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細辛來源於馬兜鈴科細辛屬(Asarum)植物,是中醫臨床常用的解表藥,有祛風散寒、止痛通竅、止咳平喘和通利血脈等功效;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已有兩千多年的應用歷史,在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就有烏梅丸小青龍湯、當歸四逆湯和麻黃附子細辛湯等含有細辛的常用方劑;臨床上可用於風寒表證、各種疼痛證、諸竅不通證和肺寒咳喘證。細辛是一味良藥,是歷史的功臣,因其根細、氣香強烈而味辛得名。細辛那辛竄的感覺一次便會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

細辛既能外散風寒,又能內祛陰寒,同時止痛、鎮咳功效較佳。雖有較好的散寒作用,但發汗作用力較弱,一般解表方劑中不作主藥。

功效與作用

細辛的作用

第1步解熱。其揮髮油灌胃對家兔的人工發熱有解熱作用,並能使動物的正常體溫降至正常以下。

第2步鎮痛。其揮髮油對家兔有鎮痛作用,其鎮痛強度與安替匹林0.5mg/kg相當。水煎劑灌胃對小鼠也有鎮痛作用。

第3步局部麻醉。華細辛水煎劑能阻滯蟾蜍坐骨神經的衝動傳導,其麻醉效果與l%普魯卡因接近。細辛揮髮油對兔角膜反射具有表面麻醉作用。揮髮油有浸潤麻醉效力,但水煎劑無效。50%細辛酊對人舌黏膜也有局部麻醉作用。

第4步鎮靜。揮髮油豚鼠腹腔注射有明顯的中樞抑制效果,小劑量可使動物安靜,大劑量可使動物睡眠。其中樞作用與巴比妥類相似,並有抗驚厥作用。

第5步抗炎。華細辛對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關節腫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細辛揮髮油能對抗小鼠耳腫脹和大鼠關節腫脹。細辛揮髮油能抑制大鼠肉芽腫,華細辛揮髮油能顯著抑制大鼠血清鋅。細辛抗炎作用的機制為:

(1)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

(2)抑制炎症介質釋放。

(3)抑制結締組織增生。

(4)具有較強的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細辛能抑制鼠肝勻漿脂質過氧化,對超氧自由基誘發的透明質酸和牛關節液中氨基多糖具有保護效應。

第6步興奮心臟。揮髮油對離體蛙心,小劑量時呈興奮作用。北細辛醇提液對離體兔心有明顯的興奮效果,可使離體豚鼠心臟冠脈流量增加。細辛揮髮油對小鼠急性心肌缺血、低壓缺氧等均有保護功效。

可使狗左室泵血功能和心肌收縮性明顯改善。與去甲烏藥鹼、異丙基腎上腺素基本相似。

第7步擴張血管和對血壓的影響。揮髮油對蟾蜍內臟血管灌流顯示有擴張作用。細辛乙酸乙酯的可溶部分,對5一羥色胺、氯化鉀、組胺所致的兔胸大動脈條的收縮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活性成分為木脂素。揮髮油對麻醉犬和貓靜注有降壓作用,但水煎劑對貓靜注有明顯的升壓作用。

第8步免疫抑制。水煎劑對小鼠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與小鼠肌注氫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相似。

水煎劑既能抑制小鼠TH細胞,又能增加Ts細胞數,從而使TH/TS細胞比值降低。能使小鼠下丘腦和血漿中p_內啡肽含量低於正常對照組,與氫化可的松作用相似。機制與其對T淋巴細胞亞群分布及β-內啡肽產生的影響有關。

第9步抗過敏、抗變態反應。水提物能使速髮型變態反應總過敏介質釋放量減少40%以上,表明細辛具有抗變態反應功效。具有抑制過敏反應的已發現的細辛成分有甲基丁香酚、γ-細辛醚、(一)細辛素、芝麻素4種,可能尚有未發現的抗過敏活性成分。

第10步鎮咳平喘。揮髮油有鎮咳功效。細辛揮髮油甲基丁香油酚、消旋去甲烏藥鹼均能舒張支氣管平滑肌而有平喘作用。華細辛醇浸劑兔靜注能對抗嗎啡所致的呼吸抑制。

第11步解痙。揮髮油對兔的離體子宮、腸管,低濃度使張力先增加後下降,高濃度則抑制;對組胺所致的離體迴腸痙攣性收縮有鬆弛作用;對大鼠離體子宮呈抑制作用。

第12步提高新陳代謝。所含之消旋去甲烏藥鹼具有腎上腺能β受體興奮劑樣的廣泛的生理作用,有強心、擴張血管、鬆弛平滑肌、增強脂質代謝和升高血糖等多方面功效。含有去甲烏藥鹼的中藥尚有附子吳茱萸烏藥高良姜等,它們具有共同的特點,都是能驅寒的熱性的藥。其引起內熱的機制,去甲烏藥鹼可能就是其物質基礎,其強心、擴張血管、增強脂質代謝可能就是其藥理基礎。

第13步抗菌。醇浸劑、揮髮油等對多種革蘭陽性菌、多種桿菌和多種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為黃樟醚。

第14步抗腎炎。細辛脂素腹腔注射可抑制大鼠腎損傷尿蛋白的排泄,改善血清生化學指標,具有抗腎炎作用。

第15步抗結節。細辛脂素可作為除蟲菊增效劑,其左旋體還具有抗結節作用。[1]

細辛的功效

【性味】 辛,溫。

《本經》:"味辛,溫。"

吳普本草》:"神農、黃帝、雷公、桐君:辛,小溫;岐伯:無毒;李氏:小寒。"

藥性論》:"味苦辛。"

用藥心法》:"辛,熱。"

【歸經】 入肺、腎經。

湯液本草》:"手少陰引經藥。"

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肝、膽、牌四經。"

本草經疏》:"入手少陰、太陽。"

《本草匯言》:"入足蹶陰、少陰血分。"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本經》:"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竅。"

《別錄》:"溫中下氣,破痰,利水道,開胸中,除喉痹,齆鼻,風癇癲疾,下乳結。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臟,益肝膽,通精氣。"

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藥性論》:"治咳逆上氣,惡風,風頭,手足拘急,安五臟六腑,添膽氣,去皮風濕庠,能止眼風淚下,明目,開胸中滯,除齒痛,主血閉,婦人血瀝腰痛。"

《日華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瘡肉,胸中結聚。"

《本草衍義》:"治頭面風痛。"

《珍珠囊》:"主少陰苦頭痛。』

《綱目》:"治口舌生瘡,大便燥結,起目中倒睫。"

《本草通玄》:"主風寒濕頭疼,痰歇氣壅。"

《本經逢原》:"主痰結濕火,鼻塞不利。"

細辛治病驗方

治風冷頭痛,痛則如破,其脈微弦而緊:

細辛一兩(淨),川芎一兩,附子(炮)半兩淨,麻黃一分。上細切,入連根蔥白、姜、棗。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連進三服。(《普濟方》細辛散)

治偏頭痛:雄黃(研)、細辛(去苗葉,為末)等分。上二味,再同研勻。每服一字,左邊疼搐入右鼻,右邊痛搐入左鼻。(《聖濟總錄》至靈散)

治傷風鼻塞:細辛、紫蘇、防風、[[杏仁]、桔梗薄荷桑白皮。煎服。(《方脈正宗》)

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

麻黃(去節)、芍藥、細辛、乾薑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傷寒論》小青龍湯)

治鼻塞不通:細辛末少許,吹入鼻中。(《普濟方》)

治牙齒痛久不瘥:細辛(去葉苗)、蓽撥。上二味等分,粗搗篩。每用半錢匕,水一盞,煎十數沸,熱漱冷吐。(《聖濟總錄》細辛湯)

治痰飲,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茯苓四兩,甘草、乾薑、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金匱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湯)

治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二兩(去節),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風入腹,切痛煩冤:細辛、吳茱萸、乾薑各半兩,當歸、防風各一兩,芍藥二兩。上為末,每以半兩,水二升,煮一升。溫分三服,相續進之。(《元和紀用經》細辛湯)

治口臭及匿齒腫痛:細辛煮取濃汁,熱含冷吐。(《聖惠方》)

治耳聾:細辛末,溶黃蠟丸鼠屎大。綿裹一丸,塞之。須戒怒氣。(《龔氏經驗方》聰耳丸)

治虛寒嘔噦,飲食不下:細辛(去葉)半兩,丁香二錢半。為末。每服一錢,柿蒂湯下。(《綱目》)

治暗風卒倒,不省人事:細辛末,吹入鼻中。(《世醫得效方》)

小兒客忤(按:本病症狀是:面青,驚痛,不能說話;或頸項強硬,出現險象;或在夜中忽然驚啼不止):

用細辛、桂心,等分為末,每服少許放入小兒口中。

口舌生瘡:用細辛、黃連,等分為末,搽患處,漱去涎汁。治小兒口瘡,可用醋調細辛末貼敷臍上。

鼻中息肉:用細辛末時時吹入。

視頻

參考文獻

  1. 蘋果綠中藥大全.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