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短冠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短冠龍屬
圖片來自dinosaurpictures

短冠龍屬學名Brachylophosaurus)是鴨嘴龍科的一中型恐龍。牠的化石有幾組骨骼,是從美國蒙大拿州加拿大艾伯塔省朱迪斯河組骨床中發現[1],生存年代估計是約於7800萬年前。

描述

短冠龍最特別是牠的骨冠,這個骨冠在頭顱骨上形成一個平。某些個體的頭冠面積大,而其他個體的頭冠短而狹窄。一些學者指這是用來推撞,但是可能沒有足夠的硬度。而短冠龍另一特徵是那比較長的前肢,以及下頜的喙嘴較其他鴨嘴龍類寬。

成年的短冠龍身長可達9公尺。如同其他鴨嘴龍類,短冠龍也具有頰部,以及由數千顆牙齒組成的齒系。短冠龍可用這些牙齒來有效率地咀嚼,這種咀嚼能力在爬行動物中相當少見,但常見於鳥臀目恐龍。

在2003年,一個短冠龍化石發現了血管瘤成纖維性纖維瘤轉移癌成骨細胞瘤等腫瘤。Rothschild等人使用電腦斷層掃描螢光鏡成影,檢驗多種恐龍的脊椎。鴨嘴龍類中共有:埃德蒙頓龍計氏龍巴克龍、短冠龍接受檢驗。在超過一萬個化石中,只有短冠龍與其近親發現了腫瘤。腫瘤的成因可能是環境因素或遺傳規律[2]

發現歷史

短冠龍首先由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M. Sternberg)於1953年所描述,是從加拿大艾伯塔省老人地層發現的一個頭顱骨及部份骨骼,當時被看作為屬於格里芬龍(或是當時稱為小貴族龍)。

傑克·霍納(Jack Horner)於1988年從美國蒙大拿州朱迪斯河組描述了第二個物種,稱為優短冠龍(B. goodwini),但之後的研究認為優短冠龍沒有足夠的差異,不能成為第二個物種,尤其是頭骨。儘管其種名以加拿大為名,短冠龍的化石多來自於蒙大拿州,而非亞伯達省。

在1994年,業餘古生物學家奈特·墨菲(Nate Murphy)發現了一個完整、無受損的短角龍頭顱骨,他稱之為「Elvis」。之後,墨菲的挖掘團隊挖出更多木乃伊化的鴨嘴龍類。在2000年,他發現了一副關節完全連接的未成年短冠龍骨骼,並且部份被木乃伊化,稱為「Leonardo」。這是最壯觀的恐龍木乃伊發現之一,並且被列入在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之中[3]。他之後更發掘出一副幾乎完整的骨骼,被稱為「Roberta」,及一個保存皮膚輪廓的部份幼龍骨骼,被稱為「Peanut」。

在2008年5月,休士頓自然科學博物館的Steven Cowan在發現「Leonardo」的同一地點,發現了另一短冠龍化石,名為「Marco」。

參考文獻

  1. Horner, John R.; Weishampel, David B.; and Forster, Catherine A. Hadrosauridae. (編) Weishampel, David B.; Osmólska, Halszka; and Dodson, Peter (eds.). The Dinosauria 2n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438–463. ISBN 0-520-24209-2. 
  2. Rothschild, B.M.; Tanke, D.H., Helbling II, M. and Martin, L.D. Epidemiologic study of tumors in dinosaurs. Naturwissenschaften. 2003, 90 (11): 495–500 [2008-07-25]. doi:10.1007/s00114-003-0473-9.  [失效連結]
  3. Brachylophosaurus dinosaur discovery. Judith River Dinosaur Institute. 2002 [2008-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