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裝甲 |
中文名稱: 裝甲 外文名稱: panzer |
裝甲,一方面指裝備人馬所用的鎧甲,另一方面指裝在車輛、工事、碉堡等上面的防彈鋼板。通俗地講,基本上用於抵擋或削弱敵人的攻擊力,抵消或減輕攻擊對於保護目標傷害的保護殼,就是裝甲。[1]
古代軍事
古代戰爭中對裝甲利用最大化的就是重裝甲騎兵。
重裝甲騎兵就是裝甲具有承受一定攻擊的能力,通過衝鋒產生的速度、動量對敵人陣地創造壓制性的突破,主要用途是沖毀敵人陣形,打擊敵人士氣的超級騎兵、人肉坦克--在冷兵器時代,穩固的陣形是確保勝利的基礎,高昂的士氣是取勝的關鍵,一旦破壞了敵人的心理平衡和組織基礎,就相當於獲得了戰爭的勝利,所以,重裝甲騎兵曾經是一個最昂貴最重要也最榮耀的兵種。
一般來說裝甲材質的厚度、韌性、強度和覆蓋面積都要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保證騎士能夠承受一般的砍殺和弓箭殺傷。足夠的厚度和面積就造成了巨大的重量,也就犧牲了機動性。蒙古輕騎兵面對人數眾多以重裝甲騎兵為骨幹的西歐騎士團的時候所得到的勝利,就是依靠機動性獲得的。
西歐重裝甲騎兵
西歐中世紀的重裝甲騎兵,裝甲堅固,全身完全覆蓋,甚至連眼睛也完全防護,這種裝備很顯然不利於近身搏鬥--眼睛視野很小,基本上限制在正前方。這種製造模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重裝甲騎兵在戰場上的使用方式--衝鋒,掉過頭來再衝鋒,但是絕對不能停下來肉搏!
中國重騎兵
中國出現重騎兵的時間也是與西歐相仿的南北朝時期,人稱鐵浮屠。不僅人有人甲,連戰馬也全副披掛,一個騎兵就好像是一座高大的戰神雕像,當他們推進的時候,就好像鋼鐵的城牆迎面壓來。後來金人效仿製造了鎖子馬,幾個重裝甲騎兵用鐵索連成一個作戰單位,更增加了作戰單位的穩定性,但是由於進一步喪失了本來就不多的機動性,最終導致了失敗--甚至是敗給了南宋的輕裝步兵。
當代軍事
通常軍事裝備、設施上,由固態金屬或非金屬材料組成的,能夠防禦一定能量物理攻擊(包括動能、熱能、電磁輻射等)、減輕受保護目標傷害的結構。分為被動裝甲和主動裝甲兩種。
被動裝甲原理簡單發展較早:早期裝甲由皮革、竹木構成,進而發展為金屬材質、鋼裝甲、鋁裝甲、鈦合金裝甲等。部分高技術新材料的優良特性也被應用於到裝甲製造中,比如玻璃鋼、碳纖維、高強度陶瓷等等。
主動裝甲由自動化偵測、判別、攻擊系統組成、通過對來襲彈頭進行攔截起到防護作用。
最早搭載裝甲的軍用車輛就是現在大家掛在嘴上的裝甲車,隨着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軍用設施都搭載了裝甲,因此就不一一加上裝甲二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