↑ 陳布雷等編著,《蔣介石先生年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6月1日,第69頁
- ↑ 臺灣省諮議會,歷史沿革. [2007-09-18].
- ↑ 臺灣省諮議會,本會願景. [2007-09-18].
- ↑ 臺灣省諮議會去任務化部分人員業務移撥立法院承接函
- ↑ 公告本會史料總庫、地方議會議事錄總庫移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管理
- ↑ 賴昭呈, 台灣政治反對運動:歷史與組織分析(1947-1986),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5
- ↑ 陳菊, 郭雨新與台灣戰後民主運動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12-27.,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 莊雅茹, 戰後臺灣女性參政之先驅:許世賢(1908-1983)的政治生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