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立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立將》出自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六韜》卷三《龍韜》。

提示

本篇講述古代君主任命將帥的儀式和方法,闡明了這樣兩個觀點:一是將帥領兵作戰,責任重大,「社稷安危,一在將軍」。因此將帥應做到「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止」,不輕敵,不冒險,不賤人,不違眾,與士卒同甘共苦。二是君主應信任將帥,給以機動指揮的權力。「國不可以從外治,軍不可以從中御」,「軍中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無敵於前,無君於後」,「戰勝於外,功立於內」。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立將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國有難,君避正殿,召將而詔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將軍。今某國不臣,願將軍帥師應之』。

「將既受命,乃命太史卜,齋三日,至太廟,鑽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君入廟門,西面而立,將入廟門,北面而立。君親操鉞持首,授將其柄,曰:『從此上至天者,將軍制之。』『復操斧持柄,授將其刃曰:『從此下至淵者,將軍制之。』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止,勿以三軍為眾而輕敵,勿以受命為重而必死,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以辯說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則士眾必盡死力。』將已受命,拜而報君曰:『臣聞國不可從外治,軍不可從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臣既受命專斧鉞之威,臣不敢生還。願君亦垂一言之命於臣,君不許臣,臣不敢將。』

「君許之,乃辭而行。軍中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臨敵決戰,無有二心。若此,則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君於後。是故智者為之謀,勇者為之斗,氣厲青雲,疾若馳鶩,兵不接刃,而敵降服。戰勝於外,功立於內,吏遷士賞,百姓歡說,將無咎殃;是故風雨時節,五穀豐登,社稷安寧。」武王曰:「善哉!」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任命將帥的儀式是怎樣的?」

太公回答道:「凡國家遭遇危難,國君就避開正殿,在偏殿上召見主將,向他下達詔令說:『國家的安危,全繫於將軍身上。現在某國反叛,請將軍統率大軍前去征討。』」

「主將接受命令後,國君就令太史占卜,齋戒三天,前往太廟,鑽炙龜甲,選擇吉日,向將帥頒授斧鉞。到了吉日,國君進入太廟門,面向西站立;主將隨之進入太廟門,面向北站立。國君親自拿着鉞的上部,把鉞柄交給主將,宣告:『從此,軍中上至於天的一切事務全由將軍處置。』然後又親自拿着斧柄,將斧刃授予主將,宣告:『自此,軍中下至於淵的一切事務全由將軍裁決。』並接着申明:『見到敵人虛弱就前進,見到敵人強大就停止,不要認為我軍眾多就輕敵,不要因為任務重大就拚死,不要因為身份尊貴就輕視部下,不要認為自己意見獨到而違背眾意,不要由於能言善辯而自以為是。士卒沒坐下,你不要先坐;士卒還沒進餐,你不要先吃。冷熱都要與士卒相同。這樣,士卒就會盡死力作戰。』

「主將接受任命後,拜而回答說:『我聽說國事不可受外部的干預,作戰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遙控指揮。臣懷二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將帥受君主牽制而疑慮重重就不能專心一志去對付敵人。我既已奉命執掌軍事大權,不獲勝利不敢生還。請您允許我按照上面的話全權處置一切,若不允許,我不敢擔此重任。』

「國君答允之後,主將就辭別君主率軍出征。從此軍中一切事務,不聽命於國君而全部聽命於主將。臨敵作戰,專心一意。這樣,主將就能上不受天時限制,下不受地形牽制,前無敵人敢於抵擋,後無君主從中掣肘。這樣,就能使智謀之士都願出謀畫策,勇武之人都願殊死戰鬥,士氣昂揚直衝霄漢,行動迅速如快馬奔馳,兵未交鋒而敵人就已降服。從而取勝於國外,建功於朝廷,將吏得到晉升,士卒獲得獎賞,百姓歡欣鼓舞,主將沒有禍殃。於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家安寧。」

武王說:「說得好啊!」

作品介紹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韜》通過周文王、周武王與姜太公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對後代的軍事思想影響很大,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共分六卷。

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1]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多種文字。

《六韜》中的《虎韜》(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為「成功之路必讀之書」的同義詞[2]

視頻

立將 相關視頻

六韜
老梁:六韜三略!從中得出諸葛亮和周瑜的水平是什麼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