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原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原縣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轄縣。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北緯31°50 '~33°22',東經101°51 '~103°23'。北與若爾蓋縣相接,東西與松潘、阿壩、黑水縣相鄰,南與馬爾康市、理縣相連。紅原是長江、黃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養地。

紅原屬大陸性高原寒溫帶季風氣候,面積8398平凡公里,轄6個鄉,34個行政村、4個社區,有刷經寺、紅原大草原、紅軍烈士墓、月亮灣等景點。

2018年9月25日,紅原縣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1]

2017年,紅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155萬元,同比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519萬元,同比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36874萬元,同比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49762萬元,同比增長2.8%。

紅原縣下轄4鎮7鄉,幅員面積為8439.94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總數為48878人(2017年末)。

2019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紅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建制沿革

紅原縣境,西漢屬汶山郡。 晉、隋襲舊制。 唐代,在刷經寺地區設有恭州、流縣。

元朝,建立土司制,設松州、潘州,轄地包括今紅原中北部大部,後劃歸陝西行省。

明代,縣境中北部仍置松州,隸松潘廳;南部置雜谷安撫司。

清朝,縣境西北部隸松州,東南部壤口、四寨屬四土司中的梭磨土司和卓克基土司,後又隸理番廳。

民國時期,紅原南部和北部分別由理潘縣和松潘縣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年3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今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設治紅原刷經寺,時間長達4年。

1958年8月,阿壩州府遷治馬爾康,理縣由原地域遷往紅原境內,治地刷經寺,紅原始有正式建制,遂有今日紅原境界雛形。

1960年,周恩來總理為紅原縣命名,意為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

1960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紅原縣。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紅原縣撤銷龍日鄉,設立龍日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紅原縣下轄5鎮6鄉,分別為:邛溪鎮、刷經寺鎮、安曲鎮、瓦切鎮、龍日鎮、色地鄉、麥窪鄉、阿木鄉、壤口鄉、江茸鄉、查爾瑪鄉。共有33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紅原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北與若爾蓋縣相鄰,西接阿壩縣,西南與馬爾康接壤,東鄰松潘縣,東南靠黑水縣。地理坐標在北緯31°51′至33°33′,東經101°51′至103°22′之間。縣城位於北緯32°48′,東經102°33′。縣境南北長154公里,東西寬55公里,總面積8398.23平方公里。縣城距省府390公里,距州府187公里。縣城平均海拔3507米,最高點位於縣境西南部,海拔4875米,最低點於刷經寺鎮境內梭磨河谷地,海拔3210米,縣城所在地邛溪鎮。

地形地貌

紅原縣地勢為東南向西北傾斜,地貌具有山原向丘狀高原過渡的典型特徵。縣境中部海拔4345米的查真梁子是縣境南北山原與丘狀高原的天然分界線,是長江、黃河流域分水嶺。南部為山原,北部為丘狀高原。紅原縣境內珠串狀盆地和小盆地廣泛分布,周邊鷓鴣山、羊拱山、哲波山、海子山等高山。

氣候

紅原縣為大陸性高原寒溫帶季風氣候。無明顯四季界線,氣候偏冷,春秋短促,長冬無夏,熱量低。年平均氣溫:2.9℃,極端最高氣溫:24.6℃,極端最低氣溫:-22.8℃,年降水量:860.8毫米,年日照時數:2,212.3小時。

水文

紅原縣境域分屬長江、黃河兩大水系。以查針梁子為分水嶺,東南為長江水系大渡河流域,占紅原縣流域的21%,北部為黃河水系白河、黑河流域,占紅原縣流域面的79%。紅原縣境內沼澤面積240萬畝,占紅原縣總面積的20%,水色呈茶褐色,不能飲用,多為軟水。

自然資源

草場資源

紅原縣境內天然草場面積達1158.03萬畝,占縣境總面積的91.8%。其中,可利用優質草場面積達1120.83萬畝。

生物資源

紅原縣境內植物有1000餘種,其中藥用植物有67科850餘種,主要有紅景天、松貝、蟲草、雪蓮花、甘松、秦艽、羌活、大黃、黃芪等;動物有200餘種,主要有梅花鹿、馬鹿、天鵝、盤羊、蘇門羚、藏馬雞、猞猁、斑羚、喜馬拉雅山旱獺、藏狐、灰毛兔、鷹、狼、豹、豺、林蛙、黃河條鰍、厚唇魚水獺氂牛等。

礦產資源

紅原縣礦產主要有泥炭、黃金、砂石等種類。泥炭有礦床100餘個,儲量16億立方米;黃金主要分布於刷經寺鎮,儲量約有100噸;此外,還有儲量40萬噸的褐煤及石灰岩礦。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末,紅原縣戶籍人口總數為48878人。其中:男性 24447人,女性24431人。總人口中農牧業人口33209人,非農業人口15669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58‰。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4.1%。

2018年全縣2018年末戶數14784戶,戶籍人口總數48727人。其中:男性 24328人,女性24399人。總人口中農牧業人口33428人,非農業人口15299人。年內出生人口1363人,死亡人口1236.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4.8%。全縣常住人口5.0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78萬人,鄉村常住人口3.25萬人。

民族

紅原縣有藏族漢族羌族苗族回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

綜述

2017年,紅原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155萬元,同比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519萬元,同比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36874萬元,同比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49762萬元,同比增長2.8%。

從產業結構分析,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2.4:28.3:39.3調整為31.9:29.0:39.1。第一產業結構比重調低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結構比重調高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結構比重調低0.2個百分點。

經審定,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0626萬元,同比增長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176萬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32294萬元,同比下降3.7%;第三產業增加值54156萬元,同比增長4.1%。 從產業結構分析,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1.9:29.0:39.1調整為33.8:24.7:41.5。第一產業結構比重比上年上調1.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結構比重比上年回落4.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結構比重比上年上調2.4個百分點。民營經濟發展良好。

第一產業

2017年,紅原縣農作物有效灌溉面積為130公頃,2017年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61879萬元,同比增長4.5%。

年末肉類總產量達8069噸,其中牛肉總產量7765頓,羊肉總產量238頓。年末牛出欄75383頭,羊出欄13184隻,生豬出欄865頭。全年農業機械總動力0.82萬千瓦。

2018年內農作物有效灌溉面積為130公頃,與上年持平;2018年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67633萬元,同比增長4.0%。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 2018年肉類總產量15300噸,同比增長89.6%。其中牛肉產量15116噸,羊肉產量184噸;奶產量30558噸,同比增長3.5%;年末牛出欄達111149頭,同比增長47.4%;羊出欄10218隻,同比下降22.5%;秋淡蔬菜產量12200噸,增長4.3%。

第二產業

2017年,紅原縣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6730萬元,同比增長9.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9358萬元,同比增長15.5%,規模以下實現增加值7372萬元。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個,全年實現規模以上總產值75974萬元。主營業務收入達51755萬元,繳納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129萬元,實現利潤總額4300萬元,實現利稅總額3557萬元。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平均人數達783人。

2018年全縣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1935萬元,同比下降8.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6510萬元,同比下降13.4%,規模以下實現增加值5425萬元。 201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個,全年實現規模以上總產值65718萬元。主營業務收入達43375萬元,繳納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142萬元,實現利潤總額2690萬元,實現利稅總額1717萬元。

第三產業

2017年,紅原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162萬元,增長10.9%。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573萬元,農村消費品零售額9589萬元,分別增長9.0%和16.3%。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4876萬元,增長12.6%;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0286萬元,增長7.1%。 全年客運周轉量975萬人公里,貨運周轉量3961萬噸公里。 全年郵電業務收入5129萬元,增長5.4%。年末固定電話用戶8061戶;移動電話用戶達40670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4392戶。 花海景區月亮灣景區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虎頭山安多部落民俗風情村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新增紅原至拉薩航線。成功舉辦第二屆紅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樂季,共吸引12.8萬人次現場參與。全年接待中外遊客15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2.94億元,同比分別下降8.3%和10.1%。

2018年全力開展「項目年」,為各類項目建設提供土地保障2897.6畝,高原綜合商貿城一期、俄麼塘花海景區開發項目二期和月亮灣AAAA級景區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運營。全年開工項目107個,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3420萬元,比上年增長2.1%。其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0420萬元,農戶投資330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中實現工業投資5882萬元。

201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107萬元,比上年增長4.0%。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251萬元,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085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和13.2%。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7201萬元,比上年增長9.3%;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906萬元,比上年下降13.4%。

2018投入涉旅資金41000萬元,促進全域旅遊轉型升級,花海景區和月亮灣景區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虎頭山安多部落民俗風情村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成功舉辦第三屆紅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樂季,共吸引17.4萬人次現場參與,紅原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全年接待中外遊客17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3.8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4%和7.2%。

2018年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559萬元,比上年下降2.2%。其中:各項稅收收入2472萬元,比上年下降1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45981萬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教育支出23622萬元;醫療衛生支出10335萬元;節能環保支出9241萬元;農林水事務支出33879萬元;科學技術支出1127萬元;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236萬元;交通運輸支出6588萬元;城鄉社區事務3826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925萬元;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6858萬元。 2018年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127137萬元,同比下降15.4%,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0093萬元,同比增長12.4%;各項貸款餘額91379萬元,同比增長77.1%。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至2017年,紅原縣有中小學校共16所(未包括幼兒園),其中小學14所,中學2所,在校學生總數8142人。其中:小學生5080人;中學生3062人。專任教師總人數606人,其中:小學專任教師404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02人。

文化事業

2017年,紅原縣舉辦第二屆紅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樂季。開展傳揚「孝善和美」孝德文化和「敬信勤新」紅原新民風活動。

衛生事業

2017年,紅原縣有衛生機構57個,衛生機構床位231個。衛生機構技術人員235人,其中:醫生103人。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工作,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7627人,覆蓋率達99%。縣人民醫院創建「二級甲等」醫院。婦計中心和疾控中心創建「二級乙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生態保護

2020年2月12日,紅原縣入選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名單。

環境安全

2018年認真貫徹落實美麗四川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加快形成,主體功能區制度逐步健全。重新劃定生態保護紅線3307平方公里,基本草原6711平方公里。落實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全面禁止「黃河魚」的捕、售、食。河長制工作落實落地,全縣51條河流確定了縣級河長35名,鄉鎮級河長57名。編制《紅原縣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劃定點位65處,禁養1315平方公里。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投資3000萬元完成氂牛乳業、宇妥藏藥等十餘家企業的污水和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實現達標排放。投資12475.8萬元,全方位實施退牧還草、防沙治沙、天然林保護、濕地生態補償、林草植被恢復等生態治理項目。嚴格環保執法,下達環保處罰決定書8份,罰款151.5萬元。辦結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案件1件。整改完成省、州環保督察組反饋問題20個、自然保護區環保問題13個,61起破壞牧草地和林政資源案件全部破案,破案率100%。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拆除違建75餘處、廢棄菌棚523個718畝,搬遷磚廠21家、洗車場16家、修車廠19家。建設省級生態村2個、州級6個、縣級1個,建設州級生態家園2家、縣級2家,立縣立命之本的綠水青山、冰山雪山得到有效保護和鞏固,全縣上下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提升。 2018年紅原縣單位GDP能耗0.25頓標準煤,單位GDP能耗比上年增長3.4個百分點。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去年增長60.2個百分點。

交通

至2017年末,紅原縣境內公路總里程達963公里。其中:等級公路802公里。

2018年末,全縣境內公路總里程達962公里。其中:等級公路962公里。全年客運周轉量781萬人公里;貨運周轉量4607萬噸公里。

風俗民情

寺廟

藏族信奉藏傳佛教,在藏區到處都留下了宗教祭祀的場所和設施,寺廟、白塔、瑪尼堆、經幡、石經牆隨處可見,其中萬象大慈法輪林是川西北最大的寧瑪派寺院,紅原的經幡被背包客認為是最美的經幡。

服飾

藏族傳統服飾有肥腰、長袖、大襟、長裙、長靴、編發以及富有誇張色彩的金銀珠玉飾品等特徵。*[2]

飲食

藏族飲食有地方特色,日常食物主要藏式麻花、糌粑、青稞酒、馬茶酥油茶、手抓肉、肉腸、藏式粉湯等。 馬茶適合於高寒地區飲用,將高原泉水裝入茶壺加少許馬茶,用大火燒沸20分鐘,即可飲用。 藏式麻花是將面發酵後,做成各種花樣,油炸制熟,即可應用。 藏族多以糌粑為主食,即把青稞洗淨曬乾後,炒熟磨成細粉。通常是做成糌粑湯或者糌粑團食用。 青稞酒以青稞為主要原料,用傳統工藝釀製而成,是藏族人民最愛喝的飲料之一。 手抓肉主要取材牛肉和羊肉,是將帶骨(羊)肉切成10公分大小洗淨,加水、鹽和香料煮熟,盛入盤中,用藏刀削成片(條),即可飲用。 肉腸用牛、羊肉為主要原料製成,將新鮮的牛、羊肉剁碎加入香料灌入牛、羊的小腸中製成肉腸,煮熟後羊藏刀切成小段食用。 酥油茶以馬茶水或磚水、酥油花生核桃仁牛奶雞蛋蜂蜜為原料,用木製的酥油茶桶為工具,打制而成。 藏式粉湯用精牛肉粉條、蔬菜作主要原料,再加上作料和鮮湯烹製而成。

風景名勝

紅原縣寺廟

紅原縣有藏傳佛教寺廟10座,其中寧瑪派5座,即麥窪寺、茸塔寺、熱戈寺、龍壤寺、尼姑寺;格魯派3座,即達格則寺、康瑪爾寺、江宮寺;苯波教2座,即麻色寺、查龍寺。*[3]

日乾喬大沼澤

日乾喬大沼澤位於紅原縣北部,是紅色旅遊(紅軍過草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濕地-若爾蓋濕地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紅原縣瓦切日乾喬紅軍長征革命遺址被列為全國100個經典紅色旅遊區。*[4]

紅軍烈士墓

紅軍烈士墓位於紅原縣與黑水縣交界處的亞克夏山北坡的椏口上,距紅原縣劇經寺鎮約13公里。亞克夏山紅軍烈士墓是中國海拔最高的紅軍烈士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紅原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6]

視頻

鳥瞰航拍 阿壩 紅原縣


視頻

紅原宣傳片18.07.05


視頻

《紅原旅遊形象宣傳片》「成都感光影視作品」-_超清


視頻

紅原縣改革開放40周年紀實


參考文獻

  1. 首次曝光!阿壩州這個地方要火,正在創建……. 22 十一月 2018 [27 三月 2020] (中文). 
  2. 第五屆紅原大草原氂牛文化節開幕. 01 八月 2016 [27 三月 2020] (中文). 
  3. 走進四川阿壩州紅原縣麥窪寺-川西北最大藏傳寧瑪派寺院. 06 九月 2018 [27 三月 2020] (中文). 
  4. 電視劇《長征》拍攝地,生態和紅色結合最美景區——日乾喬大沼澤. 05 七月 2018 [27 三月 2020] (中文). 
  5. 印象•阿壩州 走進紅原縣,帶你領略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 26 八月 2017 [27 三月 2020] (中文). 
  6. 第四屆四川省級文明城市候選城市名單公布 合江上榜. 15 十二月 2017 [27 三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