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瑪蒙-赫林頓輕型作戰坦克系列

瑪蒙-赫林頓輕型作戰坦克系列原圖鏈接來自 空中網 的圖片

瑪蒙-赫林頓輕型作戰坦克系列英語:Marmon-Herrington Combat Tank Light Series),為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所使用的輕型坦克和小坦克系列。CTL-3型的武裝為兩挺7.62毫米M1919機槍和一挺12.7毫米M2勃朗寧機槍,車組員兩名。瑪蒙-赫林頓原先打算將這系列坦克設計成兩棲輕型坦克,但這個設計未獲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式採用。不久後,珍珠港事變爆發,這款坦克被出口給其他盟國或被美國做為應急輕型坦克使用。

該型坦克主要服役於阿拉斯加和荷屬東印度,美國則多把他們駐紮在海岸,負責執行防禦任務。連同樣車,瑪蒙-赫林頓CTLS輕型坦克[1]總共製造了800多台,盟軍在1943年開始退役這些坦克,但二戰後新建立的印尼軍隊仍然使用到1949年。

目錄

設計與開發

1930年代中葉,美國海軍陸戰隊尋求能夠支援兩棲作戰的輕型坦克。在克里斯蒂的兩棲坦克結束試驗後,瑪蒙-赫林頓生產了裝備一挺12.7毫米M2勃朗寧機槍和兩挺7.62毫米的M1919機槍的無炮塔輕型坦克,名為輕型作戰坦克3型(英語:Combat Tank Light 3,縮寫為CTL-3),標準車組員為兩名,裝甲厚度為12.7毫米(1英寸),而車上三挺機槍皆安裝在車身正前方的球形機槍座上。

坦克使用葉片彈簧轉向架懸吊(Bogie leaf suspension),長3.51米(11.52英尺)、寬2.08米(6.82英尺)、高2.11米(6.92英尺),重4.3公噸(4.2長噸)。CTL-3型的動力來源為林肯V-12引擎,CTL-3A則使用海格力斯6汽缸汽油引擎,能為坦克提供120匹馬力(89千瓦特)動力,時速最高53千米每小時(33英里每小時),航程201千米(125英里)。首批五輛原型車於1936年出廠接受測試,1939年又有五輛完工下線。測試中暴露出坦克裝甲不足、引擎脆弱等一系列缺陷。由於不滿其過時的性能,測試工作於1939年終止。此後,陸戰隊將這些坦克改為訓練用車。

服役紀錄

美國

1937年2月,首批五輛CTL-3坦克抵達弗吉尼亞州匡提科海軍陸戰隊第一旅坦克連,參加當年的艦隊演習。但是為了減輕重量和縮小坦克,脆弱的傳動系統和薄弱的裝甲產生了不少問題。之後,海軍陸戰隊為裝備第二個坦克排向瑪蒙·赫林頓訂購了改進型CTL-3A坦克,1939年6月送抵。

二戰期間,海軍陸戰隊僅裝備了少量CTLS坦克在第1坦克連和第1偵察連中,部分被派駐到了薩摩亞,從未投入戰鬥。珍珠港事變後,軍械委員會(Ordnance Committee)決定將少量CTLS-4TAC和CTLS-4TAY型裝備到美國陸軍中,並在之後的阿留申群島戰役投入作戰。根據軍械委員會第18526號決議,駕駛室左置的CTLS-4TAC被軍方命名為T16輕型坦克,右置的CTLS-4TAY被命名為T14輕型坦克。

他國

皇家荷屬東印度陸軍曾訂購六百輛的CTLS系列坦克,一批少量的CTLS坦克運送到爪哇後,正好碰上了1942年早期日本的入侵行動,因此投入了作戰中。之後,同屬荷屬東印度陸軍訂單的149輛CTLS坦克[2]被送往了澳大利亞,被用於訓練。珍珠港事變後,由於租借法案的關係,600輛的CTLS-4TAC型和4TAY型交給了中國軍隊使用。二戰後,印尼軍隊在1949年印度尼西亞獨立革命時曾使用自皇家荷屬東印度陸軍繳獲的CTLS坦克。

視頻

瑪蒙-赫林頓輕型作戰坦克系列 相關視頻

輕型坦克與重型坦克在作戰中有何不同?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實景 迫使美國踏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