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湖上升明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湖上升明月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南部

也稱;露天博物館

景區級別;國家5A級風景旅遊區

蚌埠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位於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南部,是一個以修復重建450棟不同地區傳統民居建築為主的大型旅遊項目。民族特色鮮明,旅遊文化功能突出,市場運營潛力巨大。項目建設目標是創建國家5A級風景旅遊區。建成後,對豐富皖北的旅遊資源,完善全省的旅遊戰略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一個搶救保護的散落古民居、並將其集中重建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也是中國第一座"露天博物館"。

"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是蚌埠市國家級"大禹文化產業園"的核心板塊;被安徽省委宣傳部評為省"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被安徽省旅遊局評為"十佳旅遊項目";被安徽省台辦列入"第一批對台交流基地";並被列入文化部和旅遊部"中國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名錄"和"全國優選旅遊項目名錄"。園區成為民間對外友好交流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

序言介紹

蚌埠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位於蚌埠市龍子湖西南岸,規劃範圍5000畝,其中建設用地1314畝,規劃建築面積近30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68億元。2012年11月正式開工興建,計劃於2021年建成。項目建成後,將是國內規模最大、建築類型最多、文化內涵豐富、服務設施完善的古民居博覽園。結合龍子湖風景區規劃的實施,以文化旅遊產業為主導,以搶救性收藏的450棟古民居為主體,精心規劃,整體開發,打造成古民居建築文化展示、文化創意企業集聚、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生態型、國際化的文化旅遊區。

現狀

"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環境景觀和綠化建設,包括堆山、擴湖、築島、開河、綠化等七項工程,着力為古民居營造山環水抱、花繁樹茂的優美的生態環境。目前,園區山體工程已經完成,累計植樹種綠已達3000畝,栽種古樹名木500棵,建成2.6公里紫薇長廊。"一大五小"6個湖心島構築成型。園區道路硬化完成。山頭景觀、排水系統全面施工,連接大小島嶼的9座車行橋樑建成。昔日的灘涂魚塘窪地,呈現岡巒起伏、山道彎彎的"山區"景觀。

到目前為止,450棟古民居構件已全部運抵蚌埠。這450棟古民居來自不同地區,是從舊區改造、市政建設的拆遷現場搶救下來的。其中有的是四五百年前的明代建築,十分珍貴,由於種種原因,都有不同程度損毀。五年多來,100多名工匠精雕細刻,450棟已全部修復完成。

古民居風情街已率先在主湖心島全面開工建設,近200棟古民居樑柱框架搭建、牆體砌築、屋面鋪蓋完成。紫薇長廊南側的專題文化景點抓緊建設。

古民居系列文化景點是項目的建設重點和精華所在,計劃建設二十個左右。第一批十個,已開工建設或即將開工建設。

景點

主要有:

風情老街。位於主湖心島、占地150畝、由近200棟各式徽派古民居組成、內圈有兩圈環島商鋪,經過兩年多的建設,輪廓初現,建成後,街巷錯落,小橋流水人家,遍布酒樓飯館、茶坊咖吧、客棧民宿、畫廊書店、戲院影城……環島水系與園區觀光河道相連,架設形態各異的石橋24座,形成新"二十四橋"的美麗景觀。

古戲台劇坊。位於主湖心島的古戲台劇坊建成投入試運行。該建築建於清光緒十四(1888年),是不多見的室內古戲台。2016年5月6日,為紀念明代大戲曲家湯顯祖逝世四百周年,上海崑劇團和安徽泗州戲劇院同台匯演《牡丹亭》,傳為佳話。市文廣新局(旅遊局)舉行授牌儀式,將這裡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鼓燈和泗州戲的傳習基地。

尚書故里。坐落於園區龍尾的祁門倪氏大祠堂全面建成。該祠堂原建築面積800餘平方米,建於安徽祁門有"尚書故里"之稱的渚口古村,主屋部分構件系明代建築原物。前進石柱環立,檐廊高暢,天井開闊。修復後,在毀損的後進配建古戲台,兩側加建邊廳、客房、庭院等,面積擴至3000平方米,功能齊全,氣勢恢宏。

紅厝聖跡。已開工建設。由顏、蔡兩族7棟老宅和一棟500年的顏氏宗祠組成。一棟棟"皇宮起"紅磚大厝,搶救自閩南泉州某古村落。泉州是古代東方大港,有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稱。該村第一大姓顏氏,系孔子大弟子顏回後人。500年的顏氏宗祠,記載着古代聖賢的事跡,見證了"一帶一路"的遙遠起點。

兩岸一"家"。已開工建設。一棟距今200多年、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的浙江寧波侯氏大宅門,訴說着兩岸同胞生離死別、悲歡離合的沉重往事,和見證了兩岸一"家"、割不斷的親情,呼喚祖國統一、民族復興能夠早日夢圓。

深巷酒香。已開工建設。阮社是浙江紹興三大酒鄉之一,以盛產上品黃酒而出名。池灣河畔的酒弄堂,為釀酒世家章氏世居之地,也是善元泰酒坊和章東明酒坊的發祥地。所產黃酒,芳香濃郁,入口甜潤,行銷省內外。章宅古貌依稀可辨,兩側三板、二板石蕭牆,具有典型的浙東水鄉民居特色。因舊城改造需要,酒弄堂被全部拆除,所幸老宅木構件、石板及章家後人保存的部分釀酒器具,被搶救收藏。將根據測繪圖紙及相關資料,在園中復建酒弄堂。"深巷酒香"將成為展示中國酒文化的一個獨特文化景觀。

臨川尋夢。已完成規劃設計。江西臨川古民居,清水高牆,建築風格獨特。更因是"東方莎士比亞"、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故鄉而名聞遐邇。景點根據相關歷史資料,用一棟臨川明代古宅重建"玉茗堂",同時配建四夢台、金柅閣以及花園、池塘等景觀設施。形成園林式的"牡丹亭"景觀,並可以進行《牡丹亭》實景演出。

督軍府邸。木構件已移交我方,正在修復規劃中。倪公祠部分梁架木構件收藏於蚌埠市博物館。倪嗣沖是中國近代史上特別是北洋政府時期的一個重要歷史人物,曾"駐蚌治皖"十年。該祠建於1921年春,後因年久失修,損壞嚴重,在城市改造中被拆除。倪公祠迄今已逾90餘年,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徵和地域特徵,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蚌埠市博物館合作,籌建蚌埠歷史民俗展示館,打造具有皖北特色的古民居建築文化景點。

雙塔映湖。已開工建設。位於園區北側山頭的七層龍脊寶塔已木結構封頂。該塔高45米,建築面積340平方米,二層是寬大的觀景平台。遊人登臨,倚城望月,園區美景盡收眼底。遠處位於人工湖中央的湖心閣,木結構也已封頂。湖山相依,塔閣遙望,雙塔映湖,成為古民居博覽園具有標誌性的建築。

東方神木。園中將建有專館,安放神州"烏木之王"。烏木是三千年至上萬年之間,在特定的水流和地質條件下形成,有"東方神木"之稱。該烏木長十多米,需數人合抱,如此體積巨大,十分罕見,彌足珍貴,堪稱鎮園之寶[1]

此外,還精心打造高品質的文化設施和文化項目。修復重建的古民居,不僅觀賞,而且讓市民和境內外遊客走進古民居、享用古民居。以古民居為平台,重點引進一批有影響的文化項目,打造一批高品質的文化設施。

重點推進"成龍島"建設。2018年5月,園區和成龍國際集團首個合作項目"成龍環保藝術展示館"建成。展示館由兩棟古民居改建而成,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展示館通過對成龍電影拍攝製作過程中使用過的器材、電影道具,以及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的再利用、再創作,以奇妙而又具有實用價值的藝術展品,展示作為聯合國環保大使的成龍的環保理念和實踐。在此基礎上,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在古民居博覽園籌建"大美中國-成龍島"。"成龍島"位於古民居博覽園內湖6號島,規劃範圍110畝,規劃建設用地45畝。"成龍島"以成龍志業為主題,以古民居博覽園為平台,規劃建設系列博物館、展示館,通過展覽、影視、國際生活美學體現、舉辦大型活動和國際峰會,廣泛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形成"成龍+中華古民居"的文化疊加效應,提升和豐富古民居博覽園的文化內涵。

目前已落實或正在籌劃的文化項目有故宮紫禁書院、錦江藝術中心、國湘女學館、喜馬拉雅美術館、中國女攝影家創作基地、安徽作家創作基地、詩歌萬里行創作基地、安徽省對台文化交流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鼓燈和泗州戲傳習基地等等。

"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覽園是蚌埠市國家級"大禹文化產業園"的核心板塊;被安徽省委宣傳部評為省"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被安徽省旅遊局評為"十佳旅遊項目";被安徽省台辦列入"第一批對台交流基地";並被列入文化部和旅遊部"中國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名錄"和"全國優選旅遊項目名錄"。園區成為民間對外友好交流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關視頻

湖上升明月遊記

白雪現場一首曲調優美的古風歌曲《湖上升明月》真好聽!

參考資料