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鹽和棉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鹽和棉花》是一則胎教故事[1]

胎教一詞源於我國古代,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2],現代醫學也已經證明了,生活在媽媽子宮裡的胎兒是個能聽、能看、能感覺的小生命,媽媽對外界事物的感受都能通過某種途徑作用於胎兒。所以媽媽們在懷孕的時候應該加緊與胎兒之間的交流,對他施以良性刺激,以豐富胎兒的精神世界。

在胎教中,給胎兒講故事是一項不可缺少的胎教內容,讓胎寶寶接受美的薰陶,都可以讓胎兒「見多識廣」。講故事時孕婦應把腹內的胎兒當成一個大孩子,向他(她)娓娓道來,通過語言神經傳遞給胎兒,使得胎兒不斷地接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在不斷變化的文化氛圍中發育成長[3]

故事內容

可憐的驢子背着幾袋沉甸甸的,累得呼呼直喘氣。突然,眼前出現了一條小河,驢子走到河邊沖了沖臉,喝了兩口水,這才覺得有了力氣。它準備過河了,河水清澈見底,河床上形狀各異的鵝卵石光光的,看得清清楚楚。驢子只顧欣賞美景,一不留神兒蹄子一滑,摔倒在小河裡,好在河水不深,驢子趕緊站了起來。奇怪!它覺得背上的分量輕了不少,走起來再也不感到吃力了。

驢子很高興:「看來,我得記住,在河裡摔一跤,背上的東西便會輕許多!」 不久,又運東西了,這次驢子馱的是棉花。前邊又是那條小河了,驢子想起了上次那件開心的事,心裡真是高興:「背上的幾袋東西雖說不重,可再輕一些不是更好嗎?」於是,他喝了幾口水,向河裡走去。到了河心,它故意一滑,又摔倒在小河裡。這次驢子可不着急,它故意慢騰騰地站了起來。哎呀,太可怕了,背上的棉花變得好沉呀!比那可怕的鹽袋還沉幾倍。

道理: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也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必須變化地去看事物。抱着舊觀念、舊框框去看待新情況,必然是行不通的。

胎教故事注意事項

1、為了讓母親的感覺與思考能和胎兒達到最充分的交流,最好是保持平靜的心境並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2、在念故事前,最好先將故事的內容在腦海中形成影像,以便比較生動地傳達給胎兒[4]

3、如果沒有太多的時間,只能匆匆地念故事給胎兒聽[5],至少也要選擇一頁圖畫仔細地告訴胎兒,儘量將書畫上的內容「視覺化」地傳達給胎兒。

4、在選擇胎教書籍[6]時,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自以為寶寶會喜歡哪些書籍,儘量廣泛閱讀各類書籍。

視頻

鹽和棉花 相關視頻

語言胎教的奧秘
聽故事對寶寶好處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