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羅元發(1910年11月15日-2010年5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中將[1]。1955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畢業於解放軍軍事學院。1955年,任蘭州軍區空軍首任司令員。1957年,接替段蘇權,擔任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1968年,由李際泰接任)。
1955年,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
人物簡介
羅元發(1910.11.15-2010.5.10),福建省龍巖縣龍門鄉龍門村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福建龍巖列寧青年隊隊長,紅12軍軍部特務連政治委員,紅13軍第14師機槍連政治指導員,紅14軍直屬隊黨總支書記,紅九軍團第14師42團代理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紅三軍團第五師15團政治委員,紅三軍團保衛局執行科科長,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政治委員,紅一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二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獨立團政治處主任,獨立第一師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雁北支隊政治委員兼中共雁北地委書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政治委員,參加了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和開闢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鬥爭。解放戰爭時期,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旅旅長兼政治委員,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六軍軍長,參加了保衛延安、宜川和進軍新疆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北疆軍區司令員兼中共北疆區黨委書記,西北軍區空軍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兼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科委顧問等,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候補中央委員。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生平經歷
羅元發(1910—2010.5.10),福建省龍巖市人,他年僅14歲被迫離家去外地參加修公路、當挑夫為生,後回故里給人放牛。
1926年參加農民協會,大革命失敗後在村里拳術館以習武為掩護,繼續秘密從事農協工作。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參加後田鄉農民起義。1929年春,毛澤東、朱德率紅4軍入閩,龍巖縣境革命鬥爭蓬勃發展,他家鄉成立農民赤衛隊,被選為隊長,率隊參加了配合紅4軍攻打龍巖縣城的作戰。戰後編入紅4軍第4縱隊,不久調任龍巖縣列寧青年隊隊長。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入閩西紅軍學校學習後任紅12軍特務連排長、政治指導員,紅5軍團第13軍連政治指導員、軍直屬隊中共總支書記,紅9軍團第14師42團代理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紅3軍團第5師15團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
長征中任紅3軍團政治保衛局執行科科長、第12團中共總支書記,到陝北後任紅1軍團1師1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主任,參加直羅鎮、東征等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政治處主任。平型關戰鬥中,參與指揮所部在靈丘以北和以東地區頑強阻擊日軍增援,出色完成任務,為此戰大捷做出貢獻。後任獨立第1師1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主任。1938年起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雁北支隊政治委員兼中共雁北地委書記,率部轉戰察南、保北、平西、雁北廣大地區,參加了著名的黃土嶺戰鬥和百團大戰。1944年秋離開雁北到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翌年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2旅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旅旅長兼政治委員,西北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人民解放軍第6軍軍長。率部先後參加了延安保衛戰[2]、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沙家店和解放西北的重要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奉命率第6軍進駐新疆,兼任北疆區黨委書記、新疆分局委員和北疆軍區司令員、北疆剿匪前線指揮等職,參與領導了該區平叛作戰和剿匪及恢復建設等工作。1952年調任西北軍區空軍司令員。1954年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後任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1968年9月起任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兼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參與組織領導「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試驗等重大任務,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1975年7月退居二線任國防科委顧問組組長;1982年離職休養。
羅元發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候補中央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視頻
羅元發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羅元發中將:毛主席告誡我們蔣介石不安好心 (2),人民網,2009-4-10
- ↑ 延安保衛戰中的"鐵腦殼"將軍--羅元發將軍,延安信息港,2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