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詡(鬼谷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詡
鬼谷子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師
知名於 思想家、道家兵法集大成者

王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又稱鬼谷子。

基本情況

戰國顯赫人物,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說春秋戰國衛國朝歌河南淇縣)人;一說是戰國魏國地(河北臨漳)人;一說陳國鄲城(河南鄲城縣)人。

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採藥修道,於嵩山東南學仙。「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老學:蘇張(蘇秦和張儀) 、 鬼谷一派;申、 韓一派; 楊朱一派;莊、 列一派;尹文一派。

他通天徹地,智慧卓絕,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祛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升。

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鬼谷子的師尊就是譽為世界辯證法創始人、世界哲學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的老子。 鬼谷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鬼谷子曾任楚國宰相,身懷曠世絕學,智慧卓絕,精通百家學問,是縱橫家的鼻祖,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謀略家、兵家、陰陽家、外交家、語言學家、法家、名家、發明家、醫學家,更是偉大的教育家。鬼谷先生的智慧教育了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李斯呂不韋白起李牧王翦甘茂樂毅毛遂趙奢李悝徐福等500多位精英!

身世傳奇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姓趙的和一家姓周的,他們是鄰居,趙家經商,周家務農,兩家相交甚厚,關係密切。後來,趙家經商破產了,周家便慷慨接濟,趙家為表真誠的謝意,許諾將女兒許配給了周家。過了不久,周家父母相繼去世,家境敗落,作為商人的趙家,悔婚毀約。周家公子念青梅竹馬之情,氣惱加相思,竟病亡入黃泉。趙家女是知情達理的賢惠女子,聞其噩耗,趕到周家公子墳前,悲號不止,因哀痛過度,竟哭昏過去,恍惚中,好像有周家公子要求她把墳前的一株稻穀帶回家去。趙家女甦醒後,見身邊確有稻穀一株,她真的帶回去,淘米吃了,以後趙家女懷孕,生下一個男孩,健康成長,成了一個聰明的男子漢,這就是鬼谷子。因鬼生谷,因谷生子,趙家女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鬼谷子。這是很有深意的關於鬼谷子出生的傳說,表達了真情而知理的女子的殷切希望。

又傳說,原商紂王都城朝歌西面30里的雲夢山,山上有兩個山峰:劍秀峰和龍王峰,兩峰間的絕壁上有個天然洞窟,洞內有清泉,流入溪河。這個洞就是鬼谷洞。

原來,在很久前,雲夢山地區久旱無雨,到處缺水,善良的農夫慶隆四處尋找水源,在一個乾涸的水池中救了一條小金魚,這條小金魚現出了人身,原來是東海龍王的女兒。好心的慶隆要求小龍女解救遭受旱災的鄉親,小龍女受感動私作主張,偷偷鑽了一個「海眼」,想把海水引入雲夢山區。龍王發現後,懲罰了小龍女和農夫慶隆,小龍女化成了山中的龍泉,慶隆化成了保護泉水的山脊——「青龍背」。又過了許多年,小龍女的精魂脫胎在都城朝歌南面王莊的王員外家,孩子出生後取名瑞霞。又有一年遇到乾旱,王家三頃土地種下的穀子,只結了一株谷穗。瑞霞的丫環揉搓着這株奇特的谷穗,谷穗變成珍珠,瑞霞接過了珍珠把玩着,珍珠奇怪地鑽入了瑞霞的口中,不久瑞霞懷孕了,她因未婚先孕而被趕出了家門。無家可歸的瑞霞在雲夢山的洞中生下了一個男孩。瑞霞因神奇的谷穗而生子,所以為小孩取名為鬼谷子。原來,瑞霞是由小龍女投胎轉世的,谷穗就是慶隆的精魂所化,小孩出生的洞窟就是「鬼谷洞」。

兩個因谷而生子的不同傳說當然只是虛構的故事,是賢惠女子和善良農夫的理想和願望,然而,鬼谷子並不只是淳樸善良,傳說中的他,還有通天的本事。

修道傳奇

據記載,在東周陽城附近有一座山谷,丘高溝深,林木茂盛,鬼火閃動,幽不可測,不像人住的地方,因此被人稱為「鬼谷嶺」。山谷中隱居着一位被尊稱為鬼谷子的老人,他每天在山上看書、打坐、修道,不與世人來往,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但是,兩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科學家尊他為先師,法家尊他為大師,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則將他與老子同列,尊為王禪老祖!鬼谷子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利用空氣動力的人,他在雲夢山與宋人墨翟一起採藥修道。墨子不娶妻不養子,雲遊天下,濟人利物,救危扶窮。鬼谷子王詡則通天徹地,其學問之淵博,無人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學,修真養性,服食導引,卻病延年,沖舉可俟。」鬼谷先生既然深知仙家的超凡沖舉之術,身懷曠世絕學,為何要屈居人間俗世呢?原來,他只是為了超度些聰明的弟子,同歸仙境,所以棲身鬼谷。他住隱居鬼谷不計年數,其弟子也不計其數。他的最出色的弟子有蘇秦、張儀、白起、李牧、毛遂等人。蘇秦是七國征戰時的著名軍事家,而張儀是戰國時的著名縱橫家,白起則是深得鬼谷子兵法的戰國第一名將。此外,幫助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戰勝吳王夫差成功復國的謀略家范蠡,也是鬼谷子的弟子;戰國時著名外交家毛遂,也是鬼谷子的弟子;秦朝採藥養生的大師徐福,也是鬼谷子的弟子。鬼谷子還有一個師妹,也就是奇門遁甲創始人,擁有九天秘籍,熟諳天機、人道、地脈的九天玄女,師兄妹倆人同是師承於道家的創始人老子。華裔澳洲國籍的著名歷史作家蕭玉寒就寫了一本《鬼谷子》傳奇,專門講鬼谷子和九天玄女的傳奇故事。

鬼谷子更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為玄微真人,自號玄微子。在道教中,真仙又稱為真人,只有得道成仙方可稱為真人,比如,莊子稱老子為「博大真人」;唐玄宗稱莊子為「南華真人」,稱列子為「沖虛真人」;元太祖封丘處機為「長春真人」。玄微真人鬼谷子住在鬼谷洞天,是為了在凡間超度些仙人。無奈他的諸弟子如蘇秦、張儀,白起,李牧、呂不韋等,皆塵緣未盡,凡心未了。鬼谷子只好暫時居於世間,暗中關注弟子,不時幫助他們扶正抑邪。相傳鬼谷子有隱形藏體之術,有混天移地之法,還會脫胎換骨,超脫生死,能撒豆為兵,斬草為馬。他善於揣情摩意,縱橫捭闔。鬼谷子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傳說他真仙,所以歷數代而不老,「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雲姓王氏。自軒轅之代,歷於商周,隨老君兩化流沙,泊周末復還中國。居漢斌鬼谷山。」《錄異記》。就連秦始皇都有求於鬼谷先生,向他討求長生不老草:「神州之上有不死草,似菰苗,人已死,此草覆之即活。秦始皇時,大苑中多枉死者,有鳥狀銜此草墜地以覆,死人即起坐。始皇遣問北郭鬼谷先生,雲東海瀛州上不死之草,生瓊田中。」「秦始皇聞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求玉蔬金菜,並一寸葚。」《箴戒篇》

主要貢獻

真經

萬聖鬼谷吟/聖神賢

五行陰陽開天地,縱橫捭闔定生息!

宏圖一展驚風雲,霸業千秋震乾坤!!

諸子百家稱(創)世紀,奇門鬼谷俱(最)真經!!!

鬼谷詭秘,社會縱橫、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無所不窺,諸門無所不入,六道無所不破,眾學無所不通!證得弟子門人無數,翻雲覆雨,驚世駭俗,後皆大有作為。鬼谷堪稱萬聖先師,絕不為過!鬼谷子不僅有經天緯地之才,還胸懷悲天憫人的救世之心,為了終結戰國數百年亂局,不再戰火連綿,拯救天下蒼生,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鬼谷子其具體生卒年不詳,活躍於春秋末至戰國時期,史稱東周衛國人,在世數百年,後不知去向,師從老子。常年入清溪雲夢山鬼谷採藥修道,被譽為千古奇人。是中國歷史上極其神奇且神秘的人物!鬼谷子身懷曠世絕學,既通曉自然宇宙玄妙,又會奇門百家!鬼谷子培養了: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李斯、呂不韋、白起、李牧、王翦、徐福、毛遂、范蠡、甘茂、樂毅、魏昂、茅蒙、要離、范雎、猗頓、田穰苴、蔡澤、鄒忌、酈食其、司馬錯、蒯通、黃石、公孫衍、魏僚、曹劌、荀躒、魏章、西門豹、魏成、王齕、文種、田駢、白圭、計然、呂耕、范睢、李冰、趙奢、田單、李悝、匡章、陳軫、許行、石申、甘德、劇辛、鄒衍、郭縱等500多位精英,這些弟子進山之前都是無名小卒,出山後個個大放異彩,出將入相,名流千古!

而各家中又以兵家與縱橫家者成就最為顯著且最為人所熟知!「關於兵家的代表人物:白起戰無不克,王翦橫掃六國。關於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一人之言,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勝過百萬雄師!」蘇秦和張儀,太史公司馬遷就曾在其《史記》中鄭重寫道:「此二人真乃傾危之士也!」一笑則而天下興,一怒使諸侯懼。《孟子.滕文公下》。鬼谷之厲害,由此可見一斑!

鬼谷門人遍布各地、風雲一時,個個都建立了不朽之功業:龐涓遇羊而榮,孫臏逢戰不輸,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做秦國宰相;還有商鞅李斯,一個為孝公改革變法,一個助始皇一統山河!至於後來東渡日本的徐福,據傳則成了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如今日本民間遍立廟堂在朝拜,很多日本人甚至公開聲稱自己就是徐福後代,並留有家傳徐氏族譜可供閱覽。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日本著名企業家大橋武夫,德國著名歷史學家斯賓格勒等世界精英名流都曾仔細深入研讀鬼谷子的智慧,給予鬼谷先生崇高讚譽。在台灣,鬼谷子的影響也非常之大。上世紀五十年代,學者陳英略就出版了《鬼谷子的心理作戰方法與理論》一書,引起廣泛注意,被馬上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當時美國駐台灣軍事顧問團團長蔡斯親自為此書作序。

在國內,軍事理論界、史學界、經濟學者、外交界等對鬼谷子的研究方興未艾,鬼谷子的學術思想被廣泛運用於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1994年和2001年,兩次召開的全國性的鬼谷子學術思想研討會,引起了海內外學者的強烈反響。近幾年中,發表於各種報刊的鬼谷子研究文章達數千篇,新出版的研究專著一百多種。研究的範圍越來越廣,層次越來越深。

作為先秦歷史文化寶庫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鬼谷子的學術思想日益受到社會關注和推崇,鬼谷子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00多年來,為了紀念鬼谷子和他的母親王聖母的功德,全國各地的世代善男信女為其建祠立廟,重塑金身,四季香火旺盛,民間以傳統方式打櫵歌舞,來表達故鄉人民對鬼谷子和其母親的懷念。

重要著作

《鬼谷子》、《關令尹喜內傳》、《本經陰符七術》最早見於《隋書•經籍志》,在其後的史書及其他文獻典籍也多有記載。《鬼谷子》作為縱橫家遊說經驗的總結,它融會了鬼谷子畢生學術研究的精華,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鬼谷子》共二十一篇,其中的轉丸,卻已失傳。該書作為縱橫家的代表著作,為後世了解縱橫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參考。

《鬼谷子》

以《鬼谷子》為代表的哲學觀,深受《老子》哲學的影響。縱橫家的道家思想體現在其縱橫「裨闔」的社會活動之中;縱橫策士們在道家思想的指導下,力求「變動陰陽」,從而達到「柔弱勝剛強」的目的。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

《鬼谷子》一書,一直為中國古代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現又成為當代商家的必備之書。它所揭示的智謀權術的各類表現形式,被廣泛運用於內政,外交、戰爭、經貿及公關等領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譽海內外。然而,就是這一本赫赫有名的書籍,因為所崇尚的是謀略,權術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思想與儒家所推崇的仁義大相徑庭,因此,歷來被視為洪水猛獸,更有禁而毀之者,私下卻時而習之,樂此不疲。

《鬼谷子》一書,歷來被人們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頗具特色,是亂世之治學,治世之哲學,又是謀略學巨著,成功學寶典,融合了鬼谷子卓絕智慧和縱橫韜略。它的哲學是實用主義的道德論和儈同,講求名利與進取,是一種講求行動的實踐哲學,其方法論是順應時勢,知權善變,具有極完整的領導統御、智謀策略學體系,在今天這個政治紛爭風雲變幻,商戰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鬼谷子的思想、智慧和奇謀韜略,在從政、外交、經營、管理、公關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谷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相輔相成。

《鬼谷子》這部兩千多年的謀略學巨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奇葩。它集中了國人心理揣摩,演說技巧,政治謀略、軍事外交、經商談判的精華,為當代政界人士,企業界人士,商業經營者,管理人員,公關人所必讀。該書以政治、軍事鬥爭案例和商用案例為經典案例,深入剖析《鬼谷子》的智慧謀略,汲取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精華;去其弄權斗術等觀點,汲取謀略方法的精華。

《關令尹喜內傳》

這部奇書里,鬼谷先生重點宣傳了道家的理論原則,即尊崇自然、清靜無爭、不炫耀和齋戒、中食。闡發了貪心短壽、心誠得道、作惡受罰的道理,主張以「道」來普度眾生,反映了道家的理論和觀點,還記述了老子出關、尹喜拜師、老子懲罰徐甲、尹喜青羊肆尋師、老子化胡等事件。蜀郡西遊日,函關東別時。群胡皆稽首,大道復開基。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還有《捭闔策》。《捭闔策》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而《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其主要內容為鬼谷先生親著,或有其弟子及後學參與其中。

《捭闔策》

《捭闔策》又名《鬼谷子》,相傳是戰國時代鬼谷子所著,最早見於明朝嘉靖乙已鈔本,內容主要論述外交遊說的技巧。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雜家類。《鬼谷子》是總結了鬼谷子畢生學術研究的精華,價值極高。全書共二十三篇,其中《轉丸》、《胠亂》已失傳。「鬼谷子」是縱橫家的代表作之一,為後世了解縱橫家的文化思想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它總結了智謀權術的各類表達方式,被廣泛運用於政治,商業,公關等各大領域,其思想深受當代人尊敬。

但是,《鬼谷子》一書極力崇尚謀略、權術、言談辯論的技巧,其思想與儒家所崇尚的道德仁義完全不同,因此《鬼谷子》歷來被視為洪水猛獸,但許多人私下仍經常學習了解。

《本經陰符七術》

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文獻描述

孟軻膺儒以磬折,莊周述道以翱翔,墨翟執儉确之教,尹文課名實之符,野老治國於地利,騶子養政於天文,申商刀鋸以制理,鬼谷唇吻以策勛,尸佼兼總於雜術,青史曲綴以街談。

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辭雅;管晏屬篇,事核而言練;列禦寇之書,氣偉而采奇;鄒子之說,心奢而辭壯;墨翟隨巢,意顯而語質;尸佼尉繚,術通而文鈍;鶡冠綿綿,亟發深言;鬼谷渺渺,每環奧義。情辨以澤,文子擅其能;辭約而精,尹文得其要。——《文心雕龍•諸子》

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雲姓王氏,自軒轅之代,歷於商周,隨老君西化流沙。周末復還中國,居漢濱鬼谷山。——《錄異記》

鬼谷先生,晉平公時期人,姓王名栩,不知何許人,受道於老君。——《道藏目錄詳註》

卻說關內雲陽,有一處地面,名曰鬼谷。以其山深樹密,幽不可測,似非人之所居,故云鬼谷。內中有一隱者,但自號曰鬼谷子,相傳姓王名詡,晉平公時人,師從老子,在雲霧山與宋人墨翟,一同採藥修道……其人通天徹地,精通百家,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卻病延年,服食異引,平地飛升。——《東周列國志》

相關記載

鬼谷子確有其人。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

《史記•張儀列傳》:「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史記》是一部信史,且著述年代離鬼谷子、蘇秦、張儀所處的年代最近。從西漢以後,亦有其他典籍記述有鬼谷子的事跡。

《歷史名人辭典》稱:「鬼谷先生,蘇秦、張儀嘗從之學縱橫術,孫臏、龐涓學兵法,弟子五百。在世數百年,後不知所終……」

《四庫全書總目》尉繚子,為鬼谷子弟子」。

揚雄《法言•淵騫》:「或問:『儀、秦學乎鬼谷術,而習乎縱橫言,安中國者各十餘年,是夫?』日:『詐人也,聖人惡諸。」』

張繼先《懷鬼谷山思真洞天》:思真洞兮雲水深,道人居兮鬼神欽,山花笑兮松竹蔭,流潺潺兮千古音,何時一造清神襟,攀石蘿兮共笑吟。

趙孟頫《鬼谷岩》:「鬼谷岩前石,唐文字字奇;何當拂蒼蘚,細讀老君碑。

梁啓超《鬼谷子》:六鰲搖動海山傾,誰入滄溟斬巨鯨。括地無書思補著,倚天有劍欲長征。我欲青溪尋鬼谷,不論禮樂但論兵。

王充《論衡•明雩》:「蘇秦、張儀悲說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

王充《論衡•答佞》:「術則縱橫,師則鬼谷也。傳日蘇秦、張儀縱橫,習之鬼谷先生。掘地為坑,日:『下說令我泣出,則耐分人君之地。』蘇秦下,說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張儀不若。」

梁元帝蕭繹《金樓子•箴戒》:「秦始皇聞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人海求玉蔬金菜,並一寸椹。」

另外,王嘉的《拾遺記》、劉勰的《文心雕龍》、杜光庭的《錄異記》、《仙傳拾遺》、洪邁的《容齋隨筆》、洪适的《盤洲文集》、李疇的《太平廣記》,以及明、清的一些典籍中亦有鬼谷子生平的記載:鬼谷子,衛國人,居鬼谷山,號鬼谷先生,師父老君也。

然而,前述典籍多為札記、隨感、評論等體裁,這些記載多以《史記》為藍本和依據,如《金樓子》中說,秦始皇與鬼谷子見面,遂派遣徐福「人海」,那麼鬼谷子至少活了三百歲,聖人應跡本異於凡夫,不可拿凡夫眼光去揣度鬼谷先生。

鬼谷子是一位神仙。 這種觀點認為,鬼谷子是一個超越時空力量的化身,是一位得道真人。最早持這一說的是《金樓子》,其後出現的《錄異記》、《歷史名人傳》、《三才圖會》、《太平廣記》、《道藏目錄詳註》等等都持這種觀點。

神話傳說

鬼谷子晚年歸隱雲夢山,一則聚徒講學,二則孝敬老母。一日,王瑞霞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娘為你飽受人間疾苦,如今為娘兩鬢斑白,風燭殘年,娘無他求,我死後,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龍聚匯的地方。兒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從井水中可以看到為娘的身影。」話剛說完,就謝世歸天了。

鬼谷子悲痛不已,眼含熱淚在九龍聚匯之處安葬了母親。為早日再見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親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親的容顏。朝看母親十八九,暮觀老母鬢如霜。從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邊瞻仰母親的遺容。星轉斗移,天長日久,鬼谷子又發現了此井的一個奧秘,根據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氣陰晴變化。井水上升,天陰有雨,井水下降,則無雨天晴,因此這口井又被稱為「井中洞天」。此井是鬼谷子為懷念其母而鑿,故曰「鬼谷井」。

夜識無字天書

相傳,鬼谷子的師傅升仙而去時,曾留下一卷竹簡,簡上書「天書」二字。打開看時,從頭至尾竟無一字,鬼谷子一時心中納悶。與師父相依為命九年時光,感情日篤,今天師父突然離去,一時覺得無着無落,心中空空蕩蕩的,無心茶飯,鑽進自己的洞室倒頭便睡。可又如何睡得着,輾轉反側,老是想着那捲無字天書竹簡,直折騰到黑,那竹簡仍在眼前鋪開捲起,捲起鋪開,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爬將起來,點着松明火把,借着燈光一看,嚇得他跳了起來,竹簡上竟閃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閃閃發光,鬼谷子嘆道:「莫非這就是世傳『金書』」。

縱橫家書

一時興致倍增,一口氣讀將下去,從頭至尾背之成誦。原來上面錄着一部縱橫家書,盡講些捭闔、反應、內楗、抵峨、飛鉗之術。共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先抑制一下對方的勢頭,誘使對手反駁,以試探對方實力。有時也可以信口開河,以讓對方放鬆警惕,傾吐衷腸;有時專聽對方陳說,以考察其誠意。要反駁別人就要抓牢證據,要不讓人抓到證據,就要滴水不漏。對付對手有時要開放,有時要封鎖,能把放開與封鎖靈活運用就可以滔滔不絕,變化多端。只有這樣才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第二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運用反覆的手法。反過去可以知其過去,復回來可知其現今。如果反反覆覆地試探,沒有摸不到的底細。有時可以運用反辭來試探對手,要想聽到聲音就先沉默,要想張開,就先關閉;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奪取,就先給予。

第三篇大意是說:要掌握進退的訣竅,這訣竅就是抓住君主的愛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隨心所欲,獨往獨來。如能順着君主的情緒去引導或提出建議,就能隨機應變,說服君主。

第四篇大意說:凡事都不是鐵板一塊,都是有裂痕的。在辯論中要能利用別人的裂痕,同時,還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樣的裂痕,可以發展為泰山那樣大。所以當裂痕小時要補住,大點時要切斷裂縫,當大到不可收拾時就乾脆將其打破,裂痕也就消滅了。

第五篇大意說:與人雄辯要設法鈎出對方的意圖,用飛揚之法套出對方的真話,再用鉗子鉗住,使其不得縮回,只好被牽着走。這樣就可縱可橫,可南可北,可東可西,可反可復。

第六篇大意說:主教練要修身,單獨修道、修行。

第七篇大意說:要遊說天下人君,必須會揣測諸侯真情,當人極度興奮時,就無法隱瞞真情,當人極度恐懼時也無法隱瞞真情。在這時才能有效地遊說和說服人。周瑜把孫權的妹妹都給搭進去,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全部都是母親)

第八篇大意說:善於摩意的人就象釣魚一樣不動聲色,讓魚自動上鈎,「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對方,讓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鈎。把事情辦成功,使人不知不覺。

第九篇大意說:要遊說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權,要比較各諸侯國的地形、謀略、財貨、賓客、天時、安危,然後才能去遊說。

第十篇大意說:要做大事,就要有一個嚮導,就像指南針一樣,遊說的嚮導是謀略,要先策劃好,再按着策劃的目的去遊說。

第十一篇大意說:遊說要先解疑,解疑的好辦法是讓對方道出實情。

第十二篇大意說:耳朵要善於聽,眼睛要善於看,用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以天下之目看,則無不明;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只有對事情了如指掌,才能言無不驗,言無不聽。

第十三篇大意是:遊說要靠巧辭,要對什麼人說什麼話,說什麼話就要採用什麼辦法和說辭。不要簡單直言,要研究講話的對象,講究講話的技巧。

讀完這十三篇,鬼谷子不禁拍案叫絕,平素與真人辯論從未有主動之時,原來真人有如此金書,不知者怎可與之爭強。不禁想起與師父一起生活研習的時光,一股股暖流,一陣陣的心酸,不時又加幾分孤寂。於是,息了明火,鑽進被窩睡去。夜間少不得夢見金書在手遊說天下。

兵法

第二天醒來覺得十分困頓,但還是放心不下金書,又打開想細細推敲,不料書中又一字皆無。鬼谷子從頭翻至書尾還是一字不見,更覺此書乃師父至寶,要十分珍重,走進內洞將其攤在臥榻之上。然後走出洞門照師父所囑練功,作法,一日三餐雖不香甜,倒也好打發日子。不覺日落偏西,黑夜又至,鬼谷子走入內洞上榻休息,只見金書閃着金光,字跡依稀可見,鬼谷子越覺奇了,原來月光從天窗射進來照在金書上,至此鬼谷子發現這金書原屬陰性,見日則不顯,在月光,燈光下才顯其縷縷金文,真乃曠世奇書。

鬼谷子走出內洞,到石桌邊,掌上燭明火把,又讀將起來。

怎麼換了文章,昨天讀的本是縱橫之言,如今怎麼成了兵法?於是把竹簡細細翻一遍,還是兵法,並無縱橫之術。這書更加奇了。於是一口氣讀將下去,仍然是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說:縱橫捭闔乃萬物之先,是方略、圓略、出入的門戶。治世安民,一統天下,兵非良策。擁力而避戰,交言而弭兵,不戰而屈人,以戰而止戰才為上策。

第二篇大意是說:兵機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勝之謀,必須審其情,定其基。掌握敵隋要快、要全,暴露給敵人的要少、要慢,陰謀與陽謀,陽謀與陰謀,方略與圓略,圓略與方略,要交替運用,不可固守一端。兵無定策,策無定形,使人無可乘之機,這就是「鬼才」。

第三篇大意說:君臣上下之事,有親有疏,有遠有近,君臣之間遠遠聽到聲音就思念,那是因為計謀相同,等待他來決策大事。在這種情況下君主要重用,將帥就要出仕,建功立業。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計謀不合,在這個時候卸甲歸田才是上策。

第四篇大意說:分合合,這是自然。破身之仇、殺身之仇,資源分配問題,被人挑唆。

第五篇大意說:凡要決定遠近征伐,就要權衡力量優劣。要考慮敵我雙方的財力、外交、環境、上下關係,那些有隱患的就可征服。征服的上策,是靠實力去威懾。

第六篇大意說:各國之間或聯合,或對抗,要成就大業,需有全面計謀,要能攜四海包諸侯。不是聖明君子,不能通過深層的智謀,則不能統帥國家,沒有智慧的人不能主持用兵。要正確確立聯合誰,打擊誰,關鍵在於自己要有才能智慧,比較雙方長短遠近,然後才能可進、可退、可縱、可橫,把兵法運用自如。

第七篇大意說:要策劃國家大事,就必須會揣測他國的想法,如果不會揣測,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也是沒用的。揣測是計謀的根本。

第八篇大意說:主持練兵,使軍隊能打勝仗而士兵又沒畏懼感,使軍隊常在不動兵器、不花費錢物的情況下就能取得勝利,這才算「神明」。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謀略,而謀略是否成功,關鍵又在於周密。

第九篇大意說:善於爭霸天下的人,必須權衡天下各方的力量,要度量各國的土地人口、財富、地形、謀略、團結、外交、天時、人才、民心等國事,然後才能做出重大決策。

第十篇大意說:凡兵謀都有一定規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

第十一篇大意說:凡是要做出決斷,都是因為有所疑惑,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通過分析來決斷的。而軍中大事,各方面頭緒十分複雜,難於決斷時,可以用占筮的方法決斷大事。

第十二篇大意說:在用兵將之時要賞罰嚴明,用賞最重要的是公正。賞罰嚴明才能無往不勝。

第十三篇大意說:舉事欲成乃人之常情,為此,有智慧的人不用自己的短處,而寧可用愚人的長處,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面,而寧用愚人所擅長之處,只有這樣才不會窮困。

鬼谷子的這十三篇兵法與後世所傳孫子兵法十三篇,一文一武互為表里,相輔相成,鬼谷子所傳為文兵法,而孫武所傳為武兵法。鬼谷子主張以圓略(國策)致強兵,孫子則主張以方略(攻守)而致全勝。兩部兵法都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

發現奧秘

鬼谷子從發現了金書的奧秘以後,每夜讀一遍,則每夜可得一書。

第三夜得的是致富奇書,裡面講些養殖方法,貿易原則,講「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講「世無可抵則深隱以待時」。此法由鬼谷子傳給計然、呂不韋、白圭等人。

第四夜讀到的是《養性修真大法》,裡面主要講述《本經陰符七術》,講盛神靠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術。五氣要靠志、思、神、德等精神因素。這四者不衰,靜和養氣才能成為真人。鬼谷子以此秘訣傳茅瀠、徐福,以後又傳陶弘景諸人。

第五夜讀到推命相面術,裡面講天武經;命數、面相及人生禍福,此法亦由鬼谷子傳給茅瀠,以後又傳給司馬季主、李虛中等人。

第六夜、第七夜……,鬼谷子每夜必讀一遍,每次一部新書,天上人間、治國安邦、仕途經濟、天文地理、星命術數、丹藥養生,無所不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鬼谷子視為珍寶,愛不釋手。

斬草為馬 撒豆為兵

過了一段時間,鬼谷子見二人的基本功已紮實。他將孫臏和龐涓叫到身邊說:「你二人已經有了一些基礎,今天,我教你們排兵布陣。」孫臏和龐涓相互對視了一下,面露難色。鬼谷子看出了他們的心思,就說:「你們是不是想說:沒有兵將,如何排兵布陣。」

「正是。」

「你們看。」鬼谷子指着桌上說,「這不是兵將嗎?」

孫臏和龐涓往桌上看去,見只有一碗綠豆,心裡覺得好笑,可又不敢笑。鬼谷子知道二人的小心思,於是帶着二人來到演兵嶺上,手抓一把豆,口中念念有詞,說了聲「疾!」隨手將豆撒了出去,說來也怪,這些綠豆一落地,都變成了活的兵將,並且分成了赤、皂兩隊人馬。演兵嶺上頓時人聲鼎沸,戰馬嘶鳴。三人已經站在高台上。孫臏和龐涓都看呆了,連先生叫他們都沒有聽見。鬼谷子命孫臏為赤軍帥,龐涓為皂軍帥,各領已軍與對方交戰,鬼谷子在一旁指導;有時鬼谷子為赤方帥,孫、龐為皂方帥。經過多次演練,孫臏和龐涓的本領大長。稍事休息,鬼谷子又教起布陣來。鬼谷子說:「布陣之要訣在於進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備。攻則摧枯拉朽,守則固若金湯。先看此陣。」說着,鬼谷子隨手一揮,兵將排列出一陣,婉蜒起伏,猶如長蛇一般。鬼谷子說:「此陣以其象形而名,叫長蛇陣。如常山之蛇,擊首則尾至,擊尾則首至,擊中則首尾俱至。其它陣法,大致如此。你二人可細心研讀兵法,將書中所言,與實際運用結合,融匯貫通,方能得其真諦。」

孫臏、龐涓在鬼谷子的指點下,在演兵嶺擺開了各種陣法。有風后握奇陣、黃帝八卦陣、周易師卦陣、鬼谷子的顛倒八門陣。斬草為馬,撒豆為兵,雲夢山演兵嶺成了孫、龐鬥智鬥勇的戰場。

墨潑天書崖

相傳,雲夢山中的天書崖,原來是一方字跡清晰、洋洋數萬言的天書。白天藏在崖壁右上方的藏書閣內,晚上層鋪在石崖上,專供有心人閱讀。

花果山中的白猿猴,聽說雲夢山上有此寶書,想來領略一下天書的真諦。一天深夜,它來到天書崖,站在崖下一塊巨石之上,抬頭上望,洋洋一片,一時使它眼花繚亂,抓耳撓腮,無從下手。心想:天書這麼大,在這裡閱讀,勞神費力何時讀完,不如把天書帶回洞府,細心閱讀,好不自在。它左右環顧,沒有發現人跡,於是一個筋斗躍進藏書閣,慌慌張張找了一遍,卻不見天書的蹤影。撓撓腮幫,定睛四顧,發現天書崖下一池碧水,清瑩如鏡,一輪明月映在池中,像一個潔白的玉盤,貪玩的白猿,頓生奇心,想撈出水中的月亮玩一玩。把盜書的事卻忘得一千二淨。於是伸直雙臂,縱身一跳,欲去池中撈月。

鬼谷子在水簾洞中閉目打坐,突感心血涌動,掐指一算,忙把孫臏、龐涓叫到跟前說:「花果山上的白猿前來盜取天書。此白猿並非等閒之輩,天書若被它盜走,天下就不會安寧。為了匡世濟民,天書不僅不能讓其盜走,而且看也不許它看。趁它欲去池中撈月嬉戲,你們多備神墨,潑上天書崖,將真跡匿蓋,好好看守。我再施個定身法,將它定在壁上。」

孫龐倆師兄弟,遵照師傅的安排,速趕到天書崖,見白猿正向池中跳躍,他們二話沒說,手持神墨,一股腦兒潑向天書崖。從此,天書崖上只留下斑斑墨跡,一個字也看不到了。於是就成了無字天書。

時至今日,天書崖上仍然保留着當年的墨跡,而白猿猴卻被永遠定在天書崖上,始終沒有跳入水中。後人評說:

白猿盜天書似水中撈月,

孫龐潑神墨如釜底抽薪。

鬼谷子絕世秘笈。

兩千多年來,兵法家尊鬼谷子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道教則將他與老子同列,尊為王禪老祖。

鬼谷子一生並未下過山,收過五百位弟子:龐涓、孫臏、蘇秦、張儀、白起、李牧、毛遂等,他們進山前都只是無名小卒,出山後個個大放異彩、名流千古。這五百弟子運用鬼谷子傳授的道家絕學、兵法韜略和縱橫辯術在列國出將入相,呼風喚雨,左右着戰國亂世的政局。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鬼谷子的言傳身教。

著名弟子介紹

※根據4名弟子活躍年代及死亡年份推算,鬼谷子的生存年代應大約為前4世紀

※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中所載,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年,張儀死於公元前310年,與張儀的連橫同時對峙的可能為公孫衍的合縱,而非蘇秦的合縱,蘇秦亦未用計入張儀於秦,這些都不同於《史記》與《資治通鑑》所言。

考證

最早記載鬼谷子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蘇秦列傳》中說:「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子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

  • 宋代王駜橫秋閣》本長孫無忌鬼谷子序:「鬼谷子,楚人也,周世隱於鬼谷。」
  • 宋代《中興書目》:「周時高士,無鄉里族姓名字,以其所隱自號鬼谷先生。」

評價

鬼谷子既有政治家六韜三略,又擅長於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

道教認為鬼谷先生為「古之真仙」,曾在人間活了百餘歲,而後不知去向。《鬼谷子》一書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經典《道藏》中。民間亦有傳說鬼谷子是命理師的祖師爺,在道教中鬼谷子尊號為玄都仙長。

人物評述

影響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歷來學者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外交戰術之得益與否,關係國家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係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係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遊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崩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此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谷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道家之代表。鬼谷子核心思想: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

小說形象

根據長篇小說《第八十七回 說秦君衛鞅變法 辭鬼谷孫臏下山》描寫,王栩(即鬼谷子)潛居鬼谷,人但稱為鬼谷先生。其人通天徹地,有幾家學問,人不能及。 鬼谷子精於幾家學問:

  • 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
  • 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
  • 三曰「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
  • 四曰「出世學」,修真養性,服食導引,卻病延年,沖舉可俟。

鬼谷子的弟子就學者不知多少,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當中幾個有名的弟子為:齊人孫賓、魏人龐捐、張儀、洛陽人蘇秦。賓與捐結為兄弟,同學兵法﹔秦與儀結為兄弟,同學遊說﹔各為一家之學。

評價

《鬼谷子》作為縱橫家遊說經驗的總結,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隋書》中說:「縱橫者,所以明辯說、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也」「佞人為之,則便辭利口,傾危變詐,至於賊害忠信,覆邦亂家。」歷代雖然存在着對縱橫之學的偏見和歧視,但我們不能因為某種事物能用於壞的方面就否定其自身價值。

鬼谷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他是道教祖師之一,又是縱橫家的鼻祖,學識廣博。史書說他是長短縱橫的謀略家;傳奇中說他是神通廣大的智者;宗教故事中說他是未卜先知的神仙;民間流傳中說他是預測吉凶的命相家。在文化史上,他是與孔子、孟子、莊子、孫子、荀子、墨子、韓非子等先哲齊名的學術大家。鬼谷先生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利用空氣動力的人!

藝術形象

影視作品

1987年TVB電視劇《奇門鬼谷》白鷹飾演 鬼谷子

2014年大陸電視劇《謀聖鬼谷子》段奕宏飾演 鬼谷子

文學作品

有關鬼谷子的文學刻畫甚多,主要有文學刻畫與民間傳奇兩類。文學刻畫主要有下述作品:

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 章岩《鬼谷子教你攻心術》 楊景淐的《鬼谷四友志》 寒川子的《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

後世紀念

相傳鬼谷先生早期授課的地方位於鬼谷。村中有一石洞貫穿整座山,前後連接,傳說為鬼谷先生的住所,洞中有石凳,石筷,不過由於缺乏管理已經被當地的人給毀的差不多啦。原國防部副部長伍修權題字「天下第一軍校」,旨在對鬼谷老先生教育出的傑出軍事家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李牧、白起、尉繚子等致以崇高的敬意。

非遺項目

2015年9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對外公布73個非遺項目,其中「鬼谷子傳說」、「嵩山內養功法」等在列。如今,鬼谷子文化深受當代政界、商界、管理和公關等海內外人士所推崇。

河南省文化廳一負責人稱,鬼谷子的傳說被世人傳頌,其留下的傳世名作《鬼谷子》被廣泛運用於內政,外交、戰爭、經貿及公關等領域,享譽海內外。

逝世陵墓

清順治《陳州志》、乾隆《陳州府志》、民國五年《淮陽縣誌》古蹟章節第十頁:「王禪冢,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即今鄲城縣西部汲冢、巴集北段寨之高丘。

腳註

參考文獻

  • 蕭登福《鬼谷子研究》。 2001 文津出版社
  • 陳宇《鬼谷子兵法破解》。 ISBN 7-5065-4584-5/E.2024
  • Broschat, Michael Robert. "'Guiguzi': A Textual Study and Transl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hD Thesis, 1985
  • Chung Se Kimm, "Kuei-Kuh-Tse: Der Philosoph vom Teufelstal". 1927
  • Robert van Gulik: 'Kuei-ku-tzu, The Philosopher of the Ghost Vale", "China", XIII, no 2 (May 1939)
  • «Гуй Гу-цзы». В кн: Искус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ост., пер., вступ. ст. и коммент. В.В. Малявина.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стрель»: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СТ», 2003. С.244-318.
  • 大橋武夫著『鬼谷子:國際謀略の原典を読む』(德間書店、1982年) ISBN 4192425963
  • 酒井洋著『鬼谷子の人間學:孫子が超えられなかった男:より巧みに生きる縦橫學的発想のすすめ』(太陽企畫出版、1993年) ISBN 488466213X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