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效飛行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翼地效应机)
前往: 導覽搜尋

地效飛行器(Ground-effect vehicle),也稱作翼地效應機或飛翼船,是一種利用地面效應飛行的飛行器,是結合了普通飛機與氣墊船兩者特點的飛行器。與普通飛機的不同處是,這種飛行器主要在地效區飛行,也就是貼近地面、水面飛行,需要全時間利用地面效應來運作。與氣墊船的不同處是,氣墊船靠自身動力產生氣墊,而地效飛行器靠地面效應產生氣墊。不過此類飛行器只能夠在離地幾尺至十幾尺的高度飛行,不能任意改變高度。氣墊船經常被誤會為是地效飛行器,但實際上兩者是仰賴不同的原理來產生浮力。

飛行原理

當運動的飛行器貼近地面或水面飛行時,氣流流過機翼後會向後下方流動,這時地面或者水面將產生一股反作用力,當它在距離水面等於或小於1/2翼展的高度上飛行時,整個機體的上下壓力差增大,升力會陡然增加,阻力減小,阻擋飛行器機翼下墜。這種可以使飛行器誘導阻力減小,同時能獲得比空中飛行更高升阻比的物理現象,被科學家稱為地面效應,並由此開闢了地效飛行技術[1]

應用

早年的嘗試有休斯H-4大力神等,因為實際只飛了很短距離就降落了,主要問題是當時的飛機發動機功率不足。

在1980年代,前蘇聯實驗性地開發出噴氣推進地效飛行器,其極限飛行重量可達1,000公噸,由於當時還處於冷戰時期,西方國家對於蘇聯在隱密情況下測試的此種飛行器了解不多,只能暫時以「裏海怪物」統一代稱蘇聯軍用地效飛行器.

大部分地效飛行器都被設計為在水面上運作,因為水面比地面平滑和少障礙物,不但危險度較少,而且在不運作的時候,還可以利用水面浮力來承受機體重量,在起飛時亦較為簡單。物理學家斯坦利·胡克曾提出非常巨型、全重2,000公噸的概念地效飛行器,此機可以搭載超過1000個乘客,以低廉的價格高速往返目的地。然而最後蘇聯的相關研究還是失敗了,地效飛行器兩大缺點一是做為一種永恆低飛的水上飛機,非常懼怕大風浪,隨時有被海浪拍入海中墜毀的風險,事實上在風浪平靜的裏海最後依然損失了不少實驗機,所以在大洋上使用是不切實際,若是擔任運輸機使用更可能造成重大傷亡,另一缺點是長期海上鹽分腐蝕對於這種低飛飛機的維修成本,當時的材料工程學還無法克服。

2017年中國解放軍披露一款地面效應無人機,其前端卻類似一枚反艦導彈[2],外界分析認為這種武器的出現是針對攻擊航母戰鬥群的一種特化武器,將幾種特性巧妙連結起來。

首先作為一種消耗性無人機其海上安全性並不重要,在風浪中有一定墜毀率可以接受。而其攻擊的有效性在於針對艦載預警機的弱點,由於艦載預警機的重量限制嚴格無法裝備重型的下視雷達,其偵測原理是脈衝多普勒雷達,這種雷達為了濾除海面雜波而有一種先天上的缺點就是有徑向速度偵測下限,也就是目標物必須直面往偵測方圓中飛來,且速度達到200多節以上才會被探測,低空小體積慢速目標無法偵測,所以突破航母預警機有三種方法:

  • 第一是速度極快的導彈,就算被探測到也無法攔截。
  • 第二是採用一種繞圈飛行法讓徑向轉為切向,儘量讓側面面對預警機,然而導彈類武器燃料有限實行較困難。
  • 第三就是低空小體積慢速接近。

反艦導彈化的地效無人機便是針對第三種方式,低空慢速飛行的缺點是載重量下降無法搭載足夠爆炸力的彈頭損傷大型船艦,然而地面效應的升力可以彌補這一弱點,當其以一百多節的低速突破預警機探測圈後,接近有相控陣雷達的驅逐艦或航母時再拋棄機身轉為超音速反艦導彈飛馳而去,突破最後的近防炮防禦。

視頻

地效飛行器 相關視頻

俄羅斯民用地效飛行器,像飛機又像船,貼水面飛行,時速200公里
「地效飛行器」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參考文獻

  1. 地效飛行器——飛行器中的璀璨明珠,中國航空新聞網,2016-04-22
  2. 美媒:中國製造地效掠海反艦導彈,觀察者,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